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呼吸科在教学中应用角色体验,其在具体设计、具体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角色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 标签: 角色体验 呼吸科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做好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特点,档案修订势在必行[1]。2020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历经15年修订的新《档案》[2],这是档案自1988年1月1日起实施后的第一次修订,对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标志着档案工作发生了新的变革与转型。新《档案》不仅着眼于当前档案工作的改革,而且指出了未来档案工作的方向,各级单位应以新《档案》的实施为契机,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 标签: 新《档案法》 档案管理 信息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的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策略的12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和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策略的12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医院感染相关护理管理指标。结果:医院感染相关指标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能够提升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以及手卫生和清洁杀菌合格率,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PDCA循环法 护理管理策略 防范意识
  • 简介:摘要:本文探究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特点,并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潜在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HP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HPV的预防、筛查与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HPV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根充与分次根充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根充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对比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且长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急性牙髓炎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在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阴道细菌阳性检出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细菌培养进行检验,研究组患者采用PCR检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检验方法下阴道细菌的阳性检出率以及阴道各种细菌的检出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检验方法下的阳性检出率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各种细菌的检出率发现,研究组各种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R检验在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并且显著提高阴道细菌的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细菌检验 阴道细菌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与巴氏涂片(TBS诊断)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结果,评价二者在农村宫颈癌筛查工作中应用价值即可行性。方法依托“中央转移地方专项资金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和“北京市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在2009年—2010年对试点农村地区5000例30—59岁户籍妇女进行两种方法的宫颈癌筛查,对任一种方法中结果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活体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来进行分析对比及评估。结果5000例受检妇女中,共检出宫颈早期浸润癌1例,CINⅢ3例,CINⅡ3例,CINI31例。VIA/VILI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以上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99.9%。巴氏涂片TBS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96.6%。结论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细胞学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使用VIA/VILI的方法筛查宫颈癌具有其独特优势,但是需要注意复查。

  • 标签: 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 巴氏涂片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 C型根管填充中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或 iRoot SP冷侧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本院2017年 4月~ 2018年 6月治疗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病人 5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随机数字下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 AHplus联合热牙胶垂直加压,观察组患者则采取 iRoot SP糊剂冷侧压实施填充。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为96.55%,较对照组的 86.21%具有显著优势( P< 0.05);观察组患者根管填充中恰填占比为 86.21%,较对照组的 75.86%显著更高( P< 0.05)。 结论:在C型根管填充中采取 iRoot SP冷侧压效果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 iRoot SP冷侧压可有效提升根管填充效果,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 iRoot SP冷侧压值得在 C型根管填充中应用推广。

  • 标签: C型根管充填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iRoot SP冷侧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一次性或分次根充的远期疗效。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选取70例因急性牙髓炎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等比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各纳入35例患者。两组分别采取一次性根充和分次根充法治疗。比较两组随访一年时总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充法相比于分次根充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使患者牙髓炎症状得到长期有效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全面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次性根充与分次根充在应对急性牙髓炎时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急性牙髓炎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衡分配至一次性根充观察组(36例)和分次根充对照组(36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年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进行治疗,在长期疗效上表现更为突出,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治疗优势。

  • 标签: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急性牙髓炎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两孔与三孔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的应用效果。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85例阑尾炎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组原则遵循随机数字,分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两组均予以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予以两孔,对照组予以三孔。比较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差异不突出,P>0.05。结论无钛夹两孔、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改善阑尾炎患者的病情方面,疗效相近,值得借鉴。

  • 标签: 三孔法 两孔法 阑尾炎 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就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方式以及传统接生方式出现会阴裂伤的程度以及各自的安全性展开对照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妇产科当中在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0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传统接生方式,对实验组则行以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方式。对照分析两组产妇的会阴发生裂伤的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妇分娩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做以记录。结果实验组的产妇发生裂伤的程度要轻于参照组,组间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在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妇分娩后伤口愈合情况上,实验组也明显好于参照组。分别进行对比,均存在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妇产科当中无保护会阴接生方式操作比较简便,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而且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接生法 会阴裂伤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安全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凝聚胺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敏感性,以保障新生儿用血安全。方法收集104例ABO溶血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为阳性结果的新生儿患者标本分别与ABO同型的红细胞悬液进行微柱凝胶与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104例ABO溶血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为阳性结果的新生儿患者中,微柱凝胶主侧阳性率为100%,相合率为0%;凝聚胺主侧阳性率为18.3%,相合率为81.7%。结论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相比较,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敏感性更高,对新生儿输血安全更有保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凝胶法 敏感性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革兰阳性球菌,临床首选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克林酰胺类和链阳菌素类B(MLSB)亦用于其感染,尤其是克林霉素常用来治疗严重的感染,并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首选替代药物。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并能改变、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因此用双纸片检测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试验(D试验),

  • 标签: 克林霉素耐药 双纸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