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宁夏固原寺口子组砂岩是中国古近纪内陆古环境研究重要载体。通过岩、沉积构造、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粒度分布特征研究,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古近系寺口子组砂岩由3个成因段构成:段Ⅰ为河流相沉积;段Ⅱ,即砂岩主体,为典型风成砂岩,沉积环境为风成沙丘丘间地;段Ⅲ,初步推断其为湖相沉积。结合中国古近纪气候背景、研究区域地形条件及古风向,推断寺口子组砂岩主体风成沉积为行星风系控制下沙漠沉积。

  • 标签: 固原 寺口子组 风成砂岩 古近纪 沙漠沉积
  • 简介:综合地震反射时间突变、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地层厚度多种方法来识别断裂坡折带,并通过构造平衡剖面恢复方法所识别的断裂坡折带进行进一步确定,认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发育七个泉、红柳泉、阿拉尔、阿拉尔东、Ⅷ号、昆北Ⅺ号断裂坡折带。由于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断裂坡折带可以分为萌芽期繁盛期2个发展期,分别对应于古近纪新近纪,且断裂坡折带活动强度依次增强。依据断裂坡折带发育部位及沉积相分布控制作用不同,可将断裂坡折带划分为浅水坡折带深水坡折带:浅水坡折带之上发育辫状河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深水坡折带之下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两者之间以三角洲前缘滩坝亚相为主,是目前油气勘探重点。XI号断裂坡折带中部以下地区具备形成深水浊积条件,极有可能是岩油气藏勘探接替区。

  • 标签: 断裂坡折带 柴达木盆地 古近纪 新近纪 沉积相
  • 简介: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地处扬子陆块湘鄂地区分为3个沉积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泥质岩混合沉积区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层序地层分为4个正层序,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4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代表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分别发生过大海退事件。各正层序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C.1indstromi带至C.angulatus带下部)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生屑灰岩页岩沉积向北超覆,扩展至青峰裹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混合沉积区为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湘中地区为深水泥质岩外陆架。特马道克晚期缓慢海退时期海水再度变浅,湖北、湘西北开阔碳酸盐台地上,出现台内生屑浅滩、台地边缘生屑浅滩,浅滩上发育有海绵、苔藓虫礁丘。

  • 标签: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层序地层
  • 简介: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太古界至中生界中出露面积最广、沉积厚度最大地层单元,岩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硅白云岩。雾迷山组层序稳定,形成于相对广阔、持续且稳定沉降浅水沉积环境永定河流域自庄户洼村溯河而直至珍珠湖景区,不同层位雾迷山组露头中集中发现多个期次、不同规模、由古地震引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变形(液化混插、底辟、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层理)、挤压变形(紧密褶皱、板刺状角砾丘—槽构造)、拉伸变形(环状层、拉伸布丁)以及脆性变形(地裂缝、层间断层震裂岩)。文中这些软沉积物变形分布表面特征做了系统描述,典型液化变形、挤压变形及拉伸变形形成机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合该区构造背景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区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震系沿中元古代燕辽裂陷槽轴部断裂活动触发;根据软沉积物变形出现频率,古地震发生频率(地震周期)进行了初步估算,约为3.2至2万年。

  • 标签: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永定河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 简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段精细井震标定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段在车排子地区尖灭线位置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尖灭线形成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古地貌形成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改造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沉积控制作用,再现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一隆一凹组合特征,斜坡陡缓程度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物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形态隆起幅度存在较大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重要场所,现今砂体分布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侏罗系 八道湾组 古地貌 岩性分布
  • 简介:基于岩心描述镜下观察,分析研究区下古生界硅岩溶储集层特征。通过沟通潜山断块古近纪洼陷边界断层产状、潜山断块内下古生界产状分析,认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具备埋藏岩溶作用条件,提出了古近纪沉积物压释酸性水向潜山断块运移3种方式,即: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倾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补给对流循环模式。利用这3种模式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下古生界潜山硅岩溶储集层空间分布特点规律。翘倾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可以解释潜山断块高部位硅岩溶层段储集层发育情况,倾没端断面补给畅流运移模式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补给对流循环模式,可以解释潜山断块低部位硅岩溶层段储集层发育情况。该模式还可以合理地解释硅岩溶储集层在下古生界赋存层位“穿层”特点,同时也能够合理解释潜山断块周缘发育硅岩溶层段,而潜山断块中心地带很少出现硅岩溶层段现象。

  • 标签: 压释水 储集层 硅化岩溶 下古生界桩海地区 济阳坳陷
  • 简介:传统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数据为基础,通过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及沉积水动力条件不同岩性地层厚度层数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方法。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 沉积亚相 岩性统计 定量判别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是较为特殊沉积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顶、底均与浊积岩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白云岩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三叶虫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花岗岩、火山岩及硅质岩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溶解、水平层理较深水沉积特征。该套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或残余陆屑白云岩、巨型藻鲕白云岩生屑泥粉晶白云岩9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2期较强白云岩化作用;富含SiO2、Al2O3、Mg、Mn、Fe、MnOTi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岩形成于向上变浅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2期白云岩,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白云石、方解石及烃类充填作用。

  • 标签: 深水 碳酸盐岩 白云岩化 地球化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地质学类期刊排名中,《古地理学报》排到了第18,特向各位作者、评审专家、读者通报,并大家多年来支持表示感谢!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油田企业研究人员,中国科学相关研究单位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相关高校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年10月出版(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年影响因子为1.311,全国1723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0年11月出版《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年影响因子为1.508,全国194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4年10月出版《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古地理学报》2003年影响因子为0.978,全国157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72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4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全国科技期刊 古地理 因子全国
  • 简介: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成都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湖北省荆州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荆州市 湖北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