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并发抑郁症(AW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43例AWD为观察组,同期的40例心绞痛不并发抑郁症(AND)为对照组.随机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性格、经济收入、是否独居、临床特点,及1年前、后的踏车运动试验、心绞痛级别、心功能、心电图改变和预后.结果:较之AND,AWD的临床特点为:(1)心境低落、失眠及焦虑情绪常见,各占100%、97.7%及86.0%;(2)中老年人、女性、A型性格、独居和经济低收入者发病率较高;(3)心肌缺血较重;(4)远期预后较差.结论:心绞痛并发抑郁症时,心绞痛加重,须早期防治.

  • 标签: 心绞痛 抑郁症 预后 治疗 AWD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的疗效。结果:CTO病变PCI成功率为91.67%(66/72);CTO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者PCI成功率显著低于3~12个月者(81.48%比97.78%),闭塞长度>15mm的CTO病变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闭塞长度≤15mm者(78.26%比97.96%);断端呈刀切状的CTO病变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鼠尾状者(71.43%比96.55%),P均<0.05;PCI失败有6处,其中4处因导丝未能通过病变,2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0.16%。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病变特征、CTO病变闭塞时间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心肌梗死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动态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近期好转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好转出院时有73.33%(11/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致残。结论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可不典型或被原发病掩盖,容易漏诊。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跟踪,对做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肌坏死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278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和278例甲状腺手术中未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止血纱布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渗血量少,无声音低顿现象,而未应用止血纱布的患者渗血量多,8%患者出现术后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使创面渗血量减少,术后避免了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止血纱布 甲状腺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快-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常规进行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年龄>50岁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9例患者皆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术.其中房室旁道5例,左、右房速各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Ⅰ型房扑1例.结论快-慢综合征以阵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反复晕厥为表现,中老年人多见,各种电生理机制参与其间,病理机制不明,常不合并冠心病,处理措施首选射频消融术.

  • 标签: 快-慢综合征 临床特点 射频消融术 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颞浅动脉管壁回声、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①18例STA患者中,16例(88.9%)患者出现CDU异常结果,其中14例(77.8%)患者出现"靶环征",1例(5.6%)出现"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6%)出现血管壁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无血流信号充盈的血管闭塞征。②经CDU检查,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靶环征"和"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0%)患者为动脉闭塞,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与STA组闭塞患者的CDU结果相似。③STA组的颞浅动脉内径为(1.31±0.14)mm,低于对照组的(1.55±0.18)mm;STA组的管壁厚度为(0.86±0.18)mm,高于对照组的(0.34±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U检查中出现"靶环征"、颞浅动脉内径和管壁厚度的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STA。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显像
  • 简介: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可自动测试起搏阈值并自动调节输出能量,保证安全起搏并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现将我院3例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起搏器 自动夺获功能 植入 临床应用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2例ASD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男性5例,女性17例,年龄3~67岁,体重11~65kg,缺损直径8~32mm,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多孔ASD2例,轻度肺动脉压升高6例,均经股静脉途径应用国产封堵器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9例,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分流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E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贫血、脾大、心脏杂音及杂音改变,消瘦厌食、出汗、周围动脉栓塞。血培养阳性率61.54%,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61.54%。结论①心脏结构异常是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先天性心脏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病变者为发生IE的高危人群;③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糖尿病为世界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有发生冠心病的广泛基础,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显然高于非糖尿病者,而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及无痛者占多数。因此及时的发现与防治心肌梗死,对糖尿病的生存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47~78岁,病程1~22年,均合并心肌梗死。所有病例均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Doppler等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细菌性肺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者PCT、CRP、WBC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细菌性肺炎诊断灵敏度86%,特异度为90%;CRP诊断灵敏度82%,特异度为68%;PCT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检测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RP、WBC,因而血清PCT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 细菌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24h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受检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记录24h内的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完整的反映了心电各种变化,可对一过性高危性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对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弥补了常规12导联静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不足,为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临床上实用、高效、无创伤性诊断技术.过去2~3导联同步记录DCG仅能模拟某些常规体表心电导联,无法判断心电图平均电轴及分支性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阻滞异常心搏的定位诊断,所以现在多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的DCG.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导联 临床使用 高危 DCG 静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术的临床效果及小C臂X光机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2001年6月间在小C臂X光机下6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定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60例患者植入83个支架:DeNovo支架植入48个,Suboptimal11个,Restenosis2个,Bailout2个.成功81个:前降支45处病变植入40个支架,右冠脉29处病变植入27个支架,左回旋支16处病变16个支架;支架植入的成功率98.9%.本组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严重出血并发症.随访1~36个月,5例再发心绞痛冠脉造影证实,2例原支架植入处再狭窄,另3例无再狭窄,系多到血管病变,其中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有效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是冠脉内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冠脉内支架术在小C臂X光机下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小C臂X光机 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5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上,观察组给予rhBNP治疗,首先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μg/kg,随后以0.0075μg/(kg.min)维持静脉泵注48h;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起始剂量5~10μg/min,根据血压情况每次增加5~10μg,直至临床效应平均用量20μg/min,静脉泵入48h。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心率、呼吸、住院时间、死亡率、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血清NT-proBNP浓度及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LVEF增加,血清NT-proBNP浓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动脉压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并且再住院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愈后,疗效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早期 重组人脑钠肽 硝酸甘油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免疫检验前质量控制,控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标本保存质量控制和仪器选择质量控制。结果控制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免疫检验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加强其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仪器选择等各个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显著降低检验标本的变异指数。

  • 标签: 免疫检验 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ICU中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的患者有40例,复苏失败的患者有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心脏骤停原因中窒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原发疾病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所占比重与复苏失败组差异不明显,P>0.05;复苏成功组机械通气实施率高于复苏失败组,肾上腺素大剂量使用率高于复苏失败组,心脏骤停3分钟内抢救率高于复苏失败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心脏骤停时间都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最大程度保障心肺复苏效果。

  • 标签: 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