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斑点叉尾鲴池塘养殖中,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该病放养密度过大、池塘淤泥较厚、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差以及饲料质量等有关。笔者现将在实践中诊断治疗该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细菌性败血症 斑点叉尾鲴 治疗 诊断 水体环境质量 池塘养殖
  • 简介:1目前猪无名高热的严峻形势自2006年5月份以来,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省相继爆发猪的无名高热疾病.临床表现高烧、败血、皮肤发红变紫、食欲不振、呼呼困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达30%~80%,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倒闭。目前.这些省份尚未完全控制.

  • 标签: 无名高热 猪群 调控措施 营养 病源 临床表现
  • 简介:2001年,由于夏季干旱少雨,江河水位下降,很多鱼池出现缺水现象,随之而来鱼类病害发生情况较以往严重.自年初以来,发现鱼病种类17种.其中,细菌病8种,原虫病4种,甲壳动物病2种,蠕虫病3种.

  • 标签: 哈尔滨市 鱼类 病害 发生特点 药物防治
  • 简介:采用捕自黑龙江水域的怀头鲶为母本,鲶鱼为父本,应用自制催产药物DOSLRH-A2、HCG进行人工催产,使催产率、受精率分别达到92%和88%.20~21.5℃水温条件下43h孵化出苗,孵化率75%.出膜仔鱼体长3.93mm,7.83mm下塘,池塘培育8天达到34.08mm,培育成活率50%.

  • 标签: 怀头鲶 杂交鲶 苗种培育技术 出苗 催产率 催产药物
  • 简介: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逆转录PCR和RACE技术获得鲤CyprinuscarpioFASN全长cDNA序列为8927bp,开放阅读框7533bp,编码2511个氨基酸。FASN蛋白质相对分子量274145.67D,理论等电点(PI)为6.1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鲤FASN基因与其他鱼类同源性为75.13%~95.34%,与人同源性为61.81%。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鲤FASN氨基酸序列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grahamia聚为一支,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果表明:FASN基因鲤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血液中最低。鲤FASN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鲤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脂肪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脂肪酸合成酶 序列分析
  • 简介: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t)是属鲑形目、银鱼科的小型鱼类,但在同科鱼类中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堪称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茂兴湖水产养殖场乐营塘放养场自1997年移植大银鱼受精卵以来,经过4年的人工移植驯化,从2001年到2003年共捕大银鱼6388kg,获得大银鱼受精卵557万粒,经济收入31.94万元,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移植增殖资源保护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保护技术 增殖资源 技术措施
  • 简介:近年来,日本农产工业致力于开发可有效改善养殖鱼肉质及健康之饲料。研究发现,香蕉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Polyphenols)等抗氧化物质。可增进养殖鱼之抗病性及抗压性。此研究是以虹鳟为实验,结果显示,以冰块包装活鱼运送时,喂予活鱼一般饲料,鱼较容易被冻死:但若喂食添加香蕉成分的饲料,则可提升鱼之活存率。此外,添加香蕉于香鱼、比目鱼及斑节虾之饲料中,

  • 标签: 养殖鱼 饲料 香蕉 健康 提升 活力
  • 简介:以彭泽鲫为母本、黑龙江野鲤为父本进行杂交,将杂交一代(F1)的生长速度、抗病力、群体产量、经济效益、同工酶、生物学性状等双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F1)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物学性状及同工酶谱母本彭泽鲫相似.

  • 标签: 彭泽鲫 黑龙江野鲤 杂交利用 生长速度 抗病力
  • 简介:PCR-DGG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系统微生态学、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和益生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而在我国冷水鱼的研究中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冷水鱼微生态学 应用前景
  • 简介:目前,在淡水和海水鱼细菌性疾病治疗中,药物品种繁多,琳瑯满目,但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凡亲手摸过,都十分明白,在实际运用中,药物的残留问题的解决也十分棘手,药害使整缸鱼死不必多说了。本人经过研究比较,在实践中感到溴类制品对观赏鱼病的治疗效果较其它药物都好,

  • 标签: 二溴海因 观赏鱼 细菌性疾病 治疗 疗效
  • 简介:鱼类组织胚胎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鱼类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改革探讨,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应用型本科 鱼类组织胚胎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的以分散为主的饲养方式向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方式转变。各行各业纷纷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中来,猪群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化养猪逐渐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猪群的迅速扩大,密饲及饲养技术的复杂化,而科学管理水平、防疫技术及员工素质等相对滞后,南方规模化养猪迅速发展所面临和带来了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南方规模化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规模化养猪业 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水平 饲养方式 饲养规模 饲养技术
  • 简介:2005年8月,柳城县某养猪专业户韦某饲养的250多头(20~80kg)瘦肉型三元杂肉猪相继发生了一种以体温持续升高,皮肤发红,呼吸急促,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经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 混合感染 弓形体病 诊治 实验室检查 养猪专业户
  • 简介:在23~25℃下,给平均体质量104.2g和106.8g的回交鲤(鲤鲫杂交♀×鲤♂)和回交荷包红鲤(鲤鲫杂交♀×荷包红鲤♂)胸腔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然后观察对比了染色体核型,探讨回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均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回交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回交荷包红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2,其核型公式为:3n=66m+36sm+18st+30t。

  • 标签: 回交 荷包红鲤 染色体核型
  • 简介:2008年10月,在福建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黄姑鱼(Nibeaalb-iflora,♂)杂交,观察了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大黄鱼和黄姑鱼亲鱼平均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405g、27.9cm和390g、24.8cm,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受精卵浮性,为单油球端黄卵,卵径1060~1500μm,油球379.8μm左右。在水温25.8~26.2℃,盐度26的条件下,经18h55min半数受精卵破膜,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肌节出现期、心跳期、肌肉效应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2.75~2.98mm,受精率约为14.4%,孵化率约为31.9%,畸形率约为30%。共培育杂交初孵仔鱼5万尾。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轮虫,7日龄开始摄食小型挠足类。

  • 标签: 大黄鱼 黄姑鱼 杂交 胚胎发育
  • 简介:6月下旬,固始县全境均遭到大范围强降雨袭击,降雨量为特大暴雨型,24小时降雨量突破270mm,据县志记载,为百年所罕见,此次洪灾共造成倒塌房屋1400多间,受灾农作物4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18万亩养殖水面中,有半数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对小龙虾养殖的危害1、基础设施损毁基础设施损毁主要是池坡、堤坝、田埂、进排水渠道及拦网设施,道路供电设备等。由于短期内突降

  • 标签: 小龙虾养殖 减灾措施 特大暴雨 养殖水面 直接经济损失 排水渠道
  • 简介: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nosis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 标签: 虹鳟 细胞培养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底栖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底栖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底栖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

  • 标签: 荇菜 螺蛳 采煤塌陷区 协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