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疫苗接种时发生异常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发生接种异常反应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为34例,女性为28例,年龄0至7岁,调查这些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62例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中,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患者有55例,出现无菌性脓肿的有4例,热性惊厥的有2例,晕厥的有1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的儿童,占总人数的77.41%,3岁以上的儿童发生异常反应的较少。讨论在接种前做好健康检查,及时询问受种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当前健康状况等,是减少异常反应情况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发生的92例药品不良反应为样品,根据患者各年龄组、男女比例、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来看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从给药途径来看注射给药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给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肤反应最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危害很大,应重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药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麻醉迟缓反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麻醉迟缓反应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普外科老年病人麻醉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输血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笔者对2014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本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及类型做出相应的影响分析。

  • 标签: 输液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多种西药联用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和特点 ,总结临床用药经验,为医学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150 例,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分析多种西药联用引发不良反应的例数及引发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150 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有 9 例为多种西药联用导致,发生率达到了 6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昏、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出现了肝、肾功能衰竭这类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多数为当天,年龄集中于 30~ 60岁。结论 分析多种西药联用引发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种西药 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还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少的出现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探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出了如何合理用药及合理用药注意事项,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 标签: 不良反应 危害 减少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目前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中药特别是含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配伍不当及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结论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针对性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以往用以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如药理学实验、测定耗氧量及二氧化碳产出量、呼吸商等实验复杂而繁琐,交感皮肤反应(SS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操作简单,无创伤,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临床意义及应用简述如下。

  • 标签: 交感皮肤反应 评价 自主神经功能 耗氧量 二氧化碳 产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氮平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2月~2017年1月,医院使用米氮平119例,回顾性分析。同时2017年1月~5月,采用开发性观察方法,以强迫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症状评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72%,出现时间在用药第1-8周,在第2-6周达到高峰。剂量、浓度、Y-BOCS减分率、体重增加值在不同时间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分值在不同时间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服用剂量、浓度与体重增加值存在相关性(r=0.456、0.510),第2周浓度与体重增加值存在相关性(r=0.435、0.530),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血药浓度与-BOCS减分率、TESS评分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米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血药浓度、用药剂量与体重增加有关,但在安全范围内与症状评分、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米氮平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用药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共13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表现及用药种类间的关系,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儿科用药不良反应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且大部分不良反应由抗生素引发。结论在儿科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低龄儿用药,在对其使用抗生素时应做到合理、科学、适量,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用药不良反应 儿科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配合手术及护理。结果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结论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配合医生顺利手术,并可增加手术成功率和效果。

  • 标签: 围手术期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头孢曲松钠“临床疗效突出”,应用十分广泛。但头孢曲松钠的不良事件总量在抗感染药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造成头孢曲松钠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过敏反应、超适应症、超剂量、配伍禁忌等,近年证实丁基胶塞与不良反应有相关性,丁基胶塞与头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安全性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中学生献血反应的对策,降低其献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本市18周岁以上的中学生献血者。2005年以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献血体重标准为男≥50kg,女≥45kg。2005年以后将中学生献血体重标准定为:男≥52kg,女≥47kg。分析2001~2004年不同性别、体重组献血反应情况;并以2001~2004年的献血者为对照组,2005~2008年的献血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低体重组与高体重组相比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χ2=9.94,P〈0.01;女:χ2=5.18,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1)。结论提高献血体重标准可降低中学生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中学生 体重标准 献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发热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感染疾病的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的发热患儿为观察组,非细菌感染性的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分析两组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后的阳性率。结果对照组采用C反应蛋白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C反应蛋白 儿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调查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产生接种副反应的原因,思考在临床上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卫生院的45例儿童接种产生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41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41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卫生院的儿童接种副反应登记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接种疫苗时发生副反应概率的年龄段在0岁-2岁的儿童是高发时期,在较其他年龄段的儿童高,占78.05%;接种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以及含麻疹成份疫苗时,儿童发生副反应概率较高,占75.61%;发生副反应的41例儿童患者经过及时适当地处理最终都得以痊愈,大部分在3天以内康复。结论在对儿童进行接种前,要做好儿童体检的工作,明确是否适合体检,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执行可预防接种工作的具体规范,细致认真的实施接种过程,接种后,对接种儿童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加大对儿童接种副反应发生的宣传力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预防儿童接种疫苗发生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预防 接种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曾在我社区内接受预防接种的320例儿童,所有接种人群均出现异常反应,以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这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病例中,大部分属于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87.5%,异常反应人数所占比例为7.8%,偶合反应所占比例为4.7%;异常反应发生人群主要为1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为46.9%,1—2岁儿童所占比例为40.7%,2—6岁儿童所占比例为9.4%,6岁以上儿童所占比例为3.1%,发病患者中女性低于男性;发病地区中乡村最多,城乡结合部社区次之,城市社区最少。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为能够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减少,在接种前应当实施健康检查,对接种人员病史、过敏史以及家族史与目前健康状况详细询问,在预防接种时,应当将有关禁忌症正确掌握,防止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