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及护理干预分析。方法本文选取100例CT增强检查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组研究,护理组开展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结果护理组的焦虑情绪状态评分、抑郁情绪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是(35.88±4.32)分、(36.01±4.26)分、(94.21±1.04)分,和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检查前,患者由于紧张而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情绪,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状态,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

  • 标签: CT 增强检查 焦虑情绪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高场强MR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整年内收治的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接受CT扫描诊断,改良组患者则接受高场强MR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情况与脑血肿量检查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确诊例数要多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脑血肿量检查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而言,高场强MR在确诊方面优势明显,但是CT与高场强MR在脑血肿量检查方面大致相当。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CT 高场强MR 诊断 脑血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螺旋CT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原因,护理人员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手段。方法CT增强扫描检查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熟练操作及发生造影剂外渗后的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处连续敷湿土豆片及积极对症处理,没有1例造影剂外渗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当发生造影剂外渗时,患处敷湿土豆片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肺小结节诊断为例,分析多排螺旋CT的诊断作用。方法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0名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患者肺小结节尺寸,将患者的分为3组,开展回顾性分析,将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按照1.50mm和2.50mm层层厚进行重建,分析三组患者的CT图像清晰度特征、重建速度、重建结果的判定准确度。结果根据1.50mm厚与2.50mm层厚重建的影像处理结果,两种方法的肺小结节整体显示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mm层厚的重建速度较1.50mm层厚更快(P<0.05)。结论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不同层厚重建的诊断价值较为相近,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肺小结节 CT图像清晰度 重建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疑似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病理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诊断准确率的100.00%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诊断中宫颈腺癌患者有15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有24例,宫颈鳞癌患者有18例。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3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2组患者CT增强值的差异性。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后CT值以及CT增加值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可以有效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增强扫描CT值 骨巨细胞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建技术(CPR)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统计胸部DR片发现肋骨骨折数量及部分布,判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胸部DR片诊断了69例(83.1%)共计197条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DR平片漏诊的14例(16.9%)共计29条肋骨骨折,发现DR片未发现的其它骨折5例。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均优于胸部DR平片,能够准确、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胸部DR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头坏死通过CT、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运用X线与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在检出率上,CT为93.75%,X线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与Ⅱ期患者检出率上,X线显著少于CT,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坏死通过CT、X线诊断均可以达到一定检出效果,但是Ⅰ期与Ⅱ期患者,采用CT检出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老年股骨头坏死 CT X线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在骨关节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具体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方法。结果螺旋CT结果显示,6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中发现骨关节异常患者60例,确诊率100%;X线平片显示骨关节异常患者49例,确诊率为81.6%,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检查易于发现患者骨关节损伤情况,而X线平片检查确诊率相对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对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检查时,应采取螺旋CT结合X线平片进行综合检查,尽早的诊断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骨关节恢复健康。

  • 标签: 骨关节损伤 螺旋CT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小肠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100.00%(46/46),定性符合情况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80.43%(37/46),定性符合情况为65.22%(30/46),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可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 标签: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多层螺旋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90例,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1例(78.89%)、77例(85.56%),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4例(48.89%);病理检查确诊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3例(81.11%)、80例(88.89%),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6例(51.11%);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方面之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部X线平片和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腹部X线平片,给予观察组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CT诊断肠梗阻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X线平片 CT诊断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T-CT检查患者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要点。方法将在我院接受PET-CT检查中引发不良心理状态患者10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检查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检查者在传统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4.3±4.8)分和(39.9±8.1)分;对照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0.9±7.8)分和(61.2±9.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更好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 标签: PET-CT 针对性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利用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对不同程度狭窄状况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且其对轻度患者诊断效果明显提高,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64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与CT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17日至2016年9月17日期间收治100例疑似中央型肺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对受检者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随后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特点后,再对比诊断价值性。结果中央型肺癌患者在X线检查中,主要影像特点表现为边缘清晰,肺野突向,在肺门部发现肿块和肺不张阴影,气管内可见肺气肿表现;中央型肺癌患者在CT检查中,主要影像特点表现为管壁轻度增厚,肿块边缘脐凹样改变,经增强扫描后,可更加清晰显示狭窄支气管。结论中央型肺癌在CT、X线检查中,可表现出不同影像学特点,将两者检查方式联合使用,可提高正确率。

  • 标签: X线 CT 中央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后的时间少于2周。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是标准的。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中度和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计算准确率,阳性率和吻合率。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准确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64层螺旋CT显示中,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确切值为90.00%,阳性率为65.00%;钙化灶的确切值为85.00,阳性率为60.00%。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中,中度狭窄的检出敏感。它可以用作冠状动脉狭窄的非侵入性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短期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原子序数法在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32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能谱CT检查,应用有效原子序数进行分析预测其成分;术后,使用红外线光谱法分析结石确定成分,进而验证能谱CT有效原子序数法的准确度。结果能谱CT原子序数法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准确性很高,与红外线光谱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在体结石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尿路结石 原子序数 红外线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CT和DR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患有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手术后最终证实为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CT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病情诊断;采用DR技术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病情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术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DR技术对患有闭合性胸部创伤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但仍然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因此建议将DR和CT两种技术联合应用。

  • 标签: CT DR 闭合性胸部创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