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视群体也日益扩大,如何进行视力矫正不良成为热门话题。而近年不断兴起的角膜光手已经凭借他先进的治疗方式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更多的近视患者重新获得了较好的视力效果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前景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光手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光手中心行角膜光手的患者82例(164眼),年龄18~32(23.5±4.2)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8.38~-0.88(-4.75±1.69)D。根据双眼SE差值将患者分为2组:光参差组21例(42眼),双眼SE差值≥1.00 D;非光参差组61例(122眼),双眼SE差值<1.00 D。所有患者行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眼科检查及调节功能(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单、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与聚散功能(远、近水平隐斜视,正、负融像性聚散范围和调节性集合/调节量)检测。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进行分析。结果:光参差组的调节功能中左眼调节灵敏度在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前增加(F=2.552,P=0.045);聚散功能中近正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4.245,P=0.016;F=3.686,P=0.009)。非光参差组调节功能中术后各时间点正相对调节和调节幅度较术前均增加(F=16.118,P<0.001;F=14.839,P<0.001);聚散功能中远隐斜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2.898,P=0.029),远负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远正融像恢复点和近正融像破裂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7.310,P<0.001;F=5.131,P=0.001;F=8.184,P<0.001;F=10.919,P<0.001)。远正融像破裂点和近正融像恢复点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6个月相比术前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P<0.001;F=6.942,P<0.001)。近负融像恢复点术后1个月相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3、6个月逐渐下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11,P=0.037)。光参差组和非光参差组右、左眼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F时间=0.555,P=0.655,F组别=4.639,P=0.034,F交互=0.555,P=0.655;左眼:F时间=2.611,P=0.048,F组别=5.709,P=0.019,F交互=1.287,P=0.279;双眼:F时间=2.256,P=0.086,F组别=4.314,P=0.041,F交互=0.847,P=0.465)。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光手后双眼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维持术前水平,证明角膜光手对视功能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视功能 调节 聚散
  • 简介:摘要现今角膜光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已得到大量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光不正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矫正选择,然而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近距离工作困难、视近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一症状虽发生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短,但仍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舒适度,且对于手术矫正效果较好的患者而言,视疲劳症状可能是影响其视觉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现笔者就光手后视疲劳发病现状、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疲劳 屈光手术 调节 视功能 干眼
  • 作者: 王雁 刘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物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力学与角膜光手的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涉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参数设计、手术并发症处理、手术矫正效果预测及长期稳定性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解析生物力学在角膜光手中的临床意义,旨在强调理解力学对角膜组织影响,以及生物力学在角膜光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角膜光手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长期的稳定性。(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81-85)

  • 标签: 屈光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现象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角膜光手后视疲劳症状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式选取2019-05/01到20218/30之间在我院接受屈光手患者178名。通过询问受试者病史、个人基本情况,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睑缘、睑板腺改变、角膜及结膜是否存在眼表损害体征,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确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填写眼表疾病分析量表(OSDI)和视疲劳调查表,统计受试者眼部疲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视疲劳发生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受试者178名中63.0%(112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状况。其中视疲劳发生与性别、年龄及既往角膜光手史无相关性(P>0.05);存在干眼主观症状及电子屏幕暴露时长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总体预测准确率为76.9%。结论:角膜光手后存在视疲劳。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视疲劳症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激光角膜光手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处理。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21名接受激光角膜光手者围手术期的真实体验,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接受激光角膜光手近视者心理特点包括术前担心手术失败导致失明及出现并发症、后遗症的顾虑,手术中的紧张与应对,术后的喜悦与满足等。针对各个心理特点进行相应处理。结论关注接受激光角膜光手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并对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很有必要,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 标签: 手术,屈光,角膜,激光 需求,心理 研究,质性
  • 简介:摘要我国角膜光手的数量逐年递增,手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干眼仍然是各种角膜光手前后较为常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角膜光手的围手术期对干眼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光手学组携手,针对角膜光手前后干眼的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处理、术后护理和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认真讨论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44-650)

  • 标签: 屈光外科手术 干眼综合征 围手术期 视觉质量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角膜光手的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3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98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实验组患者实施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及斯特列尔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差异微小,(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后3mo客观散射指数相比对照组较高,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后3mo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及斯特列尔比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患者早期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不存在突出差异,但是从长远来看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表现更加理想。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客观视觉质量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光光手在近视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激光光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眼角膜光手术后对侧眼视力及光状态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60例单眼角膜光手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角膜光手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70例(140只眼)中低度近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进行全飞秒SMILE手术,参照组进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FS-LASIK),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年的视力。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术后一年研究组的视力高于参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全飞秒SMILE手术和FS-LASIK两种角膜光手均能改善中低度近视患者视力,但前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中低度近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的光不正人群,在接受激光角膜光手后摘掉矫正光不正眼镜的同时,需要避免因出现老视症状而过早配戴“老花镜”。因此,该人群在激光角膜光手手术期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术前筛查,采用更为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模式,方能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光手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专家,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本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规范开展激光角膜光手矫正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人群的光不正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51-657)

  • 标签: 屈光不正 屈光外科手术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年龄因素 多数赞同
  • 作者: 郭寅 王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预测疾病预后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圆锥角膜筛查是确定光手适应证、避免术后角膜扩张的重要手段,而传统诊断方法准确率较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更加难以发现。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为较为准确地识别圆锥角膜带来可能,成为近几年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从机器学习在角膜光手术前圆锥角膜筛查中常用的算法、角膜特征参数提取、模型预测效率等方面进行阐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96-800)

  • 标签: 圆锥角膜 屈光外科手术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角膜光手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视力,而且要提高视觉质量,视觉质量是除视力之外更高层次的视觉能力。目前,许多角膜光手主要是以瞳孔中心作为检查及治疗的对准中心,由于体位变化可能会造成患者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角膜光手术中可能会发生偏心切削,使散光欠矫、诱发散光、增加高阶像差等,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因此,测量体位变化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可指导手术的设计,对加强瞳孔中心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的测量方法、虹膜识别技术测量体位变化下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情况与体位变化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对光手后视觉质量(术后散光、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3个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球旋转 瞳孔中心移位 散光 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作业流程在全飞秒激光角膜光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1月-2021年4月接诊100例需接受全飞秒激光角膜光手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标准作业流程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检测值、光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作业流程 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行SMILE、LASEK及LASIK术后远期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开封市眼病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角膜光手的高度近视者103例(10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成3组:SMILE组,37例(37眼);LASEK组,31例(31眼);LASIK组,35例(35眼)。记录术后3年时角膜最薄点、角膜顶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对3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年,3组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变化量分别为:(-3.65±3.12)μm、(-4.59±3.07)μm、(-1.76±3.56)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2,P=0.017);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变化量为:(-2.82±2.17)μm、(-4.01±2.59)μm、(-0.95±3.07)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6,P<0.001);光学区直径4 mm 0°位处后表面高度变化量为:(1.92±2.39)μm、(-1.70±4.01)μm、(-0.21±3.29)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8,P<0.001)。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下降,且均稳定,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下降量最大,稳定性最好,SMILE术后角膜稳定性优于LASIK。

  • 标签: 高度,后表面,角膜 近视,高度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前眼底病变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患者80例,对此类的眼底进行检查,最后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对病变类型与屈光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若患者伴有眼底病变则实施针对性处理。结果:80例患者中视网膜异常或病变患者有20例。比较眼底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光手前需给予更多的预防性治疗,配合无负压吸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可将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手术安全得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前眼底病变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学习疗法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在该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患者3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后给予视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近视屈光度变化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裸视力及屈光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学习疗法能有效促进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视觉学习疗法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后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角膜光手后遵医行为及视觉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中的96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视觉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患者遵医行为比对照组好,研究组患者视觉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角膜屈光手术 遵医行为 视觉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40岁以上近视眼患者行角膜光手的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兼顾裸眼远近视力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出现多种手术方法采用特殊设计方案进行老视补偿,其中Q值调整的改良单眼视方案在提高术后裸眼远视力的同时可有效改善近视力,从而满足40岁以上人群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现有的老视补偿手术方式,重点阐述临床常用的Q值调整改良单眼视方案,以期为眼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37-64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