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5月份起,尤其在7月中旬到8月初,我市爆发了大规模的鲮鱼出血病,其涉及面广,鱼类死亡之多均属罕见。该病经笔者初步诊断认为是病毒性出血病。鲮鱼出血病是近几年发生的新病,我市1994年首次在松花镇鸭垠村发现,1995年亦有3个村的鲮鱼发生该病,但因发病数量

  • 标签: 草鱼出血病病毒 鲮鱼 治疗 病毒性出血病 初探 发病数
  • 简介:本文针对暴发于北海市水族馆中的一次鲨鱼出血病,作了一系列的分离、培养、鉴定后发现,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一种优势菌株,其形态、致病性、培养特征都与弧菌属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一致,因此,认为本次鱼病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本文并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和经验作了报道。

  • 标签: 鲨鱼 出血病 喂溶血性弧菌 感染试验 药敏试验 防治
  • 简介: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规模化猪场 产后母猪 防治 生产母猪 规模化养殖
  • 简介:对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出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采用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幼鳖 出血性败血症 温和气单胞菌 诊断 治疗
  • 简介:鲫鱼出血病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是近年来鱼类养殖中比较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1997年河南省武陟驾部黄河控导工程背河河滩地彭泽鲫池塘养殖过程中,发生鲫鱼出血病。现将发病情况及防治结果总结如下:

  • 标签: 鲫鱼 出血病 症状 防治
  • 简介:水产战线上的同志知道,尼罗罗非鱼是池塘增产的一个优良品种。然而,根据我们近三年来搞这条鱼的试验和观察,发现它还具有四项特殊的功能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功能 草鱼 鲤鱼 混养 发病率
  • 简介:从三尾患有细菌性出血病的鲫鱼腹腔内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回归接种,初步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种类,采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二氧化氯以及大黄,黄芪,黄连,黄芩四种中草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中草药和其它两种化学药物对所分离病原的抑菌效果较差.

  • 标签: 细菌性出血病 试验研究 病原 鲫鱼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 简介:利用生物膜净水原理研制的GHJ-Ⅰ型生物包具有净化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将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硝酸氮的能力。在水温17-19℃、溶氧5.2-7.4mg/L、pH7.23-8.48条件下,容积19L的生物包培养熟化时间为15d,平均处理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能力为2.5g/d。

  • 标签: GHJ-Ⅰ型净化生物包 水处理 氨氮 亚硝酸氮
  • 简介:鲤鱼出血性败血病是目前养殖鱼类的常见鱼病,是鲤鱼养殖中具有毁灭性的传染病之一,这种鱼病于1910年首先发生于波兰,后来在德国、前苏联、荷兰、捷克、美洲、南斯拉夫等国家都有流行,我国于1954年在南方的少数地区发生此病,目前已有20多个

  • 标签: 出血性败血病 亚硝酸盐氮 鲤鱼养殖 阳性药物 克瘟灵 药物治疗
  • 简介: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主要接待场所,而鱼类则是消耗较大的食材种类。农家乐可充分利用土地与客源优势,采用沟渠养鱼法进行鱼类养殖或活鱼储存,以适应游客需求变化。同时,沟渠还能通过水生植物种植、鱼虾投放、淤泥利用等方式使之具有观景、娱乐、施肥等作用,大大提升沟渠养鱼法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农家乐 沟渠养鱼 功能延伸
  • 简介: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对维持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自从挪威开始规模化高效开发南极磷虾资源,促使南极磷虾年捕捞产量由最初的10万~12万t跃升至20万t以上。伴随中国、智利等国家关注并加入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队伍,新一轮的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竞争正在展开。确立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中的大国地位,维护我国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国家权益,是当前面临的突出任务。本文通过综述南极磷虾种群特征与资源分布,回顾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总结目前南极磷虾的生产现状,分析南极磷虾的生态地位和贡献,提出南极磷虾管理要求与趋势,以期为提高我国南极磷虾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国家话语权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南极磷虾 资源 开发 管理
  • 简介:广西是国家海洋局确定的4个省级海岛保护规划试点之一。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岛保护规戈惨通过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广西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根据该规划,广西海岛将被划分为7大功能区,它们分别是北海涠洲岛、斜阳岛海岛功能区,钦州湾海岛功能区,防城岛港湾海岛功能区.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功能区 海岛 国家海洋局 保护规划 专家评审
  • 简介: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Desaturase,SCD)是参与脂肪酸脱氢反应的限速酶和关键酶,此酶编码基因SCD对增加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提高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抗寒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员。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sofcDNAEnds,RACE)克隆了鲤(Cyprinuscarpio)脑组织CcSC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低温(6℃)和常温(23℃)条件下的转录表达差异,对其蛋白编码序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cSCD基因cDNA全长2618bp,包含一个由3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度为975bp的阅读框(ORF);蛋白分子进化树显示鲤的SCD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的SCD蛋白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88%;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刺激下(6℃),CcSCD基因表达水平是常温条件下(23℃)的13.9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构建表达载体,通过遗传操作等研究手段鉴定其抗寒功能奠定基础。

  • 标签: 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 低温 荧光定量PCR
  • 简介:  季铵盐络合碘具有季铵盐与碘的双重杀菌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治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烂鳃病外用药物.季铵盐对菌体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吸附、溶解菌体胞浆膜,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重要酶和营养物质的漏失,水渗人菌体,使其破裂或溶解,释放出的碘(I2)则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中的氨基酸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促使病原体崩解死亡.……

  • 标签: 出血病烂 季铵盐 烂鳃
  • 简介:以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为实验对象,探讨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水煎剂对鲟鱼体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日按1.1g·kg-1体质量口灌给药,连续7d。给药结束后,每组取10尾鱼高温30℃热刺激2h后,与常温22℃实验组共同采样,测定鱼血浆中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连续7d口灌复方A有效提高了施氏鲟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促进了白细胞吞噬作用;在高温应激条件下能调节机体做出快速应激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对部分组织中溶菌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复方A 施氏鲟 非特异性免疫 影响
  • 简介:利用腹腔注射链球菌Streptococcussp.的方式制造链球菌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菌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菌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 标签: 链球菌 罗非鱼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 简介:选取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30头,研究添喂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5%(P〈0.01)、2.04%(P〉0.05)、7.89%(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仔猪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4.19%、22.5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酪蛋白酶解物 仔猪 生产性能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