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33例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恒定性内斜、恒定性外斜以及间歇性外斜三组,每组11例,利用共同性斜视手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的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恒定性外斜视以及恒定性内斜视术后双眼视觉功能要优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共同性 斜视手术前后 双眼视觉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有关因素。方法对124例不同类型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远期及近期的疗效进行随访并分析。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期与远期治疗率分别是86.29%和79.03%,其中继发性外斜视术后远期复发率最高,具有双眼视功能者治愈率最高,无眼位回退现象。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回退与手术原则和设计,双眼单视功能,患者自身因素,术者的技巧及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

  • 标签: 外斜视/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立医院药品零率实施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公立医院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实施药品零率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零率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公立医院的业务总量,增加了业务收入,与实施前对比门诊均次药品使用量有所增长。结论公立医院药品零率的实施,可有效推动了医保制度,完善了药品价格机制,促进药品价格的合理化、科学化、公开化,推动了财政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公立医院 药品零差率 实施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抽选在本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监测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期间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及医生满意例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患者的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和医生满意例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对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的概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数值伪差 个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一年间收治的患者一共70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合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协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结果加以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好转。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中进行护理作业时,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名肿瘤病人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护理。结果实验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97.73%,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2.27%,对照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79.55%,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9.10%。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对照组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实验组低很多,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医护协同查房 肿瘤内科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我院心内科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收入的 130例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各 6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协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其中,肺不张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2.56%及5.13%。患者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使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一同参与护理,实现协同护理,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有创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策略 慢阻肺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室内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建设对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在本溪市本溪县、平山区、明山区随机抽取餐厅、酒店、歌厅、学校、医院、政府单位6类公共场所60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选定场所进行调查,并检测场所内外空气PM2.5浓度,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对60家公共场所进行调查,室内外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20.8±28.6)u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1);在无禁烟区、允许在场内吸烟等环境下,PM2.5浓度较高(P<0.05或P<0.01)。结论在室内公共场所粘贴禁止吸烟等公告标识后,可有效的降低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效果较好。

  • 标签: 室内公共场所 无烟环境建设 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发生率的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各组43例,对两组护理效果及动态心电图伪发生率进行探讨。结果动态心电图伪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66%,对照组为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76.74%,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到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心电图伪发生率,保证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伪差
  • 简介: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如何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相关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下医院行政管理协同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借助协同体系的建设维护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促进医院的稳定运行。

  • 标签: 信息技术 公立医院 行政管理 协同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分析疾病感知情况。结果护理后疾病感知各因子得分和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方面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 心肌梗死 疾病感知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药物治疗协同合理膳食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顺序,将先抽取的40例作为对照组,后抽取的40例作为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周围型肺肿块患者并给予增强CT检查、磁共振扫描及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增强CT检查病灶部位、病灶形态、病灶边缘与磁共振扫描无差异(P>0.05);增强CT检查血管集束征结果优于磁共振扫描(P<0.05);磁共振扫描检查内部坏死灶结果优于增强CT(P<0.05);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检查周围型肺肿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有优势(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应用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诊断结果更有助于临床提高有效参考依据及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增强CT 磁共振 周围型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常规性血液透析90d以上、初次透析年龄>18周岁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协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自我概念、信息索求量表得分及总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透析方案依从性及饮水依从性对照组患者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传统护理模式弊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协同护理 血液透析 自护能力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使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数8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2017.04-2018.04)。将这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协同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内科7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一线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协同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自护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录的10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及自护能力改善。结果实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后自护能力明显增强,且造口皮肤变色和侵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ESCA及DET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对于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病人预后改善显著,且病人的自护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促进结肠造口外周皮肤的恢复及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协同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将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程度,观察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技能和自护能力总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有改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癌因性疲乏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