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动态变化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本实验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受试者康复治疗依从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曲线呈现出“S”型。且随着时间变化变化。1~6周依从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为上升相。6~22周依从指数缓缓降低,为下降相,22~24周依从较为稳定,呈现为较低水平,为平台相。受试者的运动水平、文化情况、经济条件为影响病患训练依从的影响因素。文化、经济情况越高,运动分数越高。病患的康复功能训练依从越高。结论脑卒中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会受到文化、经济、运动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应排除影响因素,顾及患者自身情况。提升康复治疗依从,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锻炼依从性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维持血液透析(MHD)及维持腹膜透析(MPD)患者的动态血压(ABP),了解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除外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30例,以3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HD组(非透析日)、MPD组及对照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率,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类型。结果MHD组(非透析日)?DBP%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杓型血压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与MPD组以及MPD组对照组之间杓型血压的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更加紊乱;而两种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脑病(HE)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其中并发HE者28例,未发现HE者32例。另选同期收治的急性肝衰竭并发HE患者50例纳入肝衰竭组。检测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结果①肝硬化并发HE者TT4、TT3、FT3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硬化无HE者(P<0.01),两者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衰竭组患者发生HE后与发生HE前相比,TT4、TT3、FT3和TSH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FT4水平显著上升(P<0.05)。③肝硬化并发HE者TT4、FT4水平显著低于急性肝衰竭并发HE者,而TSH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1),两者TT3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HE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不尽相同,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有所差异。

  • 标签: 肝性脑病 甲状腺激素 肝硬化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中MMP-9含量的变化与患者患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以急性脑梗死(ACI)为诊断收入院的病人120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中MMP-9含量的差异;并比较实验组患者不同的梗死灶体积中血清MMP-9含量水平的差异;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P-9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患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MMP-9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面积比较大的脑梗死患者的MMP-9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的患者(P<0.05);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MMP-9的含量较高高(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MMP-9含量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并且含量的高低也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转化和预后的标准指标。

  • 标签: MMP-9水平 急性脑梗死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肠易激惹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肠易激惹综合征在世界各地的发病都非常高,在我国每年的发病率达到了10%。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是十分关键的,如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神经因素则应从解除病人多疑虑的心态,消除恐惧的心理着手,预防本病的发生或加重。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精神 神经因素的影响
  • 简介:2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邹平256200)摘要本文对30例在心理应激影响下心理异常的人群在心理治疗前后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活性等五项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健康人群参照。结果表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以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而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在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三个月后,病例组的五项细胞免疫指标均有明显恢复趋势。因此认为心理应激与五项细胞免疫指标密切相关。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8-02当前医学研究提示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可通过自主神经和下丘脑一脑垂体一肾上腺轴之间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而相互起作用。如下丘脑损伤可减少某些激素的分泌降低细胞免疫反应,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干扰或直接抑制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等(1)。这类现象充分说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复杂的相关。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心理应激与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为心理应激导致的身心疾病提供有效的辅助指标而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炎症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炎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溃疡结肠炎100例(UC组),克罗恩病50例(CD组),其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培养,对比三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并分析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血小板等炎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结果UC组肠道内SC、SB、PS、BL、BD、LC以及EC等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UC组E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组PS、SB、BD、LC、EC、BL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ES、S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炎指标组UC组患者SB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数量差异较小(P>0.05),CD组患者EC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差异对比较小(P>0.05)。IBD患者炎指标和肠道菌群呈弱相关。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和真杆菌属数量减少存在一定的相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炎性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60例临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例患者能接受,8例患者不能接受,47例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可分为五个过程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结论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多是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 标签: 心理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因子水平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以患者治疗前后PANSS(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及患者血清炎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IL-17(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作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患者PANSS减分率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成A组(减分率<50%)、B组(减分率≥50%),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后,患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hs-CRP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以不同治疗效果为依据的A、B两组,患者IL-1β、IL-6、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A组较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TGF-β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治疗效果,如果其因子水平下降则证明治疗有效果,但治疗效果高低不与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成正比。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效果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94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与病情,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年龄等均有关系。结论脑出血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高,预后相对差。

  • 标签: 脑出血 心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人类社会迎来了人工智能的革命,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对它在医疗领域现在及将来的应用作了简单的陈述及前瞻。

  • 标签: 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 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方法被纳入本次研究的50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50名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血清炎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T(0.84±0.13)、Hcy(12.93±4.42)、hs-CRP水平(3.29±1.34)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CT(0.13±0.03)、Hcy(6.2±2.42)、hs-CRP(1.83±0.44)水平,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标志物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可尽早及时的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预防,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血清炎性标志物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分娩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E患者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脂指标的比较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DL、LDL/apoB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及与病程、严重程度与转归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在抑郁症和强迫症治疗前后计算BDNF的浓度的结果。结果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接近正常,但强迫症患者仍低于正常。抑郁症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成负相关。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及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均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是变化,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抑郁症 强迫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集不同病灶部位的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40Hz脑电进行对比,找出其变化特征和相关,对研究不同病灶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大脑皮质神经电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方法采集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和40Hz脑电,处理总结并对照分析。结果大脑半球左侧与右侧、前部与后部脑卒中患者MoCA量表评分及40Hz脑电的总面积(TA)、总时间(T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脑半球左侧、前部病灶的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40Hz脑电作为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观察指标,和MoCA量表一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MoCA量表 40Hz脑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脑卒中后患者心理变化,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有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护理之后,实验组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心理变化 有效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孕产妇在妊娠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兴奋、焦虑、恐惧、烦燥、担忧等,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二胎政策开放以来,二胎高龄孕产妇猛然增长,更需要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对孕产妇围生期心理变化的进行合理维护。

  • 标签: 孕产妇 高龄 二胎 心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为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对照组35例为慢性阻塞肺疾病无并发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肺功能检查,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VC%为(76.28±23.21)、FEV1%为(58.47±23.56)、FEV1/FVC为(58.97±16.42),对照组患者FVC%为(72.06±22.43)、FEV1%为(53.39±24.35)、FEV1/FVC为(52.24±15.69),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为(67.29±10.48)%、E/A水平为(0.87±0.42)、IL-6为(112.46±52.53)ng/L、TNF-α为(19.76±10.58)ng/L、BNP为(135.49±64.30)ng/L及CRP水平为(6.97±5.84)mg/L,均高于对照组(60.38±10.24)%、(0.56±0.37)、(72.33±23.46)ng/L、(13.16±4.87)ng/L、(58.56±30.42)ng/L、(2.74±1.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因素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炎症因子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