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温度对色谱分析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有效又简便的改善色谱分析性能方法。方法以某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时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离性能为例,根据测定数值考察温度与分离性能的变化关系。结果该中药注射剂出峰时间随温度升高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理论塔板数也随之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一成分的分离度降低,因此,选择温度还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温度 分析性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后的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617例,分离收集血浆后,部分血浆立即测定及室温(20~25℃)存放2、4、6、24h后,部分血浆分别于室温、-4℃、-20℃保存24h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比较各组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放置2h检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4h、8h及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室温(20~25℃)保存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20℃保存24h血液标本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保存24h血液标本各凝血指标及-20℃保存PT、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时,应注意对于凝血功能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送检。常温状态下,血浆标本应在2h内完成检测,如需保存,应选择-4℃的低温环境,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尤其要避免反复冻融。

  • 标签: 存放时间 存放温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对前列腺电汽化术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行前列腺电汽化术患者按照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试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术后均实施持续性的膀胱冲洗,对照组冲洗液温度在(26.36±0.76)℃,试验组冲洗液的温度在(35.62±1.49)℃,对比术后出血量、膀胱冲洗液总量、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膀胱冲洗液总量、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冲洗液的温度控制在(35.62±1.49)℃左右,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膀胱冲洗液总量,避免膀胱痉挛,效果确切。

  • 标签: 膀胱冲洗液 温度 前列腺电汽化 术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个体检人员需要进行三份外周静脉血,并将其放在4摄氏度、25摄氏度以及32摄氏度的水浴箱内,分析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个小时后,RDW在32摄氏度环境更高,在12小时后,MCHC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低,24小时后,HCT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高。结论在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发现全血标本会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为了确保检测准确性,需要在2小时内给予有效检测。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地区抗凝血标本离心后存放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门诊患者静脉全血抗凝血标本50例,无脂血、无溶血和无黄疸,立即以3000转/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和6小时的血浆样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室温下还是4℃冰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样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延长。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要及时离心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离心后密闭保存于4℃冰箱。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健康患者70例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血液检查,并对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温度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探究保存时间以及温度对学也标本的影响程度。结果在不同温度保存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均会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白细胞变化情况并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和温度都能够对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为了使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更加准确,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尽早完成相关检查。

  • 标签: 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心理痛苦体温计(DT)在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实验组使用改良DT进行调查,对照组采用中文版DT进行调查,对两组的有效问卷和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有效问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使用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DT,病人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花费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心理痛苦温度计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的保存时间与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留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融浆机37℃下20分钟融化后分为两份,一份在25℃温度下保存、一份在4℃温度下进行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0小时均进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试管法体外活化测定ACT、TMA。结果所有的检查样本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能得到血凝块特性的TMA、ACT等参数值,血浆融化后在保存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时间点ACT值与0小时的指标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TMA值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小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但是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如能正确利用能有效避免医院血液成分浪费。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不同的保存时间 温度 凝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 标签: 温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 CD62p 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 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198例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本院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平均99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而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四手操作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96%(96/9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9.89%(89/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四手操作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感染率,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MB-P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灭活过程中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亚甲蓝又存在致突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有效的亚甲蓝释放浓度下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同时还要保证不能过多地破坏血浆中的重要成分,需要通过加强对原辅材料和制备过程的联合控制,达到在提高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的目的,目前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而如何有效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采取高标准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极其重要。

  • 标签: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技术在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对我区的群众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筛查和监督管理,分析危害饮用水卫生的因素,确定饮用水卫生的质量关键控制点以及标准和方法。结果在对我区的若干供水单位和饮用水处理中心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分析后,阐述了危害饮用水卫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结论日常生活饮用水的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极多,而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技术能够明显消除此类危害因素,有助于保证饮用水的卫生治疗,从而提高我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 生活饮用水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择选2016年1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将常规治疗实施于对照组,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代替常规治疗实施于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中,对于促进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应用价值 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
  • 简介:摘要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来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最终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和承担其社会责任是医院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在经营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善、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舞弊等问题,究其原因无不与这些医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相关,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已是医院经营管理刻不容缓的任务。

  • 标签: 医院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四维CT(4D-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肺部放射呼吸管理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肺部放射治疗患者施行呼吸运动管理,采用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患者各10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计算PGTV/GTV,即计划靶区体积(PGTV)和静态大体肿瘤体积(GTV)的比值,对两种技术的照射靶区、计划时间、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探讨不同呼吸管理技术的适应症。结果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PGTV/GTV值分别为3.08±1.19、1.94±0.42,以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维CT技术的定位时间及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主动呼吸控制技术(P<0.05);这两种技术得出的计划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患者客观缓解率方面,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为60.0%,使用四维CT为50.0%,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均为3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维CT技术节省时间且耐受性较好,在对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时尤为适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照射体积比较小,适用于对体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

  • 标签: 四维CT 主动呼吸控制 肺部放射呼吸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