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俯卧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PPV)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PP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俯卧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是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让病人选择俯卧式体位,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肺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实现通气灌注比例的调节以及呼吸衰竭病人氧合情况的改善,最终确保肺功能尽快恢复以及早日脱机。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俯卧通气是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进行机械通气,从而改善氧合。对ICU护士进行俯卧的规范化培训,制定标准的操作路径,采用俯卧气垫,让俯卧通气技术变得简单易行,在俯卧通气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完成ARDS患者的俯卧通气,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俯卧通气技术在ICU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共50例,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患者在ICU呼吸衰竭护理中采用仰卧通气技术,观察组患者在ICU呼吸衰竭护理中采用俯卧技术,两种方法都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在通气12小时和24小时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分压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频率、呼吸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通气12小时和24小时后,体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分压指标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心率频率、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通气可改善重症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其通气技术在ICU应用的护理效果良好,宜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俯卧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仰卧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比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等数据,分析对应方法的效果。结果通气前两组相关血气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较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俯卧通气患者压疮预防中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并行ICU俯卧通气治疗的36例患者随机分作甲乙两组,每组18例。甲组配合基本护理干预,乙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结果(1)通气1~2d,甲组I期、Ⅱ期压疮发生率高于乙组;通气3d,甲组I期、Ⅱ期、Ⅲ期压疮的发生率高于乙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面部、胸部与腹部压疮发生率均高于乙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俯卧通气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压疮,具有颇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ICU 俯卧位通气 综合护理 压疮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俯卧手术体位安全管理措施,舒适,手术野暴露。方法回顾2年60例患者俯卧体位摆放,评价摆放舒适度及手术体位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无手术后压疮及不良反应。

  • 标签: 俯卧位 手术体位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有效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体位摆放和密切观察病情是保证脊柱后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俯卧位 脊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侧俯卧配合徒手矫正在头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头难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的产妇应用常规阴道分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侧俯卧配合徒手矫正法,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俯卧配合徒手矫正对头难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侧俯卧位 徒手矫正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眼睛护理在全麻俯卧手术护理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作全麻俯卧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麻俯卧手术后不给予其任何的临床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行全麻俯卧手术后给予其眼睛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眼睛不适症状及发生率。结果术后比较两组的眼睛不适症状,观察组术后眼睛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眼睛不适发生率为22.5%,对照组为46.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睛护理用于全麻俯卧手术不但可有效促使患者上下眼睑的闭合,还能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同时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异物对暴露角膜的伤害。

  • 标签: 眼睛护理 全麻俯卧位手术 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俯卧的舒适护理进行研究,从而确保减少患者的不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140例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68例,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6%;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角色职能、心理健康、社会职能、情绪职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俯卧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术后有正确的体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较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眼内硅油填充术 俯卧位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产儿,参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n=15),甲组早产儿予以俯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乙组早产儿予以仰卧头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比甲乙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疗效与呼吸暂停例数以及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发作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呼吸暂停例数、呼吸暂停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各项指标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用于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俯卧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全麻俯卧脊柱手术患者采取术中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头面部并发症的作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头面部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额部压损、颧骨压损、下颌压损、结膜充血、眼部水肿等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行全麻俯卧手术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头面部并发症率,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全麻俯卧位 脊柱手术 术中护理 头面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应用于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胎方位异常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自由卧,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方位异常产妇实施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方式,缩短了产程,促进了自然分娩。

  • 标签: 间苯三酚 同侧俯卧位 胎方位异常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48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有创通气机械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难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头难产产妇9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产程护理干预)各47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自然分娩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参照组68.09%vs.21.28%;就剖宫产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7.02%vs.48.94%;就总产程时间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4.89%vs.51.0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头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镇静镇痛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