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蝶垂体切除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经鼻蝶垂体切除病人(n=86)。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6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1.4%,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经鼻蝶垂体切除用综合护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理 经鼻蝶入路 价值 垂体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翼点显微手术切除咽管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常规翼切除咽管。结果本组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均每6个月进行随访,影像学提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积极的术后治疗是提高咽管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 术后并发症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鼻蝶窦治疗垂体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5例脑垂体患者经口鼻蝶窦切除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轻度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通过积极治疗和细心护理,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细心对经口鼻蝶窦行垂体切除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经口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11例中7例根治性切除,4例临界切除,经病理证实为颈静脉球体。参考有关文献,并对11例颈静脉球体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体中,女性2例,男性9例,年龄28~63岁。其中右侧颞骨5例,左侧6例,病理分期A期4例,B期3例,C期3例,D期1例。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而有所不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中9例良好,2例复发。结论明确诊断颈静脉球体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资料,手术彻底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颈静脉球体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经鼻蝶窦神经内镜下脑垂体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行经鼻蝶窦神经内镜下垂体切除患者的术前准备、中配合、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中无意外发生,无体位不当引起的皮肤、肌肉、神经损伤,无内感染,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是配合此类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对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单鼻孔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手术配合
  • 简介:颈静脉一鼓室副神经节(glomusjugulare-tympanicumparaganlioma,,亦称颈静脉)包括颈静脉球体和鼓室体。前者来源于颈静脉拱部球体,后者来源于鼓岬黏膜下鼓室神经丛,均起源于副神经节,称为副神经节(简称副节)。副神经节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聚集后形成的一组对体内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和pH非常敏感的化学感受器,能合成、储存和分泌儿茶酚胺,产生多种肽类、神经激素及嗜铬颗粒蛋白。

  • 标签: 鼓室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球体瘤 治疗 诊断 胚胎发育过程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脐腹腔镜囊的并发症和护理体会。方法沿脐周呈倒三角形置入2只改进的5mm操作套管和1只5mm套管。分别置入5mm腹腔镜和加长的操作器械完成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结果与讨论10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 标签: 腹腔镜 经脐入路 胆囊切除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垂体治疗中分别应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和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方法,治疗组实施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激素水平、切除率及复发率。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指标有显著的优势,P<0.05;治疗组的激素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两组的切除率和复发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垂体治疗中应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的效果优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可改善手术指标,具有较高的切除效果,降低了激素水平和复发率。

  • 标签: 垂体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单鼻孔蝶窦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后完成的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150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位患者中有143人成功完成了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3人因胆囊炎症重,胆囊壁水肿伴粘连中转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2人因中难以控制的出血,2人因胆囊管过短中转开腹胆囊切除中无肝外胆道损伤,平均手术时间66分钟,平均中出血约28ml左右,85%的患者术后第二天出院。术后回访(3个月-24个月)肚脐穿刺孔无出血、损伤及切口疝形成,无再入院,再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较常规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在微创及美容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它操作难度较高,目前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 标签: 经脐入路 单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后外侧腹腔镜脾切除(LS)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3月42例后外侧腹腔镜脾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4(4-10)d,术后未出现门静脉血栓、腹腔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在围手术期将开腹脾切除护理、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融会贯通,才能使患者快速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作者: 高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患者女性,44岁,因“上腹胀、嗳气两年余”入院。患者入院前两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嗳气,腹胀饭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呕血及黑便。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球前壁见一直径0.4cm溃疡,降段通畅(2005.1.5)。未予特殊处理,症状逐渐加重,再次行电子胃镜示:胃窦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十二指肠球部见一1.5×3.0椭圆形粘膜下肿物,表面光滑,有滚动感,降部未见异常(2006.11.28)。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行相关检查后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占位(平滑肌瘤可能性大)”收治人院。患者既往体检。入院查体:T:36.4CP:83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中年女性,神情语利,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心肺查体无著症,腹平坦,无皮疹及疤痕,腹软,剑突下及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听诊正常。肝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四肢对称,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CEA:1.021u/ml,AFP:1.3ng/ml。CA-199:7.41u/ml,MCH:34.3pgPLT:328×109/L,MCHC:370g/L,Hb:130g/L。余无阳性结果。电子胃镜及内镜超声(EVS)检查示:球降移行部见-1.5×2.5cm2大小隆起,广基,表面粘膜正常;EVS示:肿瘤位于肌层,密度均匀,大小为16×2.5cm2,浆膜层完整(2006.11.29)。诊断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占位(平滑肌瘤可能性大)。人院后给予手术治疗。取上腹正中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脐下两厘米。术中探查见肝脏不大,颜色质地正常,肝实质肠系膜及Douglas内未触及转移结节,腹腔内无腹水,升结肠与右侧腹壁有多处粘连,松解之。作koch切口,游离十二指肠一、二段及胰后,打开小网膜骨骼化肝总动脉各支,术中取13组、8组、12组、5组、6组淋巴结若干枚,可见肿物长圆形,大小约3.0×l.5cm2,位于球将结合部浆膜下,边缘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及浸润。肿物边缘距胆总管及胰头上缘约2.0cm。术中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对经鼻蝶垂体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经鼻蝶垂体切除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与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期指标、心境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思维导图 护理模式 心境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