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朝鲜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全国有一百七十六万三千八百七十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从我国邻邦朝鲜陆继迁移来的。为探讨东北朝鲜族的迁移过程,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以便求得同志们的指教。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之间互相来往,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朝鲜族的文化、风俗与东北各族人民相互影响,特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东北朝鲜族的迁移过程经

  • 标签: 朝鲜族 日本帝国主义 朝鲜族人民 帝国主义者 东北朝鲜族 “九·一八”事变
  • 简介:自西藏叛乱至今,海外藏胞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较为重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过去近60年的时间内,经过三个阶段的从国内藏区向外迁移,海外藏胞的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随着海外藏胞持续不断的再迁移,其分布范围也由早期的南亚四国扩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海外藏胞归国探亲、参观乃至定居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当前,海外藏胞群体正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再次出现较大规模的跨境迁移,他们的未来走向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利用从印度外交部档案、联合国难民署档案等文献中发掘的新材料,详细梳理了海外藏胞跨境迁移的总体历程,并对海外藏胞的未来走向作出了相应的判断。

  • 标签: 海外藏胞 跨境迁移 历程 未来走向
  • 简介: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

  • 标签: 传播研究 文化迁移 赵建国 异质文化 出版 文化创新
  • 简介:《老子》喜欢以作喻,并总结了的几种重要特性:柔弱、驻于卑处、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以水性喻人性,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具备这样的心态与行为。

  • 标签: 特性 哲思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入青海柴达木地区的哈萨克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后于1984年在追认“故乡”的观念下全部搬迁至北新疆各地,而自1986年始,其部分人员又返迁至格尔木市周边草原地区。他们在经历了15年的漂泊之后,2001年部分被政府迁回至新疆奎屯地区,部分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马海镇。田野研究发现:青海哈萨克人不同代际的故乡观念均充满了想象与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其反复迁移的发生。

  • 标签: 故乡 青海哈萨克人 迁移 想象
  • 简介:自1934年部分东迁哈萨克人首次进入青海境内起,经过10多年的迁移与纷争,至1954年时哈萨克人口总数在1500左右。之后的30余年间青海哈萨克人进入了稳定生活的时期。1984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决定返迁北新疆各地,而自1985年春天始部分又陆续返回青海格尔木市周边游牧地区,直至2001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大部分被整体安置在青海省大柴旦马海地区,少部分迁移至新疆奎屯开干齐镇。自此,马海哈萨克村成为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落,至2014年4月,总人口为484人。梳理青海哈萨克族1934-2014的人口变迁不难发现:反复迁移是造成青海哈萨克族人口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青海哈萨克 人口变迁 反复迁移
  • 简介:在淝之战后,被前秦征服的各部落发现了复国的机会,前燕王子慕容垂开始了重建燕国的努力,慕容鲜卑一系先后建立起后燕、西燕、南燕诸政权,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之中。

  • 标签: 慕容鲜卑 后燕 西燕 南燕
  • 简介: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有限,对贵州各地的管理比较松散,西彝族土司和周边的同族土司、播州土司、东土司获得机会进行政治地位的角逐和资源的竞争。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明王朝对土司进行了调控与整合,西土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终因其历史局限性难逃衰落的命运。

  • 标签: 水西 土司 民族关系
  • 简介:水族是一个以"饭稻羹鱼"农耕文化为传统的山地民族,语植物名物是其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语植物名的考释,得知语植物分类主要有生活类、经济类、野生类、其他类四种;语植物命名既有"属名+种加词"的"双名"法,也与植物部位、生存环境、生长阶段和思维习惯等有关,同时命名具有一定的构词规则;体现了按植物性状取名的人类共性,又呈现了语认识植物的个性。

  • 标签: 水语 民族植物学 植物命名与分类 民族名物学
  • 简介:青海哈萨克人历经反复的迁移之后最终于2001年被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马海村。对其食俗的田野研究表明:虽然他们在地理空间上远离族群主体,是较为"孤立"的人群,但无论周边生活环境及交往族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们的饮食习俗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维系着哈萨克族的饮食传统。这种族群内部未对变化中的新环境进行调适便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反调适现象是青海哈萨克人族性与凝聚力的体现。

  • 标签: 饮食习俗 青海哈萨克族 反调适 迁移族群
  • 简介:<正>古代东方由国家统一管理水利的办法,是马克思所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我国,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开始,几千年来,如何控制与驯服这茫茫禹域中的地表与地下水,使之不能为害而为人所用,一直是生产斗争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代都有关于“政”的各种制度设施,而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与许多关心国计民生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不但留下了大量光辉战绩,其中不少工程至今还在造福于人;而且还积累起极其丰富的资料,如清初编纂《四库全书》,在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共收录了二十三部五百七十卷有关水利的专著,另有存目五十二部二百四

  • 标签: 科技教育 水利建设 劳动人民 水利工程 知识分子 技术措施
  • 简介:孔占伟的诗单纯拙朴,但充满阳光和幸福.孔占伟的诗歌在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下,构建了青海这片高原上诗意栖居的生态家园.

  • 标签: 孔占伟 诗集 和谐共生 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