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从飑线形成的环流背景、飑线形成的源地与变化、飑线的发展条件、飑线的移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横扫浙江大部地区的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局部冰雹等强对流的成因,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相似于浙江历史上强对流天气的统计类型与移动路径,其主要区别在于这次副热带高压不强,暖湿气流层次较低等。分析了飑线预警征兆,认为从环境场、数值预报资料等方面可以寻找有利于飑线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应用卫星云图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雷达回波中予以核实。

  • 标签: 飑线 发展与移动 预警 征兆
  • 简介:台风路径预报是做好台风预报服务的关键.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此次台风活动期间,中高纬度波动南下,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做好台风路径预报的服务.同时结合实况资料,分析总结台风移动过程中的特点.

  • 标签: 路径分析 MICAPS系统 台风路径预报 副热带高压 预报服务 移动路径
  • 简介:文章分析了WSR-88D或CINRAD/SA中常用的降水模式VCP21的扫描特点与扫描参数,结合移动雷达的参数设置要求与预报服务的需求,探讨了移动雷达体扫描的设定。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起始角度选择不当,使地物杂波对反射率产品与双偏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2)探讨径向扫描参数,如脉宽、距离库、探测距离、脉冲重复频率等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虑以62.5km为代表的近距离、125km为代表的远距离与两者之间各参数的预设值;(3)基于移动雷达补充现有两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扫描探测盲区的服务需求,初步研究体扫描中仰角值的设置。

  • 标签: 移动雷达 体扫描 双偏振 扫描盲区
  • 简介:本文通过对8607号和8114号二个强度、路径均不同的台风的分析,发现层结稳定度(N~2)(N~2=g(dlnθ)/θ)的水平变化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关系密切。台风一般总是朝层结稳定度小的区域移动,层结稳定度小值区有利于台风加强。这对预报台风强度和路径有一定指示作用。

  • 标签: 非均匀层 螺旋云带 指示作用 西北太平洋 非绝热加热 西行
  • 简介:气象信息的传递要求严格定时,高度分散,又高度集中,具有全程共、共同协作、内外共用的特点。全国近三千个气象台(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高山、海岛、戈壁、沙漠)气象台(站)的每时次的各种气象观测资料,迅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省、市气象台并传递到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又要将这些信息连同国内外各种气象资料转发到各地,

  • 标签: 气象通信网 国家气象中心 气象观测资料 气象信息 气象台 气象资料
  • 简介:本文列举了网络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提出了隔离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论证了保证网络数据安全的一些措施,给出了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些建议。

  • 标签: 局域网 网络管理 安全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物理量场的研究表明,影响201209号台风“苏拉”路径的主要因素是副高南侧东南气流为引导气流,另外双台风效应对“苏拉”路径作用明显;西南季风活跃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以及出现了Ekman抽吸作用,使得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强降水维持,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苏拉” 移动路径 降水 分析
  • 简介:传统的扩大地可以降低阻值,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雷击电位差的危害。由于电化厂自身排放的废物,还有生产中的物料,都是腐蚀性极强的介质,土壤被不同程度污染。因此,将厂区内不同地块接地相连接,或者通过各种金属管线、桥架自然串接,构成联合地的同时,就形成了多种腐蚀电池。本文利用腐蚀电池原理,分析了电偶腐蚀、电极地位、面积效应和主要浓差对地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电化厂地的联合增加了腐蚀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联合地面积越大,腐蚀电池越多,腐蚀作用越强。这是在土壤腐蚀控制中应注意和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电化厂 接地网连接 腐蚀电池 机理分析
  • 简介: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各级气象台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网络技术和业务的发展,高效实时的传输网络是气象业务发展的有力保证.提供可靠、高速和易于管理的网络平台是网络管理的重要职责.作者在网络管理实践中将所遇到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网络.

  • 标签: 局域网 故障 排除方法 网卡 集线器 传输介质
  • 简介:介绍了“杭州龙”的建设过程,并从“杭州龙”建设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结合对目前国内部分气象网站的基本情况分析,提出了今后国内气象网站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Internet气象服务的趋势作了预报。

  • 标签: 杭州龙网 气象 网站建设 INTERNET服务 服务器 网络安全
  • 简介:介绍了市、县农经在给省级农经平台上传信息过程中,实现图片与文本信息的同步上传与显示的具体方法.

  • 标签: 图片 文本 信息 同步上传 二进制码
  • 简介: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1概述果树病害似乎每年发生,并且多发生在局部。在受害多的地方为了预防果树表层损害,覆方式广泛推行。2处理据日本报导,采用一个覆一个不覆的两个果园。除南面是旱地外,周围用3m高的防风墙围着。果园的梨棚高度为1.7m,地百长有草...

  • 标签: 小气候 透过率 太阳高度 果园 试验区 气象要素
  • 简介: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应用策略路结合的方法实现数据流量分类和数据分流,解决了台站设备IP地址改变时引发的策略路由失效而产生的网络拥堵问题,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的时效性,为同级气象部门网络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 标签: 气象 广域网 策略路由 Qos ACL
  • 简介: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的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的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的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的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的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一长江高温型”。

  • 标签: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 川东高温
  • 简介:各种交换机的选择和使用对网络系统的性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以太交换机的选择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作一分析和简述,以便在网络建设特别是在全省气象信息广域建设中选择和使用以太交换机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以太网 交换机 选择 使用
  • 简介: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气象信息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气象信息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信息基本安全策略,并引入了相应的安全技术。

  • 标签: 信息网络 网络安全 安全策略 安全技术
  • 简介:多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非常重视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方案群起,模式不一。县级模式如何确定,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德清县已完成的气象现代化业务建设及实施情况,供各基层台站参考。1基本内容:二站一台一1.1卫星云图接收站

  • 标签: 气象业务现代化 基层台站 实时资料 热带高压 云系 天气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