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仓慈是曹魏时期敦煌太守,以作风清廉、政策得当而著名。研究曹魏时期的敦煌史,仓慈是需要重点着墨的。仓慈出任敦煌太守虽只有数年,但由于他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

  • 标签: 敦煌遗书 《三国志》 记载 曹魏时期 民族政策
  • 简介:历史上河曲县长期作为军事边塞而存在,这种状况至明末清初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清代大一统局面的完成,“蒙汉分治”取代“蒙汉对峙”,蒙汉交流范围日渐扩大,蒙地开发程度愈益加深。河曲县遂由过去单一的边塞军事区域向地方化经济区域过渡,出现了地方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方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与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本文欲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对地域社会的这一历史进程加以实证分析,以展示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的独特性。需要强调的是,清代河曲县的个案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清代北方长城沿线汉蒙交界地带同一类型区域共同的历史变迁轨迹。

  • 标签: 边疆 内地 地方化 河曲 社会变迁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的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对旧历作为民俗的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的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的《中华民国生活历》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历运动的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的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的"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是怎样从温州来到巴黎、在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在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巴黎 温州人 民俗文化 互动 重构
  • 简介:范仲淹所云“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主要在于倡导士大夫做官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这是一种宋代士大夫为官从政的现实准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与处世精神。其形成原因大致包括民族传统精神、儒家思想影响、现实社会促动以及特殊个性等内容。范仲淹的言论身行和人格风范在宋代社会广泛传播,直接影响周围一些文官士大夫的处世态度,对改善当时的士风产生了一定作用。在当今社会,这种从政精神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宋代 士大夫 范仲淹 公罪
  • 简介:中國傳統戲曲一向被分爲曲牌體和板腔體兩大類型,但蒲松齡的《禳妒咒》卻是一部俗曲體戲曲。作品有生、旦、浄、末、丑的脚色提示,有演員上下場提示和上下場詩,有代言體的唱詞和念白。更重要的是,作品中使用了不同于南北曲的俗曲曲牌,其連綴方式也與南北曲迥異。《禳妒咒》的産生,不僅説明當時俗曲體戲曲已經形成,而且昭示着這種音樂結構和文學體制有着悠久的傳承歷史。從金元諸宫調,到明代的弦索清唱、時尚小曲、寶卷和道情講唱,再到《禳妒咒》以及《太古傳宗》《納書楹曲譜》中的時劇、《綴白裘》中的雜劇、宫中的侉戲以及吹腔、四平調、弦索調、秧歌等,俗曲體戲曲的形成與發展脈絡依稀可見。俗曲體戲曲以《禳妒咒》爲正式形成的起點,其終點一直貫穿到當代。迄今我國南北方尚存的各種地方戲中,俗曲體戲曲占了較大分量。而《禳妒咒》,爲我們認識俗曲體戲曲的特點、形成歷史及戲劇史地位,提供了第一手可信的資料。

  • 标签: 禳妒咒 劇本 俗曲 俗曲體 曲牌體 板腔體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英国犹太人摩西·蒙特菲奥里积极帮助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人,为贫困的犹太人在城外建造了救济院MishkenotSha’ananim(希伯来语中'欢乐寓所'的意思),这对当时耶路撒冷整座城市尤其是犹太区的空间分布和人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此,城内的犹太区不断向城外扩展,犹太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 标签: 19世纪中后期 摩西·蒙特菲奥里 犹太区 Mishkenot Sha’ananim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学人逐渐形成了努力发展现代文史研究以与西方汉学竞胜的学术共识。受此信念驱动,胡适、陈垣、陈寅恪等人,在批判继承乾嘉汉学遗产基础上,借鉴西方汉学将文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语言学结合的治学路径,努力打破陈旧观念,发展出可与西方汉学界竞胜的现代文史研究形态——新汉学,并试图将北大国学门、清华国学院打造成新汉学的中心。虽然这一努力遭受挫折,但其理念及积淀的经验与学术人才,对此后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正是承接了前一时期新汉学发展的经验与人才,并将与西方汉学竞胜以争取国家荣耀的理念意识形态化,才迅速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文吏研究的领导机构,并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史研究的现代转化。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史之学 新汉学 北大国学门 清华国学院 史语所.
  • 简介:中华文化国力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形成了覆盖整个东亚,远播南洋与塞北的华夏文化圈:二是在第二个千年启发了西方的现代文明,并完成自身从逐步衰落到由边缘而中心的复兴。21世纪伊始,中华文化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并昭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 标签: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现代化 中华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走向 脉络
  • 简介:福建泉州清源山三世佛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造像风格特征,相关的摩崖石刻题记对于了解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的延伸传播以及元朝官员"参用"任命制度等历史状况都具有重要的辅助说明作用,是研究元代藏传佛教在福建地区活动情况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泉州 清源山 藏传佛教 三世佛
  • 简介:《三国志·吴志》卷四七所载孙权遣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洲与直洲史料中的“直洲”当指日本,而“货布”应是“货市”之误。早在束汉、三国时期,会稽郡与古代日本之间已存在一条海上航道,而当时的航海技术为这一航道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会稽郡为当时中国南方地区铜镜、瓷器、布帛、纸张等的重要产地,并且围绕这些物资,有着活跃的市场交易。宣洲人来会稽的目的正在于此,他们的登陆地点当在会稽郡束部沿海的郡县和句章。而会稽市场上的人则对直洲所产的明珠感兴趣,双方的交易推测以绵为支付手段来进行。

  • 标签: 会稽 宣洲 货布 海上航道 铜镜 瓷器
  • 简介:1931年,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陈垣在傅斯年的积极推助下出版了《敦煌劫余录》,陈寅恪应邀为之作序。在这篇著名的序中,陈寅恪写下了那句颇有影响的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多少年过去,'敦煌伤心史'屡屡被人提起,甚至将其刻在'敦煌藏经洞陈列馆'门外的大石头上,并且署名'陈寅恪'三字,提醒参观考察者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其实,这是对陈寅恪本意的过度阐

  • 标签: 交往中心 伤心史 伯希和交往
  • 简介:中国中古时代历史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正经历一种突破性的进展,这种进展虽不像简帛文献的出土那样耸动学界的视听,但其意义却并不逊色,因为它为我们了解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层层面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使史家对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重构能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这正是现代史学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史料分析 墓志 疏证 学分 中古时代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抗日、反共,同时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教门、帮会先后采取了利用、控制与取缔的策略。由于诸多因素的决定,国民党的这种策略未能取得成功,由此导致政治更加黑暗、治安秩序更加混乱,成为国民党在国、共两党殊死搏斗中最终失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 教门 帮会 利用 控制
  • 简介: 本文①讨论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文明观的变化过程。以出使西方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首度接触西方的中国人,最早实现了中西文明异质性的认识。从“华夷”到“中西”,对于中西文明的指称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转变,更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人从绝对的中国中心到逐渐接受西方文明的根本转变。在此过程中,来华外国人通过报刊、杂志展开了大量西方文明的介绍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他们对于中国人形成新的中西文明观也起到了不容质疑的影响。

  • 标签: 晚清 中西文明观
  • 简介:序言17世纪至今,黑龙江流中游地区民族如何更替问题是东亚史上遗留下来的难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在日本很久以来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①。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期间的史料进行整体性的理解问题。本来应该将开始到现在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但是在此无夏多余力进行这项工作,故仅指出作为研究前提的如下两点。

  • 标签: 中游地区 18世纪 更替 民族 黑龙江 迁移
  • 简介:文章考察了明代后期广东潮州的著名乡绅林大春与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以此说明明代中叶以后东南沿海地方整体社会结构的转型。文章展现了读书人在民间信仰传播方面的重要影响,同时表明,一个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具有合法地位的外来的神明,要为某一地区的民众所接受,常常还要通过灵验故事和占卜仪式等来建立与地方社会的利益关系。而这样的过程,同时又可能被当地士绅作为培养民众对王朝和国家的认同感的机会。

  • 标签: 明朝后期 东南沿海地区 杜会重建 乡绅角色 社会结构 民间信仰
  • 简介:近年来,教育的话题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特色,然而,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它表现为一所学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当然,要办一所特色学校,首要的是办适合孩子全面发展的学校。

  • 标签: 古北口镇 北京市密云县 中心小学 特色学校 办学特征 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