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甲硝唑冲洗宫腔对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方法:时间段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对象取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共有75例。所有产妇全部采用甲硝唑冲洗宫腔,其中有25例甲硝唑的温度选择23℃左右(正负2℃),为研究1组;有25例甲硝唑温度选择40℃左右(正负2℃),为研究2组;有25例甲硝唑温度选择37℃,为研究3组。对比三种温度甲硝唑冲洗下,三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研究3组感染总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于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产褥期感染的预防,采用37℃甲硝唑冲洗宫腔效果更优。

  • 标签: 不同温度甲硝唑 宫腔冲洗 阴道试产转剖宫产 产褥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脉冲射频温度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患者,在疼痛改善的同时,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疼痛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确诊为躯干部PHN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2 ℃治疗组(n=40)和48 ℃治疗组(n=40)。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时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疼痛情况,以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DAG7)评估抑郁焦虑情况。记录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普瑞巴林和曲马多的日使用量。计算治疗总有效率及优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时NRS评分均降低(P均<0.01)。与42 ℃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时48 ℃组NR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时,48 ℃组普瑞巴林口服日剂量(208±94)mg、曲马多日剂量(39±37)mg,均较42 ℃组普瑞巴林日剂量(261±93)mg及曲马多日剂量(58±38)mg减少(P均<0.05)。与治疗前PHQ9评分相比,治疗后3个月时48 ℃组PHQ9评分中位数[2(0,4)]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时,42 ℃组DAG7评分分别为[4(1,5)、3(0,4)、1(0,4)]分,48 ℃组分别为[4(2,6)、2(0,4)、0(0,2)]分,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DAG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DAG7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后1个月时降低(P均<0.05)。术后3个月时随访,42 ℃组有效率95.0%(38/40例),优效率20.0%(8/40例);48 ℃组患者有效率97.5%(39/40例)、优效率42.5%(17/40例),与42 ℃组相比,48 ℃组患者优效率较高(χ2=4.173,P=0.03)。结论脉冲射频能很好地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对其抑郁、焦虑情况也有缓解,其中脉冲射频温度48 ℃的镇痛效果更好,缓解抑郁、焦虑更明显。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在温度把控艾灸治疗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温度把控艾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并进行情志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在采用温度把控艾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压力性损伤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温度把控艾灸治疗 情志护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逐小时环境温度暴露对许昌和郑州市急救呼叫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许昌、郑州市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的逐小时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和急救呼叫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超额危险度(ERR),评估极端温度暴露对急救呼叫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逐小时温度暴露与急救呼叫次数呈“U”型关联。在许昌市和郑州市,低温和高温均会增加每小时急救呼叫次数。低温的最早影响出现在滞后22和52 h,ERR(95%CI)值分别为0.20%(0.00%,0.39%)和0.11%(0.00%,0.22%);高温的最早影响均出现在滞后0 h,ERR(95%CI)值分别为1.59%(1.09%,2.09%)和1.45%(1.22%,1.69%)。高温在滞后4~8 h对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呼叫次数影响最大,许昌市、郑州市的累积ERR值(95%CI)分别为8.70%(4.98%,12.75%)和3.89%(2.61%,5.22%)。结论高温暴露可在数小时内增加急救呼叫次数,而低温的影响在22 h后才会出现。

  • 标签: 温度 急救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温度和采收时间对畲药地稔中没食子酸、槲皮素含量的影响,确定地稔最佳干燥温度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畲药地稔中没食子酸、槲皮素含量随干燥温度降低而显著升高,以室内阴干效果为最好.5月份初采收的地稔两成分总含量最高.结论:干燥温度和采收时间是影响地稔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的重要因素.以两成分含量为指标,最佳采收时间在5月初,花未开时.

  • 标签: 地稔 没食子酸 槲皮素 干燥温度 采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后应用膀胱冲洗液时,温度对患者术后膀胱痉挛以及膀胱出血方面的影响。方法 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是在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64名前列腺增生患者,本次实验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因此,要将这264名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度进行分配,每组各13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是正常室温下的膀胱冲洗液,同时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应用的34-37度的膀胱冲洗液,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关注相关情况。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实验,最终得出应用34-37度的观察组在各方面的指标上都要比对照组的患者要优异。结论 最终得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应用34-37度的膀胱冲洗液要优于正常室温下的膀胱冲洗液,同时还可以代替PCEA预防膀胱痉挛,将膀胱痉挛以及出血量有效控制,可以将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改善。

  • 标签: 室温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膀胱出血
  • 简介: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力,卫生执法部门需要思考疫情下的出现执法新问题、新难题。本文通过对一起卫生执法部门批准当事人分期缴纳罚款的案例分析,探讨在疫情期间卫生监督中引入柔性执法理念,在全力防控疫情中关注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标签: 疫情 卫生监督 柔性执法
  • 作者: 方翀1魏炜2(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9;2.安徽泾县医院骨科  安徽宣城 242500)  【摘  要】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116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损伤控制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7.9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创伤的急诊中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中常见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各科室所出现的病理技术工作问题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类病理技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展开详细统计。结果100例病理技术问题当中,13例问题存在于申请单与病理标本的接收方面,所占比例为13.00%;61例问题存在于切片处理方面,所占比例为61.00%;26例问题存在于HE染色不当方面,所占比例为26.00%。切片处理方面存在的病理技术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各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水平,需要针对以上各项问题,做好包括完善制度、规范切片流程、控制试剂处理程序、完善HE染色在内的各项针对性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为医院的建设以及科室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问题 分析
  • 简介: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阵列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为是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方式,故又称电子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是采用阵列天线实现波束在空间电扫描的雷达。高速飞机、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要求雷达具有更高的探测能力、更大的覆盖空域、更高的数据率和适应多目标环境。机械扫描雷达惯性大,目标容量有限,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在几个微秒时间内便可在全空域内跳跃,波束形状灵活多变,并可由计算机直接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对雷达进行控制,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整个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首脑系统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增强了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性能、使得相控阵雷达的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且波束指向灵活,数据率较高。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相控阵雷达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讨论,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相控阵雷达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且细致的介绍了在相控阵雷达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原理。

  • 标签: 相控阵雷达 计算机控制技术 PARC软件 数据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珍珠降压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技术,并增加组方中天麻和槐米的的薄层鉴别。结果增加组方中天麻及槐米的薄层鉴别,具有专属性。结论珍珠降压胶囊在原来以黄芩苷为组方质量鉴定的基础上,增加组方中天麻素、芦丁的成分鉴定,提高了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珍珠降压胶囊 质量标准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工程技术类型,并且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技术发展现状,从仿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项集成技术、电网控制技术、PLC技术等方面入手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电气自动化 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 多项集成技术
  • 简介: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在我国应用的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圆满完成工程所需沥青混凝土的生产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施工控制技术,然后阐述了通过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所引发的思考,最后介绍了集中沥青拌和设备关键机械部位的控制技术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拌和设备 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室在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消除因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不力给病理诊断带来的问题。方法从2010年7月开始对本院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着手,加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HE切片制作要求,并将所有病理资料记录建档,比较实施严格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对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后,病理技术质量有显著提高,错漏事件发生率及病理制片失败率较实施前均有下降。结论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严格执行之后,病理技术室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使病理切片制作准确、可靠,为医院病理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切片 病理组织 病理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试评价CBCT在盆腹部肿瘤摆位中的应用特点,对比不同摆位对误差的影响,总结质量控制经验。方法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医院经证实的盆腹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体部固定+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B组采用体部固定底版板+负压真空袋,CBCT描画靶区,纠正误差。结果首次摆位B组x、y、z轴以及x轴旋转角偏差量高于A组,A组需要进行CT纠正的误差发生率14.63%(24/164)高于B组则为6.45%(1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摆位方法对摆位质量影响较大,需选择合适摆位方法,做好质量控制

  • 标签: 摆位 肿瘤放射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电子信息传输控制技术是保障计算机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保障。以现阶段计算机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电子信息传输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计算机提出的要求,分析计算机电子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内容,以此为提高信息传输控制水平奠定基础。

  • 标签: 计算机 电子信息传输控制技术 功能模块 封装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各界对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以其独有的的优越性成为了新时期发电领域研究的热点,虽然在技术上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是具有较大优势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故障问题,易造成双馈型风电机组短路。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再对双馈型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的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以有效推动风力发电产业发展。

  • 标签: 双馈发电机 风力发电 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损伤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3.95%(3/76),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3±4.5)d,骨折均一期愈合94.74%(72/76),延迟愈合5.26%(4/76);骨折愈合平均(3.5±0.6)个月,优良率为90.79%(69/76)。结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损伤控制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