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总体外交政策契合无间.实际上,它是习近平主席创新外交策略具体体现.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于执政思想和外交政策两篇重要演说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构建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组织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习近平 组织性原则 执政思想
  • 简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大国,其提出“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在内涵、目标上存在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契合点。“一带一路”与“全球海洋支点”之间存在对接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双方之间对接可以从互联互通、渔业合作及安全合作三条路径中寻找可能突破。但是关于对接风险评估也是中国必须审慎对待问题。在与印尼对接问题上,需要注意中国自身主体地位和政治账与经济账之间平衡,注意印尼国内治理不健全和大国平衡带来可能风险。中国与印尼对接固然存在诸多挑战,但是对接成功不仅能够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和中国地区环境改善,更会带来战略意义上突破。

  • 标签: 一带一路 全球海洋支点 风险评估 路径实施
  • 简介: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外交中心(CenteronPublicDiplomacy,CPD)是全球顶尖公共外交研究、分析和职业培训组织,其从2006年开始提供为期两个星期公共外交能力在职培训项目。十年以来,从这个培训项目走出了来自美国、巴西、印度、加拿大、韩国、墨西哥、荷兰、土耳其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外交精英,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公共外交事业。

  • 标签: 公共外交 南加州大学 在职培训 世界舞台 外交工作 外交理论
  • 简介: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等先贤为文化桥梁,不断加强对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对韩国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为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 标签: 城市形象 文化外交 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普哈丁 中韩
  • 简介:在1923年中国商标法交涉过程中,外国商人组织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而中国商人组织也以外交后援方式积极参与和抗争,但他们所发出声音及所起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工商界应意识到:在处理各种对外经济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维护会员利益、沟通政府和会员特殊功能,积极维护和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内政 商人组织 商标法 交涉 民间经济组织 外交立场
  • 简介:《巨龙隐形翅膀:中国如何利用软实力崛起?》一书探讨了中国崛起与软实力学说之间联系,向读者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加全面理解中国实力及其崛起过程新视角,但是仍然不免落入对软实力进行现实主义解读窠臼,这种解读容易使得国家之间软实力“零和博弈”成为顺理成章结局.

  • 标签: 中国软实力 利用 隐形 中国崛起 现实主义 零和博弈
  • 简介:随着世界宏观环境与自身发展战略转型,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新拓展方向。而作为公共外交主力军我国企业能否成功跨国并购,关系着树立国家形象、赢得国外良好经营环境与获得域外国民对中国好感与支持效果。而影响跨国并购成功与否重要因素就在于企业跨文化能力。本文利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经典四维度对中石油收购瑞士ADDax这一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其成功经验,为后续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出色完成公共外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石油收购 企业外交 外交思路
  • 简介:中国在亚洲"四环"多边性区域合作设计,是一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联系整体。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共同体"框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合作机制,是中国东西两个方向主体构架,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中俄蒙三国协调南北两圈则起辅助作用,由此形成一个四环相扣整体,将中国很好地融合到亚洲国际社会之中。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在亚洲开展"四环外交",把多重区域性一体化机制进行整合,逐渐将亚洲融合为一个"多样性统一体",再将作为整体亚洲向亚欧大陆欧洲部分延伸,构建起一个亚欧大陆体系利益相通、责任分担和权利共享亚欧命运共同体,最终迎接国际关系"新大陆时代"到来。

  • 标签: 亚洲 “四环外交” “一带一路” 战略构架
  • 简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东亚地区是中国必然要着力经略核心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塑造中国在东亚地区领导角色有着关键性影响。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理念引导、推进经济合作、发展安全合作、提供制度建构和培育并深化地区认同五个方面,可为中国参与地区一体化建设贡献丰富引导力;另一方面,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一些制约与挑

  • 标签: 一带倡议 东亚地区中 中角色
  • 简介: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不少国家之间不断发生各类争端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和平”一词受到高度关注.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讲话指出,“和平是人民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那么,和平学对中国有怎样意义?和平学与公共外交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

  • 标签: 公共外交 和平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教授 约翰 世界局势
  • 简介: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姚遥博士新著《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付梓发行.作为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和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姚遥关注视野兼而体现了两位导师不同志趣-方面,如同李肇星在序言中所谈,该书秉持了“人民万岁,人民至上”新中国外交理念;另一方面,也特意将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与新中国实践结合,意在赋予中国软实力以更加丰富阐释内涵.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软实力” 对外宣传 公共外交 清华大学出版社 政治
  • 简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最近三年来持续推动着国际访问项目,先后走访过美国、英国.这样访问跨越了商业界面的交流,企业家所到之处,用群体性真实和真诚方式与官方、学界及商界广泛互动,沟通效果之好出乎意料.

  • 标签: 商业力量 企业家 俱乐部 公共外交 国际 中国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对外传播,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其中包括我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重大成就,其突出特点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

  • 标签: 中国化 传播思考 化成果
  • 简介: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积极增长点。随着我国'走出去'构想、'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跨国经营、海外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仅是经济行为,也具有政治、外交等功能。跨国公司外交中性优势有助于其在东道国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本文以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民营企业之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回顾了其近几年海外并购中成功和失败案例,梳理和分析了在海外并购中我国跨国企业公共外交职能。

  • 标签: 公共外交 海外并购 本土化经营 并购过程 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
  • 简介:2017年11月3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当前中亚安全形势及对中国影响'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国外参会者有乌兹别克斯坦Караванзнаний研究所所长托利波夫教授、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和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奥斯马诺夫教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萨弗朗丘克教授、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对外政策分析处主任拉赫纳莫.

  • 标签: 安全形势 俄罗斯 阿富汗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
  • 简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日本工农学校,教育并转化了数百名日本俘虏.这些人成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军事宣传重要力量.他们在反战与和平思想指导下,成立反战同盟等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对日宣传、瓦解日军工作.这段历史中反战与和平思想对当前军事公共外交和中日关系依然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军事宣传 抗战时期 日本人 中共 抗日 日本工农学校
  • 简介:《文化外交与中国软实力》(彭新良著,2008年)一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并利用传媒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中最难跨越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我们应该用外国媒体和民众“听得懂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文化外交还担负传播中国国际形象重要使命.

  • 标签: 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软实力 文化外交 世界传播 2008年 跨文化传播
  •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正确宣传世情、国情和历史使命基础上,真实宣讲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世纪梦.这样才能引导国民鼓起实实在在爱国主义之劲,克服浮躁情绪,避免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世情 国情 发展中大国 相互依存 中华民族
  • 简介:从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周边外交领域,"一带一路"在理念和实践上为周边外交注入了新生命力,有效整合了中国"积极西进"与"海上突破"两种周边外交思路,有助于统筹中国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在亚洲发展领域,"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亚洲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了阿富汗、斯里兰卡等亚洲欠发达国家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为沿线亚洲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平台。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面临五个方面的潜在风险挑战,中国需要在周边外交和亚洲发展层面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工作。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亚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