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收治新生儿腹泻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测定,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采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便中乳糖、pH值。对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结果46例新生儿腹泻患儿中,经检测,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36例。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继发乳糖不耐受者32例。应用综合治疗同时结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的患儿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好于仍维持以前饮食习惯的患儿组。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而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很高。在新生儿腹泻的治疗中,应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检测粪乳糖及pH,早期发现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干预治疗。

  • 标签: 新生儿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 继发性 乳糖酶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相关结果。方法对2012-2014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工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自从本实验室在2012年参加省免疫学质量评价以来,其工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其精准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血清的检验准确性从2012年的85%提升到2014年的100%。结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院内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加以提高,应该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院方也要为提高自身检验质量水平做出努力,在根本上体现出临床检验工作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疗法对虚寒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32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用ELE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IL-18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虚寒型)患儿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这是其促进疾病恢复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神阙穴 贴敷 捏脊
  • 简介: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血乳酸(LAC)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54例AVM患者的hs-CRP、cTnI和LAC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三项指标的水平均随着患者入院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其中,hs-CRP水平入院后0h即升高,阳性率达96.3%,并逐步升高,入院后24h达高峰,后逐步下降。而cTnI和LAC水平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2h和24h升高。结论hs-CRP、cTnI和LAC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是近年来在临床实验中新发现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可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炎症感染严重程度及其病情预后密切相关。老年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各类病原体肺炎总数的6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曾一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居高不降,所以,在临床上急需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创新。有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对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治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细菌性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I型胶原α1链基因-1997G→T纯合突变可降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现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提高TT型成骨细胞COLI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能否逆转COLIA1基因-1997G→T突变对TT型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COLIA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感染TT型成骨细胞。比较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的差异。结果过表达COLIA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较未感染组及空病毒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腺病毒载体提高TT型成骨细胞的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可增加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合成的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减少,导致钙质沉着部位不足可能是-1997G/T患者BMD降低的原因。

  • 标签: I型胶原 基因多态性 -1997位点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加味生脉散二至丸汤剂联合辅助Q10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生脉散二至丸汤剂实施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味生脉散二至丸汤剂联合辅助Q10注射液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3%;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9%,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应用加味生脉散二至丸汤剂联合辅助Q10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生脉散 二至丸 加味 辅酶Q10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时出现的逆转录酶(RT)耐药突变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rtA181耐药突变现象进行血清检测,观察其个体化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焦磷酸测序法(PCR)对489名CHB病人的HBVrt区中的十个耐药突变位点予以定理检测并进行突变分析,并对LAM+ADV组中的43名rtA181突变病人分组进行个体化再治疗,A组予以EDV治疗,B组予以LdT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1)DNA类型为C型者占82.4%,B型者占17.6%,其中C型耐药变异率为56.6%,B型耐药变异率为43.0%;(2)265份显示与LAM、LdT、ETV以及ADV有显著相关性;(3)rtA181突变病人的HBVDNA水平为明显低于疗前水平,P<0.05;(4)对rtA181突变病人行个体化再治疗时,HBVDNA<6lgcopies/mL时的疗效更好,且ETV治疗的效果比LdT治疗好(P<0.05)。结论HBV耐药突变以M204与A181为主,对rtA181突变病人,加/换用ETV的疗效较好。

  • 标签: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突变 rtA181
  • 简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多种遗传学因素与环境致病因素均可导致HCC的发生,并有地域的差异性。例如在日本及欧美国家,70%以上的HCC发生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和高摄入酒精有关;在我国,特别是广西地区,大约80%以上的HCC与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高感染率以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的高暴露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肝细胞癌 广西地区 比较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