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9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有效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络通胶囊的制备及对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对活络通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同时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药理毒理探讨。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活络通胶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活络通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延长小鼠凝血及出血时间的趋势(P<0.05或P<0.01);活络通胶囊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活络通胶囊0.20g/kg、0.40g/kg、0.80g/kg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活络通胶囊对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药理作用明确,质量易于控制,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血栓栓塞性疾病 活络通胶囊 实验研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总IgE水平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婴幼儿(年龄<2岁),共482例。测定所有婴幼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并分析血清总IgE水平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中,选择的所有婴幼儿中,共存在380例婴幼儿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值,占比78.84%;其平均水平为(23.61±10.22)IU·ml-1,高于正常值(0~15IU·ml-1);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比分别为74.21%、25.78%;在380例血清总IgE水平增高者中,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共121例,占比60.20%(121/201);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共259例,占比92.17%(259/281);经跟踪随访发现,164例接受随访的婴幼儿中,共发现38例先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占比23.17%。结论本研究中共存在78.84%喘息性疾病婴幼儿存在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情况,由此可推断,IgE水平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也可作为评价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依据。

  • 标签: 喘息性疾病 婴幼儿 血清总IgE水平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2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2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100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性疾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X线与CT表现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患有泌尿系梗阻的6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IVP检查、CT扫描及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MSCT,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后,有42例患者为尿路结石,11例为泌尿系肿瘤,3例为先天畸形,2例为外源性压迫,4例为泌尿系结核,3例为慢性炎症。结论采用X线平片、CT扫描、IVP检查以及MSCT扫描诊断梗阻性疾病后结果均有差异,联合使用可提高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情况。

  • 标签: 泌尿系梗阻 X线 CT表现 MSCT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实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比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复发情况少,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提升整体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良性疾病 并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4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盆底肌力评级得到显著提升,和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尿失禁量表评分(ICIQ-SF)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和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康复训练 常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24例,将她们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各组人数为62例,在所有生产后的6至12周进行超声检查,主要检查产妇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检查方式为实验组产妇采用三维超声诊断,而参考组则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对比各组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二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例数为43例,检出率为69.35%;而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率为57例。检出率为91.36%。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检出 分析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盆底超声应用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施以盆底超声检测,选取同期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施以常规方法检测,对两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诊断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2.0%(46/50)明显优于常规组70.0%(25/40)(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施以盆底超声检测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临床确诊率,对于临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呈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不具有明显差异;细菌组和病毒组比较,白细胞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做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间的鉴别,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处理,惯出增加低分子肝素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并控制产后出血,预防危险情况,预防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高危因素剖宫产术 静脉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映蛋白 血常规 儿科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在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婚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平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输卵管阻塞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A)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OSAH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相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行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模式,6月后对两组患者嗜睡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嗜睡评分、睡眠紊乱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CPAP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OSAHA CPA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在慢性肾小球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慢性肾小球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传统疗法加黄葵胶囊口服,用药4~8周后可根据病情酌减每日用药剂量,总疗程4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降低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蛋白尿,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 标签: 黄葵胶囊 慢性肾小球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诊的125例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检查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病理检查中,乳腺良性疾病者74例,乳腺恶性疾病者51例;②X线摄影诊断敏感度94.12%、准确度92.00%、特异度90.54%均显著高于近红外线扫描78.43%、73.60%、70.27%(P<0.05)。结论相较于近红外线扫描,X线摄影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恶性疾病 近红外线扫描 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不孕症中检查和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3例输卵管远端阻塞不孕症患者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为42例,乙组患者为4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腹腔镜输卵管通液试验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甲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检出率少于腹腔镜输卵管通液试验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不孕症中的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很高,手术时间很短,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腹腔镜下检查的检出率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远端阻塞 不孕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HP)与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患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单纯HP组20例,单纯OSAHS组25例,HP合并OSAHS组35例,观察并分析OSAHS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HP组相比,其他两组的氧减时间、呼吸紊乱指数显著增加、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均升高,最低氧饱和度均明显降低(P<0.05);相对于单纯OSAHS组,其余两组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说明睡眠呼吸紊乱可加重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压监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CR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Ⅰ组,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结果综合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疑似病例中共有566例被确诊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Ⅰ组(全血EBV-DNA)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Ⅱ组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PCR 血清学检测 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