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浙江腐败“名托”赵某被判刑作为引子,研究介绍贿赂罪与行贿、受贿共犯界限问题。通过论证,笔者认为介绍贿赂行为是一种行贿、受贿帮助行为。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两者进行区分。

  • 标签: 受贿 介绍贿赂罪 判刑 共犯 行贿 腐败
  • 简介:有效惩治犯罪与避免伤害无辜,是刑事法治永远讨论不断的话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这种价值追求、现实选择与制度平衡一个缩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遇到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一个体现。关于“保护贪官”存在合理性责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两弊之衡取其轻功利选择,在司法实践中作为贪污、受贿等罪兜底性规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关于面临“涉罪无辜”正当性质疑,问题在于制度不足。因此,建立保证本罪正当性“前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必要

  • 标签: 制度不足 “兜底”条款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 简介:犯罪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表现之一,犯罪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社会"产业",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无法它视而不见,也就是说,犯罪问题是影响公共决策因素之一.表现之二,在诸多犯罪相关因素当中,公共政策是一个最为活跃而重要变量.因此,一个必然性结论是:适当公共决策就是最好解决犯罪问题之道.本文表达了作者犯罪及其控制深入反思基本观点.

  • 标签: 犯罪 控制 政治经济学
  • 简介:被害人过错是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中重要酌定情节。由于刑法二元结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将犯罪人与国家刑法二元结构模式转换到犯罪人、被害人和国家刑法三元结构模式。应当明确界定被害人过错范畴;被害人过错标准,包括主体专属性、时间确定性、行为过错性、作用因果性、程度明显性;规范被害人过错认定,保证放宽适用前提、扩大和规范适用影响、完善改进适用依据。

  • 标签: 被害人过错 刑法二元结构 刑法三元结构
  • 简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刑事司法实践表明,外地人缓刑适用状况虽有改善,但仍显其差,原因是审判人员存有趋利避害意识缺乏缓刑管教条件及被害人赔偿不到位。改善外地人缓刑适用状况应建立再犯可能性评估机制和缓刑监管机制。

  • 标签: 外地人 缓刑适用 制约因素 改善举措
  • 简介:面对刑事案件量激增社会现实,为实现案件有效分流,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轻微犯罪切实贯彻宽缓刑事政策,浙江省绍兴市基层检察机关进行了认罪轻案程序改革,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构建独立中国式认罪协商制度,必须修改《刑事诉讼法》,建立全面的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明确适用认罪协商案件范围,赋予认罪协商以明确法律效力。

  • 标签: 认罪协商 繁简分流 认罪答辩 量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