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为34岁女性,有糖尿病病史6年,血糖控制不佳,以快速进展的呼吸衰竭、腰痛及发热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可见双肺多发随机分布的结节团块合并右侧肾周混杂密度,外周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肾周脓肿引流液二代测序结果均回报肺炎克雷伯菌,经肾周脓肿穿刺引流、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胸部CT可见结节团块吸收,遗留多发空洞,肾周脓肿减少。播散性肺炎克雷伯菌致死率高,肺部及肾脏的影像判读可帮助诊断,监测疗效。

  • 标签:
  • 简介:记忆中,张卫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停不下来,应该是张卫近十年来的基本状态。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画家强盛生命力的具体表征。强盛的生命力不一定需要强健的躯体,但它一定需要一颗坚强的心和不屈的灵魂。面对其近作《》之系列,我敢说,对张卫其人、其作不甚了了的人,会误以为是一位老者的作品。无论笔法、构图、气韵抑或意境,都会让人生"老到"之慨。

  • 标签: 《影》 张卫 情怀 寻觅 生命 画家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由此更加重视眼镜和眼镜质量,对于眼镜行业和医疗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验光技术》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探索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性实验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当前各级高校改革的重点。利用开展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深入理解验光技术理论和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学改革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有利于学生实现就业,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今后还需在此方面加强研究。

  • 标签: 眼视光技术 验光技术 课程开放性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同时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在逐步增强,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在眼睛视力修复方面,更加重视眼镜的质量,因此,对眼镜行业以及相关医疗部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整个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各个相关学校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对验光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希望能提升学生眼视光技术专业水平。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探索课程开放性实验,希望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 标签: 眼视光技术 验光技术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JJG892-2022《验光仪》检定规程于2022年被颁布实施,本文笔者通过多年验光仪的工作经验,总结了验光仪在检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验光仪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检定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本人多年来在验光仪检定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从事验光仪使用和检定工作的同行有所启发。

  • 标签:
  • 简介:"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出自《尚书》和《大学》。"正德厚生"阐述的是大禹治理国家的思想;"臻于至善"则是为学追求的完美境界。中国移动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喻意深刻。从企业角度讲,"正德厚生"就是强调经营一个企业,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臻于至善"则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标签: 责任 纪实 公司 上海 核心价值观 《大学》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术中矫正角膜散光对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减少,测量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比较SRKⅡ,SRK/T,HolladayⅠ公式在使用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值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结果: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曲率增加0.30±0.81D,角膜散光度数减少0.70±0.71D,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相关性为(r=-0.554,P〈0.01)。SRKⅡ,SRK/T,HolladayⅠ使用术前角膜曲率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分别为0.85D,0.73D,0.78D,公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474,P〉0.05);使用术后角膜曲率计算则分别为0.72D,0.54D,0.46D,有统计学差异(χ^2=7.758,P〈0.05);3代公式在两种计算方法下结果有有统计学差异(Z=-2.208,-2.273,P〈0.05)。结论:矫正角膜散光会引起角膜屈光度变化,导致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预测误差增大,计算公式尤其是3代公式的准确性下降,有必要对公式进行相应调整优化。

  • 标签: 角膜散光 角膜平均曲率 人工晶状体公式
  • 简介:摘要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es, Toric IOL)可稳定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非预期的术后残余散光,降低视觉质量。术后残余散光常见的原因包括仪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等,需根据术后残余散光的程度和成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矫正残余散光可使用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等,必要时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21)

  • 标签: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 简介:摘要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时代,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具有矫正散光度数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好、对眼表损伤轻和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然而,Toric IOL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对矫正散光的重视程度、角膜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全角膜散光概念的普及、手术操作细节的把控以及术后残余散光的管理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规范Toric IOL的临床应用,助力提高我国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整体水平。

  • 标签: 散光 晶体,人工 白内障摘除术 视敏度 生物测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的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0例近视儿童,其中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38例,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42例,单纯框架眼镜组120例。2个阿托品组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同时滴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每4个月复查1次,共随访1年。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标准矢量分析方法检测总散光和角膜散光(包括X、Y和轴向)。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比较患者总散光、角膜散光以及角膜散光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1年后,单纯框架眼镜组、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的总散光(包括X)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散光:F时间=15.25,P=0.001;总散光X:wald χ2时间=48.07,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角膜散光(包括X)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散光:F时间=8.11,P=0.001;角膜散光X:wald χ2时间=20.79,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的总散光Y、角膜散光Y、总散光轴向和角膜散光轴向均稳定,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每晚规律应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1年,对标准矢量分析法的总散光、角膜散光及二者的轴向均无影响。

  • 标签: 低浓度阿托品 近视 儿童 散光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 简介:目的探讨视光门诊7~15岁儿童散光状态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300例视光科就诊验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严格视力检查标准,进行常规的屈光检查,确定患者的屈光性质、散光情况,并叮嘱患者次日复验。结果本次实验患者中,有509眼视力不正常,其中413只眼出现散光现象占总数的81.1%,无产生散光现象占总数的18.9%。复合型远视散光散光总数的51.3%,复合型近视散光占22.6%。从年龄组对比得知7至9岁年龄组出现的复合型远视散光现象比其他组明显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散光眼的矫正,最重要的是散光度的精准数。在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年龄以及散光度等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效果最佳,进一步减少患者的不适。科学合理矫正儿童散光眼,对于改善儿童的视力功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使用价值,值得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视光门诊 散光状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0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切口方向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30例(37只眼),乙组患者30例(33只眼)。甲组患者的切口方向为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乙组患者切口方向为颞上方及鼻上方,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前术后角膜的散光度进行对比,分析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甲乙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差异不大,但甲乙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切口方向 散光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散光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散光患者 60 例,患眼 75 只,均给予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对治疗前、术后 3 个月、 6 个月与 1 年裸眼视力、散光度进行比较,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 3 个月、 6 个月、 1 年裸眼视力、散光度改善都极为明显,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 2.67% ( 2/75 ),经过纠正治疗,均康复。结论:散光患者治疗中,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应用对于改善裸眼视力以及散光度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散光 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在 散光人工晶体 ( ToricIol ) 植入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 50 例白内障(二级核)散光大于 1.5D 的患者于我院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 Toric 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了解本次研究项目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通过伦理协会批准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功能异常者;②具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等严重基础病变者),对比其经围术期护理后的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及散光情况。 结果 手术治疗前, 50 例白内障患者的散光大于 1.5D ,裸眼视力为( 0.09±0.02 ),屈光度为( -14.58±2.36 ) D ;经手术治疗与围术期护理 1 个月后, 50 例患者的裸眼视力为( 0.85±0.20 ),屈光度为( -0.55±0.29 ) D ,散光也得到矫正。治疗后的三项对比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结论 研究表明 15%-29% 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有> 1.5D 的散光,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来矫正散光,则术后患者看远可提高脱镜率 , 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 ToricIol 植入术是一种精密且对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术式,所以相应的优质、 科学、细致化的围术期护理,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Toric 人工晶体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观察组行超声乳化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散光屈光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除术后3d外,其余各时间段散光屈光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微创切口可以有效改善角膜原有散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内障手术切口 角膜 散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