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为样本,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以氟桂利嗪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与氧自由基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治疗后,炎性因子与氧自由基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氟桂利嗪抗菌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继发癫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癫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CT与磁共振联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CT与磁共振联合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异常检出率情况、诊断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CT与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应用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3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16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6例实验组(常规西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SPSS.23处理以P<0.05表示。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患者联合应用西药与手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继发癫痫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经颅聚焦超声刺激(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tFUS)是目前较为前沿的一种无创、深且精准、安全的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器官,当其结构和功能异常时往往出现不同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病,但尚不完全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无法明确神经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经颅聚焦超声治疗帕金森、阿兹海默症、慢性疼痛、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及血脑屏障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泌体(MSCs-EVS)的研究发现,MSCs-EVS是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MSCs-EVS还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天然载体。笔者现围绕MSCs-EV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MSCs-EVS作为一种全新治疗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原发原始神经肿瘤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为肺原发原始神经肿瘤的患者2例,并对其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免疫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进行相应的检测,患者的EWS基因易位情况则通过荧光原位杂交系统进行评测。结果通过显微镜对2例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观测,能够发现细胞形态较为一致,呈梁状、片状或是弥漫分布,细胞形状为短梭形或圆形,并伴有不规则的病灶,且清晰可见核细胞的分裂。结论对肺原发原始神经肿瘤患者的免疫标志物进行免疫组化以及EWS基因易位检测,能有效提高病症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原发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颅内淋巴系统主要由脑实质内的类淋巴系统和硬脑膜上的淋巴管组成。研究已证实,颅内淋巴系统引流功能损伤可导致颅内毒性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影响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通过调控颅内淋巴系统引流而影响疾病转归或可成为临床治疗神经疾病的新思路。本文将就颅内淋巴系统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应用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确诊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孕妇 52例,予以 B超、 MRI检查,对比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同 B超 84.62%相比, MRI96.15%检出率高( 2=3.983, P=0.046)。结论:在予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应用 MRI检出率高于 B超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可推荐。

  • 标签: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B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及磁共振诊断的价值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10例,对于患者均结合CT及磁共振诊断,以脑脊液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隐球菌脑膜炎、脑囊虫病、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检出率。结果:磁共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脑囊虫病、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检出率对比CT等疾病检出率更高,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应用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当中可提高检出率,诊断准确性较高。

  • 标签: CT 磁共振 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NSI患者132例,均采集脑脊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结果132例CNSI患者检测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最多,占比51.48%,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株(14.79%),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7.69%),粪肠球菌12株(7.10%);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占比44.3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23株(13.60%),肺炎克雷伯菌18株(10.65%),铜绿假单胞菌12株(7.10%);真菌占比最少,占比4.14%,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1.78%),新生隐球酵母菌2株(1.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较高(96.00%、88.00%),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8.00%、4.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100%、92.31%),对氯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15.38%、0);二者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噻肟耐药率均为100%,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为56.52%;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83.33%),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率均为1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25.00%。结论CNSI主要致病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虫螨腈、茚虫威是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两类新型杀虫剂。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为数不多的人类服用虫螨腈或茚虫威中毒的个案报告,但同时口服虫螨腈、茚虫威引起中毒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口服虫螨-茚虫威中毒后以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点的幸存患者,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虫螨-茚虫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CNS)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37例CNS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根据颅内病灶与鼻窦病灶的相关性分为鼻-脑曲霉菌病(RA,21例)和脑曲霉菌病(CA,16例)2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仅16.2%(6/37)的CNS曲霉菌病患者存在明确免疫抑制背景,但35.1%(13/3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CNS曲霉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头痛(73.0%,27/37)、脑神经受累(59.5%,22/37)、发热(37.8%,14/37)等。脑脊液特点为:压力升高(53.8%,14/26)、白细胞计数增加(46.7%,14/30)、葡萄糖水平降低(30.0%,9/30)、蛋白水平升高(70.0%,21/30),病原学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7/10的患者结果为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43.2%,16/37)及脑(27.0%,10/37)。治疗方案包括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64.9%,24/37)、药物+手术联合治疗(27.0%,10/37)及单纯手术治疗(8.1%,3/37)。与CA组相比,RA组男性比例较少[47.6%(10/21)比14/16,χ²=6.34,P=0.012]、年龄较大[(54.2±19.4)岁比(38.4±18.4)岁,t=2.50,P=0.017],易出现头痛[85.7%(18/21)比9/16,χ²=4.00,P=0.046]和脑神经受累症状[81.0%(17/21)比5/16,χ²=9.31,P=0.006]。本组中患者早期误诊率为73.0%(27/37)。共29例患者先后接受伏立康唑药物治疗(85.3%,29/34),治疗疗程为3.0(0.5,10.4)个月;与补救治疗相比,初始治疗病死率较低(4/17比9/12,χ²=7.54,P=0.006)。随访至2021年12月,共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5.9%(17/37)。结论CNS曲霉菌病可无明确免疫抑制背景,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可无炎性改变,病原学二代测序阳性率较高,尽早、长程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 曲霉菌 治疗 伏立康唑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其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鞘)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实验室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性超声模式,具有非侵入、非电离、MRI实时成像、温度实时反馈和可以即时调整等优点。研究表明,MRgFUS可作用于脑深部靶组织,通过毁损和调控作用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对原发性震颤、震颤型帕金森病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已经获得欧洲CE认证,对颅内肿瘤和外伤性癫痫等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研究中。本文对MRgFU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全球锂资源的分布及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环境中的锂对神经的积极作用和锂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微量锂可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诸如改善认知能力、降低抑郁和暴力倾向。但是,锂的安全剂量范围较窄,在高锂地区,饮用较高浓度的锂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剂量的锂,尤其是环境高浓度剂量锂对机体的健康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环境 中枢神经系统 健康效应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丝皮肤阈值测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触觉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入组脑卒中及脊髓损伤患者各30例,对脑卒中患者双侧额部、面部、手掌及足背部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双侧L4、L5、S1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单丝阈值测验及棉签测试。初评结束后1周,对全部60例患者再进行一次与前一次单丝及棉签测试完全相同的测试,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单丝及棉签的重测信度进行分析;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比较单丝与棉签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单丝触觉阈值与患者年龄、身高、性别、组别、损伤类型以及损伤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单丝的重测信度良好(ICC为0.74~0.95),均高于棉签(ICC为0.60~0.83);②单丝与棉签之间的Kappa值为0.550,表明两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较差;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是触觉阈值的独立相关因素(R2=0.471,P<0.05),而年龄、身高、性别、组别与触觉阈值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单丝皮肤阈值测验的重测信度较高且优于传统棉签检测方法,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触觉障碍。

  • 标签: 触觉阈值 定量感觉检测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为日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高危妊娠妇女74例,经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为7例;对74例高危妊娠妇女分别设为两组,对照组二维彩超诊断和观察组三维彩超诊断,并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应用二维彩超检查下的确诊率为4例,确诊率为4(57.14%),观察组应用三维彩超检查下的确诊率为6,确诊率为6(85.71%),观察组应用三维彩超检查下的临床确诊率明显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具体十分显著的检测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误诊以及漏诊情况的发生率,从而有效的提升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在临床中的的确诊率。

  • 标签: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诊断价值 三维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237例allo-HSCT的临床资料。结果237例受者中,CNSC发生率为10.5 %(25/237),发生时间中位数为移植后82 d(-4~810 d)。CNSC原因分别为药物相关性脑病6例,CNS感染5例,不明原因抽搐4例,代谢性脑病3例,免疫相关性脑病3例,原发病中枢复发3例,以及脑血管疾病1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发作,共11例。CsA相关性脑病头颅磁共振检查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代谢性脑病主要为脱髓鞘改变;海马区病变多为免疫相关性脑病或CNS感染所致。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移植及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发生CNSC的高危因素。在恶性血液病受者中,CNSC组非复发死亡率为42.9 %(9/21)高于无CNSC组的15.3 %(27/176)(χ2=9.511,P=0.005)。CNSC组移植后1、3年总体存活率(OS)均低于无CNSC组(56.6 %比77.8 %、37.1 %比65.7 %,P=0.022)。结论CNSC是allo-HSCT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导致受者OS显著降低。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移植及血小板植入延迟是移植后发生CNSC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合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8/50),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阿奇霉素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性超声模式,具有非侵入、非电离、MRI实时成像、温度实时反馈和可以即时调整等优点。研究表明,MRgFUS可作用于脑深部靶组织,通过毁损和调控作用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对原发性震颤、震颤型帕金森病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已经获得欧洲CE认证,对颅内肿瘤和外伤性癫痫等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研究中。本文对MRgFU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