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和肠道5-HT表达等方面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C—IBS疗效机制。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前后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和肠道5-HT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症状的临床评估。结果C—IBS组基因频率分别为:S/S:50.3%,S/L:24.9%,L/L:24.8%。与对照组相比,C-IBS组有较高的S/S基因频率。C—IBS组S/S、S/L、L几基因组治疗前5-HT表达率与治疗后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S/S、S/L组组患者的每周排便次数均明显高于L几组:S/S组和S/L组患者每周大便性状平均分数均低于L几组:对于腹痛/腹部不适,3组基因比较无差异;S/S组和S/L组患者腹胀症状缓解较L几组患者显著。治疗后,3组基因患者总有效率分别地S/S:83.0%,S/L:71.0%,L/L:40.O%,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IS患者的SERT蛋白低表达。5-HT堆积,使5—HT4受体发生适应性下调或去敏感,可能与临床症状和药物疗效有关。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基因 5-HT 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和5-HT3受体(5-HT3R)在腹泻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的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和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和5-HT3R可能为D—IB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 标签: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素 受体 血清素
  • 简介:国内20个省市500家医院对88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症状调查,并观察西沙必利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上腹胀满(89.7%).餐后饱胀(87.7%)、嗳气(74.7%)、早饱(63.2%)、弥漫或烧灼样上腹疼痛(57.8%)、厌食(52.8%)、恶心(50.8%)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且各种症状间相互重叠。多因素交叉分析表明,病程越长者,症状越严重(P<0.01),但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西沙必利用药2周即可见明显疗效.继续用药,疗效可进一步加强(P<0.01),治疗4周,总有效率达88.8%。症状重、病程长者,疗效更显著。治疗过程中,1743例(19.6%)出现药物相关症状,如稀便(16.1%)、肠鸣(12.9%)及腹部痉挛(5.2%),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因而西沙必利是FD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 标签: 西沙必利 症状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为维护《胃肠学》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维护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的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炎症性肠(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肽S受体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中国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压疮效果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压疮情况、患者及家属对糖尿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糖尿压疮预防知识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压疮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学术会议(CGC2018)”将于2018年9月27—29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年会。会议将以大会、分会交流等形式展示我国近年的消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等学术成就,同时介绍当今国际消化领域新概念、新进展。演讲者既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也有成长中的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系病 学术年会 会议 十八 中青年医师
  •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的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 标签: 肝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了解汕头市高三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患病率和依从性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汕头市3300名高三学生进行流行学问卷调查,估算符合罗马Ⅲ标准IBS的期间患病率、依从性和危险因素。结果IBS的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7.0%vs10.3%,P〈0.05);在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中,38.01%(168例)为腹泻;26.70%(118例)为便秘;15.61%(69例)为混合;19.68%(87例)为不定型;肠道感染史和进食辛辣食物等可能是危险因素。结论IBS是高三学生的常见及多发病但大多数没有专科诊治,依从性差。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FGIDs的可行方案。方法选自来院就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经常规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难治性FGIDs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性化服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3例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后躯体症状明显好转,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指数明显下降,其中以黛力新单用或黛力新联合SSRI治疗的患者起效快,约3~4d,单用SSRI的患者起效较慢,大约20d左右。结论单一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FGIDs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使焦虑和/或抑郁的情绪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抗抑郁剂 SDS/SAS
  • 简介: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pg/ml、(25.9±1.9)pg/ml、(33.6±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pg/ml、(49.3±2.2)pg/ml、(66.8±4.1)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pg/ml和(168.7±8.5)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pg/ml和(98.6±6.5)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pg/ml、(48.6±2.1)pg/ml、(65.1±2.4)pg/ml、(38.4±2.2)pg/ml、(99.8.6±7.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 标签: 肝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学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和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6周后评价胃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A组和B组病人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是92.9%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和B组病人胃镜下有效率分别是97.6%和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GERD优于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镁 铝碳酸镁 伊托比利
  • 简介:目的探究对糖尿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以及常规的血糖监测和护理。结果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血糖监测和护理措施相比,对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保持合适的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消化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特别是诸如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消化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新的治疗等不断涌现。为了便于我国消化学界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者交流经验,了解国内外消化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消化病学 学术研讨会 早期诊治 癌前病变 胃癌
  • 简介: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以及早期HBV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感染者57例,B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28%及B/C混合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的基因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基因型 干扰素-Α2B 病毒学应答
  • 作者: 史雅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 简介:目的: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并分析其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与-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IBS-D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替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BS-D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替溴铵+双歧杆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双歧杆菌;奥替溴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