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采用心电图法进行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结果经过心电图诊断,发现30例患者中10例患者心前区疼痛伴有压痛与咽喉痛,10例患者伴有间断性胸闷,7例患者伴有夜间间断性胸痛,3例患者CK值且cnl值高于正常值。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心电图检查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帮助患者提升后期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政在持续的进步,自从迈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各个行业也都可使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开始加快,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几率,现在我国诊断心肌梗死主要是应用心电图来进行,下文主要就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进行了肥西和研究。

  • 标签: 心电图 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检查应用于高钾血症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分配原则选用2016年2月至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高钾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给予全部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分析全部患者的诊断的结果。结果50例患者通过利用心电图检查后,被确诊为高钾血症的患者共有30例,符合率为60.00%。致使心电图出现变化与血钾浓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相较于血清钾测定,心电图检查应用于高钾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其可以有效诊断出患者是否患者有高钾血症,其诊断的结果可作为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高钾血症 临床诊断 精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作为主要的临床研究调查对象,展开本次临床研究。将12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成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60例(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3]。通过研究对比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确诊正确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确诊正确率大约为970.0%。而通过常规心电图确诊的对照组,确诊正确率大约为82℅;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病情确诊,能够保证医疗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予以普及和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心肌缺血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择7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并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最常见(100.0%),其次是房性早搏(66.7%)及ST-T改变(50.0%),其心率变异性值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明显降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复合心律失常的病人需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能反映病人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内科中探讨心电图危急值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患者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在研究期间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临床中的处理方案,以此对心内科中如何应用心电图危急值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来源分别53例和47例。不同年龄的患者其心电图危急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与心电图危急值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心内科应用心电图危急值,能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有效的、及时地进行反馈,有利于促进以患者之间的沟通,还能够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相关处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内科 心电图危急值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00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1000例患者采取两种诊断方法后,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率,利于患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方法:选取在2021年5月--2023年2月期间诊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ST段抬高情况划分为:非ST段抬高组(n=25)和ST段抬高组(n=25),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并发心电图情况和患者病死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并发心电图情况和患者病死率比较,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患者并发心电图情况占比没有显著差异,ST段抬高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低于非ST段抬高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类型的心电图,其中占比较高的是室性早搏心电图,而且非ST段抬高组患者病死率高于ST段抬高组患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析妊娠期心电图(ECG)ST-T变化的临床特征,辨析其可能的病因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的120例妊娠期女性心电图数据,并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对比组选择了非孕期女性心电图数据作为对照,以确定妊娠期心电图ST-T变化的特征。结果:在研究期间,我们观察到妊娠期女性心电图ST-T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约60%的妊娠期女性表现出ST段抬高,30%的妊娠期女性表现出ST段压低,10%的妊娠期女性表现出T波倒置。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妊娠期心电图ST-T变化常见且广泛。尽管这种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临床上仍需警惕一些疾病的可能存在。因此,在评估妊娠期女性的心脏健康时,应综合考虑心电图ST-T变化及其他相关临床表现,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潜在疾病。

  • 标签: 妊娠期 心电图 ST-T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与常规心电图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率相较实验组较低,两组数据分析结论相比;对照组的心电异常情况准确性低于实验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中可以出提供比较精确的数据分析,这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大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类型心电图异常的频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在医院体检中心连续收集心电图等汉族常规体检资料。根据GEMAC1600心电图、自动诊断和MUSE手动校正系统将受试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结果: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对研究人员的心电图有所影响,女性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大、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低于男性;老年人中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厚、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高于年轻人,而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较年轻人低。结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三成以上正常成年人体检心电图可发现异常,女性和老年人的部分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成年人 正常 心电图 异常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心电图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技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实践的应用和使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甚至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误,对临床应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心电图技术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心电图技术常见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心电图技术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的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对全部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24到96小时的心电活动,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38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后,32例患者存在室上性早搏,24例患者存在ST段下移,2例患者存在间隙性预激,2例患者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并且,28例患者伴有其他心电图异常。在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新增6例室性心搏患者,2例患者出现2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18例患者在运动后或者是进食后,出现病情发作,20例患者在睡眠、活动以及饮食后无异常。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并行心律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病情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为了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就需要避免患者进行体力劳动,保证患者的休息,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室性并行心律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表现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50例冠心病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成人为健康成人组,对两组成员进行临床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心电图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临床心电图 表现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检查后,采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检出率(P<0.05)。结论: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干预可提高患者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心律失常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图检查对心房纤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定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院收治的48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保证所有患者资料统一,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具体检查项目为心率、脉搏以及窦性P值。通过心电图检查与临床确认进行心房纤颤程度诊断,对比心电图检查与临床确认的总诊断率。结果 采用心电图诊断后:脉搏在60-100次/min之间的患者占比64.58%,脉搏异常的患者占比35.41%。心率在80-120次/min之间的患者占比60.41%,心率异常的患者占比39.58%。QRS波不超过120ms的患者占比75.00%,其它占比25.00%。所有患者窦性P波均消失。房颤程度诊断结果中,通过心电图诊断偶发性房颤20例,间断性房颤9例,规律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8例,总确诊率为93.75%。临床确认偶发性房颤21例,间断性房颤10例,规律性房颤9例,持续性房颤9例,总诊断率100%。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房纤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图诊断手法能够清晰获得患者心率、脉搏以及窦性P波等数据,同时对心房纤颤程度的诊断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纤颤 心电图诊断 房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50例老年患者进入本次研究的范围,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组,60-69岁纳入A组、70-79岁纳入B组、80-89岁纳入C组,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针对3组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展开比较。结果:A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8.00%,B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56.00%,C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86.00%,A组、B组、C组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比例比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定期行心电图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并给予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门诊 老年患者 心电图 特征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效果。方法:挑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此阶段我院诊治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心电图诊断,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检出率和ST段下移动次数、维持时间及幅度。结果:研究组无症状性冠心病检出率是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段下移发生次数是(65.74± 14.23)、下移幅度是(0.16± 0.01)、维持时间是(19.16± 2.9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性心电图检测诊断,对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其疾病检出率,综合性的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状况,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近2年(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200例考虑为心源性晕厥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治疗,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86例,占93.00%。晕厥发作93例,占46.50%;根据晕厥状况分为两组,其中无晕厥组与晕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