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以及研究B组三组,各组患者30例。参照组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则联合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研究B组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参照组干预之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相比研究A组干预之后改善程度较低,三者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显著,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目前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以及使用。

  • 标签: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社会支持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期正念训练对社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CI)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P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健康教育,病例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短期正念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正念训练可改善社区PCI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标签: 正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和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方调解结合医疗责任保险处理医疗纠纷的社会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发生医患纠纷的医、护人员、接受第三方调解的患者或家属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第三方介入调解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第三方介入调解后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以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疗纠纷发生后的患者希望找医院直接处理,而医务人员希望通过第三方介入或司法诉讼处理;②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纠纷发生后采取第三方介入调解的模式知情率非常低,但医患双方对该模式期望值很高;③第三方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介入,且处理比较公平;经第三方介入处理完毕的医疗纠纷的患方、医方对处理比较满意。结论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引入,在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高度认可,但患者及其家属对现阶段第三方调解机制处理医患纠纷的的知晓度方面并不高,应该加强对该机制的社会宣传,增加社会知晓度。

  • 标签: 第三方调解 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纽曼(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宫颈癌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入住的60例子宫全切术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根据Neuman理论设定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并于干预前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HAMD总评分显著改善(P<0.05),同时焦虑/躯体化、绝望感、认知障碍3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纽曼理论 子宫全切术 负性情绪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及社会功能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量表(ISMI)分、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SMI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PI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病耻感 社会功能 集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以药物治疗,实验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wHAMD评分(8.01±1.02)分等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功能(51.08±5.14)分、物质生活(52.14±2.41)分等均更高(P<0.05)。结论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 心理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SDSS因子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的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NOSIE各因子评分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技能训练 慢性病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理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护理中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案下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率,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奥瑞姆自理理论 支持教育系统 老年偏执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机体泌乳素(PRL)水平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组与帕利哌酮治疗组各30例,两组持续治疗4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浆中PRL水平、社会功能、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帕利哌酮治疗组患者PRL水平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1),而PSP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1);治疗4个月后,帕利哌酮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且药物安全性优于利培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人数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前PASS以及SDSS分值较高,并且组间差异不明显,而治疗后,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患者社会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音乐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对患者社会功能、婚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干预,32例)和常规组(基础护理,32例),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婚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社会技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婚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75%vs.75.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婚姻质量,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婚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的心理干预。干预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45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继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ofSocialfunctioninPsychosisInpatients,SSPI)、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QualityofLifeScale,SQL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GWB)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SSPI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增高(t=2.206,2.630,3.642,4.636,P均<0.05);SQLS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降低(t=6.964,13.883,8.375,P均<0.05);GWB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增高(t=9.922,5.128,6.062,6.670,7.295,2.847,13.230,P均<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总体幸福感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集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对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与20例健康儿童,将20例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各项指标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①观察组儿童感情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能力、抑制能力、转换能力等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②观察组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ADQ分等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学龄期学龄前期癫痫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明显受损,同时合并社会适应能力减退。

  • 标签: 学龄期学龄前期 癫痫儿童 生态学执行功能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团体心理治疗对不同(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初中生群体自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浦东南片地区农民工与非农民工中学生共126名,分别对其进行为期5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中、后进行自尊调查表、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测评。结果干预前,农民工子女自尊、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方面均低于非农民工子女(均P<0.05)。干预后,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在自尊水平、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性方面普遍提高;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在自尊、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团体心理治疗,不同群体初中生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性均有所提高。

  • 标签: 农民工子女 非农民工子女 自尊 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治疗
  • 简介: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的困境,进而在教育环境变迁背景下提出改善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建议,即积极探索和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如何占有和选择、案例选取应遵循什么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什么样的反思等,这些都是应当加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会隔离对老年APP/PS1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社会隔离组(SI)和群养对照组(GR),分别予以单笼饲养和群养,3个月后,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行为学表现。行为学检测结束24h后灌注取脑,恒冷箱冰冻切片,挑选含中缝核的脑片进行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GR组相比,SI组小鼠旷场实验中中央区时间比减少,穿越中央区的次数减少,总休息时间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累计不动时间延长。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社会隔离使老年APP/PS1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降低了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数量。

  • 标签: 社会隔离 APP/PS1小鼠 旷场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5-HT神经元 中缝背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及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入住的初产早产产妇106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给予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后5天、1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早产儿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出院后5天、1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出院后1个月早产儿喂养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方式,使得初产妇可以更快适应母亲角色,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成人学习理论 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喂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