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起病急,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迄今,ARDS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链编码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编码RNA,可以在多个水平调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研究表明,长链编码RNA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ARDS的预后,并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肺部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等过程而参与ARDS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损伤 炎症 长链非编码RNA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疗5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具有可比性的40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未见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应根据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近送至医院,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氨茶碱与普米克合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24例,给予普米克雾化吸入,氨茶碱口服治疗;对照Ⅰ组22例,予普米克雾化吸入(剂量、用法同观察组);对照Ⅱ组20例予普米克雾化吸入(剂量加倍);3组均同时服用酮替芬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咳嗽、喘息和哮鸣音)改善情况、消失天数及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Ⅱ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均P<0.05);各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观察组咳嗽5.1d、喘息3.2d、哮鸣音4.7d,对照Ⅱ组分别为6.2d、4.0d、5.1d,均比对照I组(分别为9.1d、6.1d、7.3d)明显缩短;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情况,观察组占28.12%、对照Ⅱ组27.58%均少于对照I组54.84%(P<0.05)。但各项指标观察组与对照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氨茶碱与普米克合用可减少激素剂量,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明显优于相同剂量的普米克雾化吸入。而且症状复发病例较少,有利于顺利降级治疗。

  • 标签: 氨茶碱 普米克 药物治疗 儿童 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出院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将手术治疗作为首要治疗方式的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治疗组(保守组163例)和中转手术组(手术组2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192例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4.9%。穿孔时间(OR=0.238,P=0.046)、心率(OR=1.043 ,P=0.004)、血清白蛋白(OR=0.869,P=0.002)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是安全有效的,穿孔时间、心率、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时间>12 h、心率>100次/min、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血清降钙素原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要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行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择期和急诊胃镜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急诊胃镜组病因诊断率、出血控制后1周内和1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均优于择期胃镜组[91.3%(94/103)比81.8%(77/95)、6.8%(7/103)比23.2%(22/95)、5.8%(6/103)比20.0%(19/95)、9.50 d(8.82 d, 10.18 d)比10.75 d(10.06 d, 11.43 d)、286.27 mL(204.19 mL, 368.36 mL)比484.21 mL(366.16 mL, 602.26 mL)、10 340.65元(9 526.03元,11 155.27元)比11 644.64元(10 638.25元,12 65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10.583、9.001,Z=-2.754、-2.445、-2.404,P均<0.05)。总之,急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胃镜 病因诊断率 疗效 再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行以急诊胃镜诊治并行以护理干预的效果做以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有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中择取120名,均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内镜止血处理,对其就诊的病例结果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展开讨论和分析。结果经过内镜止血处理以及适当的护理干预,120名患者当中有113名均止血成功,且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病情显著好转,另外有3名患者接受手术干预、2名患者住院发生再出血、1名患者死亡、1名患者因个人因素放弃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4.96%(113/119)。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行以急诊胃镜诊治并行以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令患者得以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症中青年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恶性肿瘤引发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对照组严重(P<0.05),观察组治疗情况明显劣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老年患者病因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严重,同时治疗难度较大,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消化道出血 非食管静脉曲张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班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使用替罗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观察表及处理预案,对其治疗中早期并发症观察和处理,并与非应用替罗班治疗的安全性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对其有效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使用替罗班治件疗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血小板下降、局部轻度血肿、穿刺点出血率较高。与替罗班治疗差异显著P<0.05,但及时观察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合用盐酸替罗班能彻底的抑制PCI术后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的发生,然而能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但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能有效降低替罗班带来的副作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 替罗非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个性化优质服务护理对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方案均为手术治疗,随机抽取50例并根据护理内容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25例,接受个性化优质服务。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个性化优质服务护理干预,能更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生理、心理等负担,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优质服务 非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采用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挑选100例ANVUGIB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开展研究,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急诊内科协作治疗,评定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 内科协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钛夹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插入钛夹置放操作器,对37例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钛夹止血操作。结果所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经胃镜下钛夹治疗后立刻止血。仅有1例术后再次出血,再次给予钛夹钳夹后成功止血。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钛夹治疗急性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钛夹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替罗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替罗班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评分明显下降(P〈0.05);症状学积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学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E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为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替罗班安全性较好,疗效可靠,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活血化瘀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急诊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时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1例。观察组31例患者在24h内行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在24h后行内行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h内行内科综合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为93.54%,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80.64%,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抢救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把握好治疗时机,在24h内实行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提升止血成功几率。

  • 标签: 急诊治疗 急性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时机 止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班在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 92例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班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常规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患者病情有效率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7.82%(45/46),对照组有效率为 73.91%(34/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 ST段回落幅度> 70%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使用盐酸替罗班治疗,可以提高病情有成效,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较好,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 盐酸替罗非班 病情有效率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不稳定的心绞痛和严重的心肌梗死,其主要为心脏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破裂,进一步发展成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聚集。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心脏失去氧供给,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危及生命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5.02.01日-2018.02.01日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0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病人分成15例/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失血量(72.21±23.20ml)更少,术时(71.59±5.10分钟)、住院天数(4.31±1.01天)更短,并发症发生率(6.67%)更低(p值<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应用在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病人中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非结石性 急性胆囊炎 护理
  • 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而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分型。本研究着眼于传统与改良的TOAST分型与ESRS的关系,从而间接了解心源性IS的病因分型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①对连续纳入的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改良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小动脉病变(SAD),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SOD)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D)。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TOAST分型的构成。结果纳入的316例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以下简称AT)161例(50.9%),SAD68例(21.5%),SOD22例(7%),SUD65(20.6%)。不同ESRS分值组中不同病因分型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001)。低风险组中AT较少(18/93VS161/316,P〈0.0001),SOD较多(18/93vs22/316,P=0.003),而高风险组中SOD相对少(4/225vs22/316,P=0.012)。高风险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并无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趋势(P〉0.05),小血管病变的比例也不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①ESRS分值愈大则出现罕见病因IS的概率可能愈小,而尚不可认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IS的几率就愈大;②ESRS评分系统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对于大小血管病变的影响可能是等同。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