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为70名,所有患者在治疗时所采用的药物均为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接受治疗的70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后,70名患者中以非常有效的状态的有32名,是总研究人数的45.7%,在治疗后表现为效果明显的患者人数为28名,是总研究人数的40%,在经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恶化趋势的患者人数为10名,是总研究人数的14.3%。在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中70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30名,是总研究人数的42.9%,其中表现心血管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为14名,是产生不良反应总人数的46.7%,表现为消化系统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为7名,是不良反应总人数的23.3%,表现为神经系统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认为9名,是不良反应总人数的30%。结论把β-受体阻滞剂应用到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但是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大,相关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措施的采取对治疗不良反应进行抑制,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摘要GABA(γ-氨基丁酸)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通过作用于GABAA,GABAB和GABAC三种亚型受体发挥生理效用。突触内GABAA受体介导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是GABAA受体介导抑制性作用的理论基础,而近来,科学家们描述的一种GABAA受体介导的新型抑制作用即持续性抑制。是由于低浓度的GABA激活突触外GABAA受体引起的生理效应。突触外GABAA受体由能将生物物理学性质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亚基组成,在药理和功能上也区别于突触内受体相似物。这篇综述将更加全面具体的阐述重组体的性质,天然突触外GABAA受体以及其相关试剂的研究。并深入从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外GABAA受体在GABA能抑制电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GABAA受体 药理学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优势。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等级;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治疗过程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分别为(78.01±4.12)次/min、(56.21±0.51)%、(1.21±0.32)级,均优于对照组的(93.43±7.21)次/min、(50.92±0.25)%、(2.12±0.69)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分别为(2.42±0.71)、(3.42±0.51)、(3.21±0.52)d,均短于对照组的(4.51±1.42)、(5.52±2.51)、(5.61±1.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与观察组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律失常 应用 临床优势
  • 简介:白细胞介素2(IL-2)是机体免疫网络中重要的淋巴因子,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增殖、增强细胞毒作用、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诱导干扰素产生和介导肿瘤免疫等功能,其作用有赖于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相互影响。IL-2R包括膜表面受体(mIL-2R)和可溶性受体(SIL-2R)两种类型,均与IL-2竞争结合,后者可中和活化T细胞周围的IL-2,封闭IL-2/IL-2R调节的重要生物学反应,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免疫系统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肝硬化 肝炎 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去卵巢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去卵巢(OVX)后第5周组、第7周组;采用二次酶消化、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钙钴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鉴定大鼠成骨细胞。应用半定量Westernblot对各组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结果通过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形态学观察符合成骨细胞特征。Westernblot显示雌激素受体表达OVX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第7周组低于第5周组。结论随着去卵巢后时间延长,成骨细胞表达的雌激素受体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变大。

  • 标签: 去卵巢大鼠 雌激素受体 Western blo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已经改变了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在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CAR-T治疗淋巴瘤有众多研究进展。长期随访数据显示CD19 CAR-T有望治愈30%~40%的复发难治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而且有研究证实CD19 CAR-T可能用于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二线甚至一线治疗。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CD19 CAR-T治疗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有理由相信,CAR-T疗法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抗γ-氨基丁酸B型(γ-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脑炎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表面GABAB受体为靶点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多数为副肿瘤性,以难治性癫痫、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为障碍等为常见临床表现。但目前抗GABAB受体脑炎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抗GABAB受体脑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 自身免疫反应 炎症
  • 简介:摘要从1982年人类第一次诱导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 killer cell, LAK),到2010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疗法第一次由Rosenberg博士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并获得成功,再到2017年诺华CAR-T免疫疗法Kymriah受FDA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免疫疗法已进入新的时代。CAR-T疗法的研发除了集中于CD19、CD20、CD22和BCMA(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靶点,如双靶点、基因编辑赋能CAR-T等新方向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相较实体瘤受限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效果更为明显,包括已上市的Yescarta、Kymriah、Tecartus、Breyanzi和Abecma的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本文将就CAR-T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与腺苷受体结合,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其中腺苷2A受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主要综述腺苷2A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免疫性肝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纤维化等多种肝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上述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肝脏 腺苷 腺苷2A受体
  • 简介:摘要烟碱受体(nAChRs)是乙酰胆碱在体内的主要受体之一,为兴奋型跨膜阳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中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非常必要。已知烟碱受体蛋白的细胞内环在调控其细胞内代谢与下游信号转导方面起到主要作用,然而这段蛋白序列的结构和功能目前仍然不明确。针对烟碱受体细胞内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通过其互作蛋白及互作位点信息为进一步探讨烟碱受体细胞内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临床靶向提供思路。

  • 标签: 烟碱受体 细胞内环 互作蛋白 功能位点
  • 作者: 朱永常 郝冰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遗传性疾病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遗传性疾病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郑州 450000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的高度多样性是其识别抗原的基础,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CR多样性来自胸腺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V(D)J重排。在4个TCR基因中,Tcra和Tcrd基因位于同一个基因座,共用特定的V基因,因此其重排和调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抗原受体基因的调控研究主要集中于顺式和反式调控作用。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染色质空间组织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中发挥重要功能。其中染色质组织蛋白质CTCF-Cohesin通过环挤出方式影响重排的效率和TCR组库多样性,而重组酶RAG也可以扫描染色质。本综述描述Tcra和Tcrd基因的重排及其调节机制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染色质空间组织对重排的影响。

  • 标签: T细胞受体基因 V(D)J重排 染色质构象 CTCF-Cohesin RAG
  • 简介:摘要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Ⅱ,TAS2R)主要分布于味蕾上的味觉Ⅱ型感受细胞并介导苦味的感知。早期人们对于TAS2R功能的认知仅限于感知苦味,近年来TAS2R在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表达和生理功能逐渐引起关注。新近的研究发现,在鼻腔表达的TAS2R有调节鼻腔炎性因子的作用,且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相关。本综述归纳总结了TAS2R在鼻腔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将TAS2R在鼻腔的生理作用归纳为“矛”和“盾”2个方面,即通过主动调节天然免疫和增加受体表达量以防御病原体入侵、减轻鼻腔炎症,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寻找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反应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机制,甲酰肽受体(FPR)1是在免疫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其与配体的结合是免疫细胞在感染性炎症中实现各种生理作用的基础。FPR1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多态性引起的氨基酸变化影响多种疾病。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避能力和以宿主免疫细胞为攻击对象的特性。本文对FPR结构特征、表达分布,FPR1基因多态性、配体及其与鼠疫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FPR1在鼠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甲酰肽受体1 鼠疫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过敏进程揭示罹患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后期易发生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卫生假说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越干净,哮喘和变态反应(过敏症)的发病率反而越高。现认为,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LR参与过敏进程的发生发展,并且连接过敏进程与卫生假说,有望成为治疗哮喘和过敏症的新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近年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免疫过继疗法之一。CAR-T免疫原性与抗嵌合抗原受体(CAR)特异性免疫反应可导致CAR-T体内扩增能力下降及存活时间缩短,从而导致原发疾病复发,限制其临床应用。CAR-T免疫原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鼠源性单链可变区(scFv)构建CAR结构所产生的免疫原性。目前已有多种降低CAR-T免疫原性,从而延长CAR-T体内存活时间,增强疗效的方法,如解决CAR结构非人源化问题等。为了深入探讨影响CAR-T免疫疗法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笔者拟就CAR-T的免疫原性、其产生的免疫反应进行阐述,同时探讨可降低CAR-T免疫原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加CAR-T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免疫疗法,过继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基因编辑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原性 免疫反应 鼠源性单链可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