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满族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末、民国的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的“乌勒本”至迟在辽金时期应已趋于成熟。目前,很多传统的满族部已散佚,有的因为年长者的离世而不再为人所知,有的仅保留在民众的记忆中,有的仅有片段留存。从已出版及即将出版的51部来看,满族部的文本演述、传播主要经历了七个时期:口述记忆时期;以口传为主,讲古习俗盛行时期;明末清初新说部大量产生时期;清代康乾至宣统讲述说部习俗定型期;辛亥鼎革影响下对满族母族文学有意识传承期;满族部与乌勒本定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迄当下的定型期。

  • 标签: 满族说部 乌勒本 演述 传播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 标签: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说 现代性
  • 简介:WHOISIT微博上最有影响力的僧人之一。"烦恼只和小动物。老百姓看不懂的,我从来不发。"6月23日下午,延参法师坐在《人物》记者面前,地点在他平日生活的河北景州开福寺内。与他日益暴涨的人气相比,这座藏身于小县

  • 标签: 小动物 法师 烦恼 徒弟 僧人 佛教协会
  • 简介:公元10世纪前後印度存在着一些“汉寺”,这是以汉僧为主,体现中国佛教及其文化特色的寺院。它们和中亚丝绸之路上其他汉寺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佛教向西流动的场景。如此宗教现象不仅在印度佛教史上,而且在世界佛教史上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 标签: 汉寺 印度 唐末宋初
  • 简介:清代崔述反对神农氏、炎帝为一,力主为二,并以《史记》即为二,作为主要证据。此后经顾颉刚先生高度赞许,迄今在学术界仍极具权威性。本文主要通过内证,即《史记》所反映司马迁这一方面的基本思路,结合对有关正文的具体阐释,试图证明崔述对为一'理直气壮的驳诘'(顾颉刚语),实是误解了《史记》。司马迁是不折不扣的神农氏、炎帝为一说者。

  • 标签: 崔述 五帝本纪 顾颉刚 主要证据 阪泉 关正文
  • 简介: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子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遇涿鹿,束渐於海,南浮江淮,至长老皆往往各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在司马迁看来,

  • 标签: “层累说” 检讨 整合 流变 传说 大禹
  • 简介:军阀是中国20世纪前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及其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既经产生之后便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支柱.并且明显地作为惰性力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军阀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它之意义恐怕正在于此。然关于军阀史的研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不仅是个薄弱环节.而且明显地存在着特定时代的局限性,很难科学地说明军阀产生的根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视野才逐步转向军阀产生的社会土壤,才摆脱了只限于经济结构或唯

  • 标签: 军阀 阎锡山 幕府 半封建半殖民地 年代 中国近代史
  • 简介: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

  • 标签: 《诗经》研究 《诗》 诗说 经学 顾炎武 清代
  • 简介:金庸致运燮的信:运燮兄:数年来虽疏于通候,时在念中。得悉吾兄安健,至为喜慰。吾兄退休后仍致力译著,质量俱丰,弟仰羡不已。仲湘先生大作甚多独到之见,已安排于《明报月刊》近期刊出,感谢吾兄荐介。谨驰书问安,尚祈珍摄保重。此请大安弟良镛正一九九零年九月十二日苏仲湘先生此作极具价值,弟甚为钦佩。

  • 标签: 梁羽生 《新晚报》 杜运燮 明报月刊
  • 简介:综现有清三百年历史,八旗制度推动了北方游牧、渔猎部落的联合,促成了大清帝国的建立,也维护了清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八旗通志》将八旗方位附会五行生克,是满族上层贵族对这种制度完善的重要步骤,虽实际军事意义不大,却象征着北方渔猎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交融,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古国——方国——帝国”三种形态立体交叉特征.

  • 标签: 八旗通志 五行生克 国家制度
  • 简介:所谓受命,是周人为了争取其他方国和部族的拥戴而发动的一场政治造势运动。与殷商王朝以上帝为至上神而排斥天神不同,周人强调敬天,但也接纳上帝,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方国和部族的支持。文王受命肇端于"太姒之梦",周原庙祭甲骨表明,为了祈请商远祖策命文王代商,周人进行了祭祀。随着受命之君文王的离世,周人的这场政治造势运动受到很大的冲击。"文武受命"和"武王受命"表述的出现,彰显了受命主体身份的转换,武王时期的祥瑞吉兆集中出现在观兵孟津这一军事行动的过程中。而金文中的"文武受命"则到了共王时期,这或许与周初分封时所形成的文王、武王、周公三支宗法势力在西周中期以后的分化有关。

  • 标签: 天命 政治造势 文王受命 文武受命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谢阁兰如何在《画》中借鉴中国绘画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中国绘画启发了《画》的形式创造。谢阁兰借用中国绘画的画卷形式和构图方式建构起《画》的绘画空间;其次,中国绘画是《画》的想象来源之一。中国绘画的意象、主题以及有关中国绘画的传说被创造性地整合进《玄幻图》中,谢阁兰借此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中国世界。

  • 标签: 中国绘画 《画》 谢阁兰
  • 简介: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到《春秋》、由考证史法而辨析经义的治经理路,以及力纠唐宋以来舍传求经、虚辞说经、附会穿凿之弊端的经学理念,是其《春秋》义例学说的主要价值和贡献。

  • 标签: 赵汸 策书之例 笔削之义 《春秋》义例 史法经义
  • 简介:一、问题之缘起契丹文字中的纪年方式,历来是让学者们感到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在目前发现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中,通常以五个词分别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组天干,以十二兽代表十二支。而最令研究者感到困惑的,主要是表示天干的契丹语词的本义。

  • 标签: 契丹小字 纪年 五色 契丹文字 研究者 天干
  • 简介:<正>一提到“梵”,人们自然会想到佛教和印度。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经又是用印度古梵文写成的,因此,人们往往把与佛有关的和与印度有关的一些东西,与“梵”字结合在一块。比如:佛教的音乐被称为梵乐但“梵”并不只是佛教的代名词,它只不过与佛教有关罢了。实际上,“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印度教的核心。按照古代印度思想家的观点;“梵(Brahman)是事物的灵魂,是无限的、是超越概念和想象

  • 标签: 印度教 比较视野 佛教文化 “空” 古代文化 古代印度
  • 简介:二十多年前,对于紫砂花盆这类藏品,很多收藏人都不屑一顾,原因是当时主流藏品可挑选的余地很大,许多藏家没太多闲钱来光顾这些"非主流藏品"(业内称杂项)。比如你喜欢瓷器,当时有大把明清瓷可挑选,有钱人选官窑,一般收藏人也挑清三代的民窑精品。再如你喜欢紫砂器,大藏家追时大彬、杨彭年、陈曼生、顾景舟等大名家的壶,普通收藏者则选小有名气工匠的作品。

  • 标签: 收藏者 紫砂器 非主流 藏品 发掘 明清
  • 简介:“初识”田汉1947年初夏,刘秀荣入读四维剧校。作为一名新生,她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唱校歌:每天6点起床后,在点卯出操前,全体集合唱校歌;早中晚一日三餐前,于饭堂餐桌边,大队长一声令下:“起立,唱校歌!”;在外演出时,开幕前先列队亮相,齐唱校歌。

  • 标签: 刘秀荣 田汉 校长 校歌 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