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在于散文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但是,真实的与虚构的文体却经常交叉,交叉点时常体现在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之中。鲁迅有十三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者的小说,这些叙述者的身份与心态,经常与作家经历发生重叠。在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中,既有介入故事,也有不介入故事的现象。

  • 标签: 叙述者 职业 身份 心态 本色作家 介入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浩然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叙事功能的变化,探讨文革文学范式建构的某些叙事特征。从十七年间的《红旗谱》、《三里湾》到文革期间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作为叙述分化力量的中间人物形象被逐步地抽象化,以阶级原罪取代人性弱点,使原本可能表达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被宏大的阶级叙事所覆盖。

  • 标签: 浩然小说 中间人物 叙事功能
  • 简介:罪感成为笼罩在《大浴女》中一些女性形象的心理阴影,使她们的灵魂不得安宁。这种罪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而是一种道德归罪。小说中的不同女性对罪有着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结果,正是通过她们之间的对比,我们发现只有主动承担罪责,进行不懈的反思与忏悔,自我才可能得以拯救。

  • 标签: 《大浴女》 女性形象 罪感 忏悔 自我救赎
  • 简介:明清之际成书的诸多关涉男女婚恋的小说在清代均遭禁毁,此类小说因其所反映的社会婚恋观念与价值体系存在激烈焦灼的矛盾冲突,而争议颇多。小说作者所持婚恋观大体存在三种形态:一是明末成书的小说大胆肯定情欲宣泄;二是清初成书的小说多强调持正守礼;三是交替之际的作品放纵与收敛纠结并存。这种婚恋观念的转型与突变,充分体现了时代变迁之际人们的思想困惑与文化阵痛。本文试图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成因与社会存在作一粗浅探讨。

  • 标签: 禁毁小说 婚恋观 文化突变
  • 简介:本文从陈典松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詹天佑》的民歌运用技巧入手,对该书运用的十首中外民歌引用的环境、效果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詹天佑》一书中的民歌有跨地域性、跨文化性,在文学创作中有其创新之处,是值得关注的。

  • 标签: 文学评论 《詹天佑》 民歌 技巧
  • 简介:美国人杰瑞·比萨奇(JerryPiasecki)的三本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小说同时作为全球和平学校项目(GlobalPeaceSchoolProgram)教育教材,选取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聚焦点,既曝光了武装冲突地区人道主义灾难给儿童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又以儿童作为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一直以来主要依靠武力和说教进行的人道主义救援装上了第三只引擎。

  • 标签: 儿童 人道主义 思想教育
  • 简介:"兴衰之感"的传达始终是白先勇创作中的一条重要主旋律。比较白先勇《游园惊梦》小说与话剧的异同点,有利于立体地再现作者的深层创作意蕴,即一以贯穿的"兴衰之感",并进一步挖掘出在"兴衰之感"统摄下作者所表达的三重意蕴:即文化层面、人生层面和哲理层面三个层面的深刻意蕴。

  • 标签: 游园惊梦 白先勇 兴衰之感 比较
  • 简介:穆时英、刘呐鸥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充分展示着身体魅力,追求身体的感官享受,呈现出具有现代性与都市性特征的“卡吉娅”女性形象,也体现出了作者的身体意识:既释放身体的欲望,又将身体看作纯粹的物。

  • 标签: 身体 “卡吉娅” 现代 都市
  • 简介:作为海明威早期的经典名篇,《永别了,武器》以爱情与战争为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悲观态度。从会话含义理论入手,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会话特色。经过对原著小说中大量会话实例的分析.认为小说中的会话一般有如下三种作用: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和体现作者风格。最后指出时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启发作用。

  • 标签: 会话含义 永别了 武器 会话作用
  • 简介:鉴于古典戏曲“叙事理论体系”中的人物“类型”论,回归小说文本,换角度对小说人物进行塑造.从小说文本的戏曲观演文化切入,重新审视、体会小说中各异的人物形象.根据演剧活动中受众群体的不同,进而分析曲目、唱腔以及演唱方式的态度差异性,从而呈现出性格、文化修养、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追求各异的观众类型.

  • 标签: 戏曲 叙事理论 类型 人物论
  • 简介:小说《岛》是英国女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发表于2006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处女作。小说以麻风病人的隔离区——斯皮纳龙格岛为背景,讲述了吉奥吉斯一家四代人的悲欢离合,希望与绝望交织的人生故事。故事主要聚焦于斯皮纳龙格岛上的麻风病人,以他们在绝望与希望中的沉浮为主线,揭示了他们如何挣脱囚禁的牢笼,走向重生的心路历程。

  • 标签: 《岛》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斯皮纳龙格 麻风病人
  • 简介:通过对游仙题材盛衰变化的历时性考查,同时参照个体生命意识在相应发展阶段上的变化,则可发现游仙主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生有限的超越,是自我生命意识渐趋觉醒的表征。而游仙题材的盛袁也和作家对自我意识体认的不断加深相一致,而这才是它盛袁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游仙题材 列仙之趣 生命意识 觉醒
  • 简介: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 标签: 负面姐妹关系 女性主义 多丽丝·莱辛 《城市之路》
  • 简介:林白早期的小说创作以个人言说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品如《一个人的战争》等;第二阶段以《万物花开》为起点,特点是关注底层人物,更多民间的因子由此渗入;第三阶段以《致一九七五》为开端,历史的介入使得文本在气象上更加宏大。简言之,林白小说创作的变化可归结为私语的放逐。

  • 标签: 林白 空间场景 叙事姿态 女性意识
  • 简介:冯玉雷的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的文化小说.作者怀着对敦煌文化的敬畏,精心构建了敦煌这一巨大的文化意象,发掘出沙洲驼队这一独特的历史存在,对敦煌文化的博大宽容和西部精神进行了精到而透彻的阐释.本文认为小说的成功取决于作者宽广的胸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其对历史文化、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六千大地上芸芸众生的悲悯情怀.

  • 标签: 敦煌 文化小说 存在 西部精神 敬畏
  • 简介:论文通过对当代网络大众文学中的女性穿越小说的勘察研究,认为该类文本在历史重构、男性想象和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表现出了认同、解构与建构的多元立场,表现出当代女性更加成熟理智的两性观念和独立的主体意识,同时,其中体现的种种性别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 标签: 女性清朝穿越小说 认同 解构 建构 女性意识 局限
  • 简介: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美丽生动的修辞,其往往不能只通过解读字面意义来进行理解。本文在吸纳前人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隐喻的概念及其分类,对隐喻的传统定义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在分类过程中尝试提出自己对于不同分类的隐喻写作手法的异同的理解。在对特奥多.施托姆小说《茵梦湖》进行概述的同时,简述其对于反对包办婚姻大的隐喻背景。结合理论对文中具体句型,段落的隐喻写作手法的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

  • 标签: 隐喻 茵梦湖 字面意义 认知语言学
  • 简介:聂绀弩先生涉及到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只有《风尘》和《家》两篇,而且叙事结构散淡,行文清寡,类似散文。本文试图通过小说结构和表现方法的分析,窥探聂绀弩先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特点。

  • 标签: 散淡 意识流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