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在维护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的过程中,宗教和平活动作为一种公共外交实践,在化解冲突、走向和谐等领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跨国佛教交流历史悠久,中韩两国在佛教传播与发展上可谓一脉相承,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 标签: 佛教交流 国际交流 影响力 韩国 法师 长岛
  • 简介:2016年6月27—28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在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东盟共同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国际研讨会”)。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共同体 研讨会综述 对接 东盟 复旦大学
  • 简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建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及“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除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之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判断东盟一体化进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考察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趋势,探讨东盟经济共同体是否实现了成为具有竞争力生产基地的目标,并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 外国直接投资(FDI) 阻碍因素
  • 简介:很多宗教传播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国际交流史和外交史.宗教给不同国家、民族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桥梁和渠道.当代人类面临着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教派纷争、种族歧视、邪教猖獗、恐怖主义盛行等诸多问题,佛教则蕴涵着十分深刻的和平内涵,慈悲、无我、平等、圆融的和平教义,感召着佛教徒通过自身的净化成为和平使者.学诚法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给我们讲述了他对佛教国际交流与公共外交的思考.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国际交流 公共外交 学诚法师 全国政协常委 副会长
  • 简介:德裔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1904—1980)被誉为'国际政治学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传世经典《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被誉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汉斯·摩根索在这一学科的历史地位。该书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在当前看来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摩根索 国际政治 国家间政治 权力斗争 传世经典 现实主义理论
  • 简介:鉴于东北亚地区是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政治敏感度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之一,为及时掌握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东北亚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于2015年12月12日联合召开"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

  • 标签: 民族身份认同 东北亚地区 民族关系 文化交往 研讨会综述 经济发展活力
  • 简介:在国内和区域市场以及贸易协定的相互推动下,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正不断加强。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已极大推进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参与,但一个重要问题是,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并从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受益。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与当地中小企业的互动。通过对奇瑞汽车的案例研究,本文发现,虽然中国跨国企业的业务受国家'走出去'战略与优惠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较大,但东道国的国家政策对外国企业的进入也有重要影响。奇瑞在马来西亚的经验显示,中国跨国企业在当地的联系与溢出效应有限,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极大依赖于其当地伙伴企业的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奇瑞需调整其区域战略,使其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 标签: 跨国企业 中小企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关系
  • 简介:文化企业走出去越来越离不开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对改善企业形象、增加品牌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提高城市乃至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刚刚荣获'2017中国创新力百强企业'称号的百家湖国际文投集团是一家依托公共外交迅速成长的国际化企业。近年来,企业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美术展,成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本文以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为例,研究分析其借力公共外交,促进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共有35个国家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通过《2004北京宣言》.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盛事.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在韩国、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在该会议框架下以扶贫、发展成果共享等为主题,举办专题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中国共产党 交流 大型国际会议 哈萨克斯坦 党的领导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的两大重要支点。本文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工程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防止两大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烂尾楼工程的观点。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烂尾楼工程”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契合无间.实际上,它是习近平主席创新外交策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于执政思想和外交政策两篇重要演说的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构建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组织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习近平 组织性原则 执政思想
  • 简介:近年来,共青团、全国青联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入开展青年对外交流活动,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广泛邀请外国青年来华访问的同时,也派遣众多中国青年出国交流。本刊对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全国青联主席助理万学军进行了专访,希望中国青年对外交流事业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领域的公共外交工作有所启发。

  • 标签: 对外交流 公共外交 全国青联 学军 体验活动 中日关系
  • 简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年来支持'一带一路'成绩显著,在借助国际组织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本文以该公司相关做法为例,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今后国家应更重视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的参与,组织力量做好研究,对不同国际组织分类施策,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 标签: 一带建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例 借助国际
  • 简介: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中日地方城市对外结好的先河。此后,天津市基于良好的对日友好城市发展基础,相继于1980年与四日市、1986年与千叶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现状及发展历程,阐明友好城市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不断回暖,天津应该发挥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 标签: 交往例 交往城市 作用天津市
  • 简介:本文回顾了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路")倡议的回应。首先分析了影响这些国家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考量。这两个地区的国家在决定如何回应"海上丝路"倡议时,都会综合性地考虑上述三个因素。这些国家对"海上丝路"计划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度积极、积极而有所保留,以及态度中立或者说模棱两可。"海上丝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了解当地情况的水平,以及在行为上是否灵活变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亚 东南亚 亚洲基础设施
  • 简介:阿拉伯半岛和中国的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地理、经济、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两个地区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相互交流、融合的必然性,两地的交流往来自公元651年正式开始以来便从未间断.本文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伊斯兰教兴起至20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和中国往来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中国一海湾关系在最近十年的有力恢复是双方关系的一种常态.

  • 标签: 阿拉伯半岛 中阿关系 文明对话 伊斯兰文化
  • 简介:阿拉伯半岛和中国间的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地理、经济、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两个地区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相互交流、融合的必然性,两地的交流往来自公元651年正式开始以来便从未间断。本文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伊斯兰教兴起至20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和中国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中国一海湾关系在最近十年的有力恢复是双方关系的一种常态。

  • 标签: 阿拉伯半岛 中阿关系 文明对话 伊斯兰文化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意味着中国将走海陆兼顾的发展道路,也是对国内政学两界长期以来海陆战略争论的阶段性总结。2014年11月初在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和亚洲的腾飞和共同繁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即是这一战略的侧翼。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及维护民族团结。中国面临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只有把握机遇,正视困难和挑战才能顺利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标签: “一带一路”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