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儒道两家之交集性诠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诠释学中最显明的特质。本文通过考察皇侃《论语义》中“援道入儒”与“援儒入道”之间的汇通性诠释,阐明释经者以“视域融合”的方法论重新统合具有同源文化之属性的儒道两家之差异性。这种自觉性误读的诠释策略也促使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的诠释意义形成蜕变。两代之间的意义生产模式分野主要表现为,由汉代的“释经者——经书——圣人——天道”立场转化为“释经者——圣人——自然”的构型.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释经者以超越经书文字的方式回归圣人之义背后的天道自然。

  • 标签: 《论语义疏》 经学诠释学 儒道汇通 圣人之义
  • 简介:无疑地,曾仕龙的《遗嘱泪》是一本以情节取胜,而且力图在道德伦理意蕴和传奇色彩两个方面有所创新的通俗小说。小说意蕴上的新意在于,作者虽然写了极左路线统治下的重大事件,却把三个人物生活悲剧发生的直接因果线紧紧扭结于李龙的师傅的遗嘱。这大概是我们迄今尚未见到的一个社会悲剧的成因。小说的标题首先透露了这一意图,小说中的一些议论段也可以作为最有力的佐证(尽管小说也常常发挥作者一些别的见解,例如对“爱有不同层次”的见解,但对遗嘱的思考,才是小说的聚焦点),例如:人死之前,总有个“回光返照”的时刻,……让快死的人……思索和安排死后之事,告诉后人要如何如何,这便是被人们视之为圣旨般的“遗嘱”,不但人们公认,也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不管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一样。可是,有多少人的遗嘱

  • 标签: 传奇作品 社会悲剧 极左路线 封建伦理道德 一本 金庸
  • 简介:精神,是一个地方人民的心灵所向,是文化和灵魂的结晶,读过《文化文山·综合卷》,便能感受到这种贯穿始终的精神携带的光芒,领会文山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经典缩影,欣赏那实实在在贯穿全书、凸显人性与自然融合的迷人风采。而“老山精神”、“西畴精神”、“文山精神”,正是铸成文山大地坚如磐石的根本,也是文山当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当代文化 综合卷 文山 精神 品读 人心
  • 简介:关于电影《英雄》的议论,大约热闹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然而,看到影片中麦现的那种似是而非的“英雄观”仍然在煌煌然招摇,便有一种骨鲠在喉的感觉。电影《英雄》着意塑造的残剑、无名等果真是英雄吗?本文要说的是,非也!其实他们是臣服于横行天下的霸权的伪英雄。而且,这样对我们民族传统的侠义精神扭曲、阉割,似乎还显示出了一种令人深思、值得警惕的文化倾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少人信奉影片中的“英雄”观呢?他们认为,电影《英雄》描写的残剑、无名等武艺高强的侠士、为了大下苍生的安宁,不记前仇,毅然放弃刺杀秦王的机会,是胸怀天下的英雄、影片是对传统武侠精神的新的诠释,新的突破。而这种观念究竟又是怎么被人接受的呢?

  • 标签: 伪英雄 横行天下霸权 电影英雄
  • 简介:近年来网络文学流行一种写作类型:穿越小说,其基本情节模式大致是:一个现代人因为某种阴差阳错的机缘,穿越时空回到古代,随后运用现代知识或理念,在古代生活中呼风唤雨、风光无限。大量的网络

  • 标签: 母题 科幻小说 时空观 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 理想社会
  • 简介:《吴宓诗集》中的七首七言律诗可以简单勾勒出吴宓情史的大致轮廓,它们分属七位女性,即陈心一、毛彦文、卢葆华、张尔琼、李宗蕖、张宗芬、邹兰芳。吴宓一向自比贾宝玉,在他的心目中,那七位女性分别就是薛宝钗、林黛玉、秦可卿、妙玉、晴雯、史湘云、金钏儿。吴宓的一生是石头下凡历劫故事的重演,他的情史则是神瑛侍者“造历幻缘”过程的重复。在近现代文化史上,还没有哪位学者像吴宓那样痴情,居然按照曹雪芹所绘制的人生蓝图,基本完整地忠实践行了一番。同时处处以《红楼梦》为参照,随时对比,耐心品味,始终把《红楼梦》当作《圣经》,把爱情当作宗教,把圣洁美丽的女性当作至高无上的神明。吴宓首先是个行为红学家、实践红学家,其次是个心灵红学家、情感红学家,最后才是个摇唇鼓舌的口头红学家与摇毫伸纸的文字红学家。

  • 标签: 吴宓 情诗 红学家 吴宓诗集 吴宓日记
  • 简介:20世纪传统诗坛主要有四大诗人群体:新文学家诗人群体、政治家或革命家诗人群体、艺术家诗人群体、学者诗人群体。其中,以学者诗人群体成就最高。20世纪学人之诗与近代学人之诗一脉相承而又有根本的区别。学与诗合,构成现代学人之诗的学术品格,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学者诗人学术生活、学术思想乃至治学精神的生动反映;其二,用典隶事的艺术手法;其三,序跋、自注的诗体形式;其四,在宏阔学术视野下的诗学取径。至于创作主体由“传统士人”人格到“现代学人”人格的现代性蜕变,则使传统诗歌在精神品格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现代新变,从深层结构上赋予了20世纪学人之诗的现代气象,并因此实现了传统诗歌在现代的新发展。

  • 标签: 学人之诗 学问 性情 精神品格 诗学取径 现代性
  • 简介:总政话剧团新近创演的《生命档案》(孟冰、王宏、肖力编剧,宫晓东导演,洪涛主演),刻画了全国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刘义权的形象,获得第六届全国话剧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第一名,也在各地青年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厦门大学还专门召开了讨论会。下面摘发部分评论,以便读者了解80后、90后们是如何看待刘义权这样的英模人物以及如何看待这样的“主旋律戏剧”的。

  • 标签: 人的生命 青年学生 厦门大学 话剧团 档案 颂歌
  • 简介:《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的复案和思考──兼影印抄本《异史》朱其铠一九六二年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问世以来,至今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旧抄本,如齐鲁书社一九人一年一月影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7...

  • 标签: 《聊斋志异》 版本整理 抄本 异史氏曰 手稿 总目
  • 简介:一1945年台湾光复,重回睽违了51年的祖国大家庭,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台湾文学终于走上了再出发之路.三、五年内围绕着台湾新文学的重建、再出发,值得文学史记载的重要事项有:

  • 标签: 台湾文学 新文学思潮 艺术风格 《桥》 民族文化
  • 简介:前言1947年到1949年的台湾文坛,是处于二二八事件大镇压后的余悸,以及国共内战脚步逐渐逼进台湾的严峻时期.二二八事件使得作为表现感情和思想的文化舞台的报刊杂志几乎全面停刊;台湾文化人有的不幸死难,有的逃亡或遭监禁,有人在绝望恐惧中噤声,也有人在绝望中放弃文化事业投身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解放运动的大潮流.从日据期的文化抵抗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台湾文化人遭受到不小的打击,四处飘零很难再集结.

  • 标签: 台湾文学 新文学思潮 艺术风格 国家统一 意识形态
  • 简介: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人面桃花"的意象组合是崔诗取胜的关键,其原型是《诗经》中的《桃夭》。《说文解字》有""字,意为"女子笑貌;《诗》曰:‘桃之妖妖’",可证"夭"即"笑"。花开如女笑,崔护机缘巧合,"感而生思",妙手拈来"人面桃花"以表达他在游都城南庄的感遇。"人面桃花"意象因其鲜明、含蓄、凝练而常常受到后世诗人的青睐,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春天美好景物的赞美,二是对昔日美好恋情的追忆。

  • 标签: 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 《桃夭》
  • 简介:1947年11月至1949年3月,台湾文坛以《新生报》"桥"副刊为主要园地,展开过一场讨论,涉及有关台湾新文学之历史与性质的众多根本议题。本文结合对台湾文学在日据时期及光复后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在台湾光复这一历史转折时刻,省内文人如何围绕"建设台湾新文学"这一议题展开不同面向的论,着重阐述在五四新文学感召下兴起的台湾新文学,如何最终流于一种个人的感伤主义。文章进而揭示了这场深入而富于成果的讨论最终被长期遮埋,并没有在创作上得到实践与验证,台湾文学更失去一个扬弃日本文化、超越殖民地伤痕、批判地回归中国的文化重整机会的历史命运。

  • 标签: 台湾文学 《新生报》 “桥”副刊 个人的伤感主义
  • 简介:细侯杀子是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少人深究的一个情节.本文欲通过与古希腊悲剧及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形象中隐含的酒神因素及其对杀子行为的影响;通过与苔丝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以"杀子"对富贾进行报复的原因;通过与美狄亚的比较互证,揭示细侯采取"杀子"手段的必然性和杀子前的心理状况.

  • 标签: 细侯 美狄亚 苔丝 酒神精神 报复 杀子
  • 简介:摘要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较低,为了确保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把握电子商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更新速度快和应用性强等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课程体系的指向、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作为切入点改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题体系。

  • 标签: 学科特点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不足 改进措施
  • 简介:在以顾彬为代表的对当代中国文学的质疑声中,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出现恰逢其时。它是一部提气之作,提了当代小说家的气,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气,也可能会提一提许多中国人的气。本来文学不必斗气,文学应当靠作品说话。然而,在如今媒体发达、信息传播超速的时代,特别是在专家意见极大左右着公众认知的当下,一个重量级文本的面世就有了超乎自身、甚至正本清源的效果。无须客气,《一句顶一万句》显然是一部大作。它比一万句辩论都有力。抛开媒体那些大而化之的公众口水,从文学本身来讲,《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它独...

  • 标签: 刘震云 当代中国文学 独中 公众认知 当代小说家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