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127例SL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114例(89.76%)SLE患者存在心脏损害,其中瓣膜反流发生率最高,占76.38%(97/127),以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结构改变24.41%(31/127)和心包积液23.62%(30/127)。重度活动SLE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的SLE患者(X2=6.00,P〈0.05),病程≥5年的SL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SLE患者(X2=4.68,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改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功能也呈现易变性,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逆转早期心血管改变。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藿黄浸剂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临床研究中14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藿黄浸剂(88例)浸泡,对照组(56例)采用2%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搽治疗足癣,治疗1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CLSI)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藿黄浸剂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3.21%(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体外抗真菌药敏显示全部测试菌株对藿黄浸剂敏感,尤以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为著.结论藿黄浸剂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体外抗真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藿黄浸剂 足癣 角化过度 抗真菌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腔镜两种方法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81例、10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阴道手术方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和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具体选择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经阴道卵巢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 良性卵巢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ighuterosacralligamentsuspension,HUS)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3例重度POP患者采取经阴道HUS治疗,观察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分期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7±39.5)min,术中出血量(122.9±13.0)mL,住院时间(5.9±1.2)d,治疗费用(9733.7±1107.9)元,未见术中输尿管损伤,未见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恢复良好;5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7±0.8)个月,有效52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有效率98.1%;患者末次随访POP-Q分期较术前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自诉性交困难。结论:经阴道HUS对重度POP的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可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重度POP治疗的较佳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优化强脉冲光(OPT)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OPT组(A组)80例、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OPT(B组)80例及单纯加味桃红四物汤组(c组)80例,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2周后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共脱漏对象5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0%、84.60%、55.80%,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18.38,P值均〈0.05);VISIA皮肤测试显示3组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数值下降最明显,变化比率最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OP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VI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4.99,P值均〈0.05),而OPT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均有效,其中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 标签: 加味桃红四物汤 优化强脉冲光 黄褐斑
  • 简介:目的观察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多发性跖疣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CO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每一处皮损注射0.5ml氟尿嘧啶),对照组(32例)仅用CO2点阵激光(功率5~20W、点阵模式、反复至点状出血),每周1次,连用3次,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经过治疗3次后,试验组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8.6%),P<0.05,试验组皮损清除率(79.5%)显著高于对照组(59.0%),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及清除率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低。

  • 标签: 跖疣 点阵激光 CO2 氟尿嘧啶
  • 简介:目的:探讨3.6%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局部丘疹、结节及囊肿挑刺处理后,给予3.6%ALA-PDT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1~3次。对照组36例,皮损挑刺处理后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6次。治疗后2、4、6周及3月后复诊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4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月后随访,光动力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结论:3.6%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好,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 氨基酮戊酸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对其皮损及关节治疗的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例患者的皮损及关节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患者皮损改善可达PASI50以上,治疗18周可达PASI75以上。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对患者皮肤损害有明显疗效,同时可改善银屑病合并结膜炎等不适症状。

  • 标签: 关节病型银屑病 甲银屑病 结膜炎 阿达木单抗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和EPS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有效组合,安全可靠。

  • 标签: 少腹逐瘀颗粒 提肛运动 Ⅲ型前列腺炎
  • 简介: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CP)对睾丸功能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入院初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性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氟达拉滨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环磷酰胺。两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行精液分析、睾丸活检、并检测睾丸容积与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精液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精液量减少者增多,精液液化时间延长,精子活力与密度降低,精子畸形率与精液pH值异常者增多,精液质量下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睾丸容积与Johnsen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睾丸容积为(13.62±3.81)mL,Johnsen评分为(5.58±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殖激素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常规剂量长期应用环磷酰胺对睾丸功能与生殖激素的影响较大,并且显著降低精液质量。

  • 标签: 环磷酰胺 睾丸功能 生精细胞 远期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皮肤科的外用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一直备受重视,包括很多自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亦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很多药物或制剂往往注重疗效,配方过程中常忽略产品的质地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患者使用时的方便性和舒适性受到影晌,另外临床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皮肤损害缺少适合的外用制剂,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抓痕、糜烂等表皮缺损明显的皮损(图1),容易继发感染;不宜直接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和润肤剂.而通常使用的氧化锌或硫酸铜锌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往往过于油腻.洗液制剂有一定的收敛抑菌作用.但表皮的修复相对缓慢.且使用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及刺激,不利于恢复。

  • 标签: 外用制剂 表皮 患者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UVA1光疗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甲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进而为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收集的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联合治疗组予以UVA1照射(2次/周)治疗,2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NAPSI)。结果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患者中,平均年龄(50.57±16.24)岁,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病甲治疗前NAPSI评分:联合治疗组:27.07±10.86,卡泊三醇软膏组:25.93±10.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治疗后2组NAPSI评分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2.67±7.60,卡泊三醇软膏组:18.10±8.93,NAP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痊愈率33.33%,有效率56.67%,卡泊三醇软膏组临床痊愈0例,痊愈率0%,有效率13.33%,2组有效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VA1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卡泊三醇软膏。

  • 标签: 甲银屑病 UVA1光疗 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 简介:目的:主要研究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4例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62例患者给予安宫黄体酮口服进行治疗,实验组的62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3.2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10例(16.1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45%(4/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4.19%(15/62),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鲍恩样丘疹病HPV感染型别与病理组织图像、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44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的病理样本进行HPV检测及分型,根据HPV高危程度以及是否含HPV16型分为低危混合组(A组,6例)、不含HPV16型高危混合组(B组,8例)、含HPV16型高危混合组(C组,30例),分别观察A、B、C3组相应的组织病理图像及临床表现。结果:(1)44例患者的病理标本HPVDNA检测均为阳性,检出总亚型数为76例次,低危型占36.8%,高危型占63.2%。(2)A、B、C3组患者病理组织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改变,不典型增生程度与HPV低高危致癌性基本一致。结论:鲍恩样丘疹病患者HPV感染高危型以HPV16型为主,低危型以HPV6为主。HPV型别与组织病理图像、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为通过组织病理图像结合临床表现反推HPV感染的可能型别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鲍恩样丘疹病 HPV型别 病理组织图像 临床表现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s)活性,探讨PDEs活性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PDEs活性。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为(10.40±3.54)%,健康对照者为(8.60±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银屑病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物理疗法.结果:治疗2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科千金片 物理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青年男性AGA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口服1mg非那雄胺联合中药、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3、6个月时头皮局部症状(油腻、瘙痒、头屑)、毛发生长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湿热青年男性型脱发28例(剔除脱落7例),止脱率为89.3%,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收录27例(剔除脱落8例),止脱率为85.2%,有效率为55.6%,治疗组止脱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头皮油腻、瘙痒、头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头发油腻、头屑、头皮瘙痒情况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落率为20.0%,对照组脱落率为22.86%,低于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脱落率;秃发的疗效同秃发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单纯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头皮局部症状(油腻、头屑及瘙痒),毛发生长改善较慢;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AGA可较快的控制秃发情况,缓解头皮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落率,提高疗效。

  • 标签: 中医药 非那雄胺 雄激素性秃发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CO2激光祛除疣体联合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CO2激光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祛除疣体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1月、3月、6月复发率(分别为2.56%、7.69%、10.26%)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9%、17.95%、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9、4.59、4.31,P值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结论:CO2激光祛除疣体联合胸腺五肽可以有效降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激光 胸腺五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