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正>小说的戏剧化,包括小说在融合戏剧艺术过程中所形成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戏剧理论对小说美学的影响;小说文本的戏剧性结构;人物、叙事者和读者之间的戏剧性关系;小说家对戏剧的创作技巧和演出经验的汲取,以及小说自身与戏剧艺术相契合的形式技巧。这里,仅就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及其限制和超越,试作如下论述:戏剧性对话戏剧性对话与生活中普通谈话以及小说里一般对话不同。由于戏剧形式规范从根本上排斥叙述,因此戏剧家只能写对话,通过这来表现人物、推动情节。这就意味着,戏剧性对话既要传达语言层面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更要表现戏剧

  • 标签: 小说戏剧化 戏剧性结构 小说家 小说美学 创作技巧 奥斯丁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90年代是迄今为止被言说最多的一个时代。这其中原因,我想,应该不仅仅与它的世纪末时段位置有关,事实是,在这个年代,中国文学的确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批评家意识亦获得了空前自觉。这一年代所承当的转折,急剧得几乎可以用“心惊肉跳”来形容,身处此种转折过程中的人们,自然无法细品其中的深长意味,只能留待事后再作反思回味了。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在尚未完全走出这个时代之时,便开始企图回头观望,清理思绪了;但真正透彻的认识,还当属于远离这一年代的起点。人们对于这90年代的急切讲述,说明正是该年代难以拒绝的魅力。如果换个说法,那就是人们对于这个年代,着实怀有着太多的眷恋。无论是就90年代本身来说,还是就人们之于它的情感而言,都不能不承认90年代的确是一个必须给予充分关注的年代。在我看来,90年代是一个“精神事故”频发的年代。这里我之所以用“事故”而不是“事件”来指称精神现象的凸现,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于既有精神健康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出现的。格外需要指出的是,制造这些事故的“肇事者”,常常并...

  • 标签: 写作现象 年代长篇小说 现象分析
  • 简介:<正>邓蜀平在《苏联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发展》(《现代人》86年5期)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的苏联文学,跟它所处的时代一样,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发展步伐加快了。在小说领域,最能说明这一趋向的是式样空前繁多:全景小说、史诗小说、哲理小说、道德探索小说、思考小说、抒情小说、心理小说、纪实小说、随笔体小说、幻想小

  • 标签: 心理小说 小说结构 抒情小说 纪实小说 随笔体 现代人
  • 简介:贾平凹的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那忧郁的埙音、激越的秦腔和淳厚的民风,代表着西北作为当代文化重地的高亢之音。贾平凹在《废都》中描写了知识分子在后现代社会的悲哀,他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必须在荒凉的无何有之乡孤独地前行。《怀念狼》则描写了人类生存的一种悲哀和幻灭感,而这种感觉正是通过以狼为视角的狼性思考来体验的一种人类孤独感。

  • 标签: 贾平凹 乡土文化 乡土意识
  • 简介:明中叶以来,经、史、子、集各部评点之学所盛行的"泛文论"被移植到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戏曲领域,对明末清初的小说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对小说进行价值观照时有着从"史"本位到"文"本位的历史变迁,突破了过去小说学思想中的"虚实"论,改变了视小说为经史附庸的传统定位,对小说有了文学的自觉,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小说的文学性,以文章学眼光总结出许多小说技法,真正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这样的小说学思想由金圣叹奠基,经毛宗岗张竹坡推波助澜,成为明末清初小说学思想的主流。

  • 标签: 泛文论 文本位 史本位 方法论 文章学 小说学思想
  • 简介:每一个杰出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形式。王安忆无疑是中国新时期一个重要的作家。她早慧而勤奋,虽然起点并不太高,但是却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掘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丰沛源泉,逐渐形成自己主观性极强的叙述方式。不仅是以直觉捕捉细节与观察事物的天赋,洞察世态人情的练达。夹叙夹议的演述方式,还有白话小说的套话与高度诗性语言糅合的风格,经过了由散文到诗的演变过程。逐渐走向哲学。

  • 标签: 时间形式 白话小说 王安忆 诗性语言 超越自我 外部世界
  • 简介:一《树巢》是温州青年作家东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君本人将其定位为家族小说。树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巢,《说文》中的字义为: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而"树巢"这一个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它独特的意象意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巢是家

  • 标签: 家族小说 东君 青年作家 马家堡 叙事传统 时间线索
  • 简介:在近代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美国国内的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碰撞最为鲜明。本文以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为例,通过分析白人文化的盲从者、黑人文化的守护者和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迷失者三种人物的悲剧形象,来分析如何在文化冲突与碰撞中选择正确的文化道路。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白人文化 黑人文化
  • 简介:迟子建的小说是可以纳入生态美学观照的,她的作品中无论落笔令人沉醉的故乡风物,或是特异的人文风情,都以诗性的意境、干净澄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生存的体察和对爱与美的真诚信仰。在她的作品中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追求人类的身体与心灵、世俗生存与精神信仰的和谐。

  • 标签: 迟子建小说 小说叙事 文学世界 额尔古纳 鄂温克人 生态文化
  • 简介:山地之子贾平凹,具有乡村出生的文化人较为明显的内心情结,那就是对故乡割舍不了的依恋。本文着重揭示贾平凹小说中对故乡的感情及其对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忧患。

  • 标签: 贾平凹小说 故乡 感情
  • 简介:反英雄叙事拒绝传统高大全式的“巨人英雄”,而是将英雄还原为普通的人,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反英雄走向了‘英雄’的反面,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解构,或者说是这些理想概念的破碎和丧失。”在余华的小说中,存在这样一种反英雄叙事,它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塑造了阮海阔、王子清、马哲、福贵、许三观、李光头、杨飞等一大批反英雄人物。

  • 标签: 英雄叙事 余华小说 价值 传统理想 日常生活 英雄人物
  • 简介:绝望中诞生──论新潮长篇小说的崛起吴义勤在90年代的中国,文学失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文学不但被挤压在社会和时代文化话语的边缘,而且它只能痛不欲生而又无可奈何地承受商业巨手的任意涂抹和侮辱。商业对文学的吞没和文学对商业的投诚规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纪末文化...

  • 标签: 长篇小说 新潮小说 新潮作家 小说观念 《呼喊与细雨》 《施洗的河》
  • 简介:变异修辞现象早已有之,那么何为变异修辞?冯广艺先生在《变异修辞学》中指出“顾名思义,变异性修辞指的就是从变异的角度来探讨言语表达的修辞效果”,与“规范性修辞”相对。“变异是文学语言的实质,没有变异就没有文学语言,没有变异就没有作家风格,没有变异,文学的生命力也就完结了。”“变异”于文学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变异修辞的运用使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张爱玲小说 《传奇》 修辞效果 修辞现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 简介:生命艺术形态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感悟和认知。萧红小说中的生命艺术形态从本质上讲,是对美好的、自由的生存环境的追逐与向往,对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人性劣根性的洞察,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就是这种对原生态生命艺术形式的阐述与描写,促使萧红的小说作品不但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更是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真正价值的反思,实现了对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的文化对照。

  • 标签: 萧红 小说创作 生命艺术形态 文学作品 追寻
  • 简介:<正>近年,优秀的小说家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创作兴趣和视点投向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类生存状态以及现代文化的建构等领域,开辟了一个到处弥散着神秘气息的小说世界。这种探寻超越了时间两维与空间六合,熟悉的过去变得陌生,陌生的未知却变得似曾相识。小说不再明朗单纯,繁复的意象、深厚的内蕴充满问号。“时代的怀疑精神使小说家不得不尽他的最高的责任:不断发现新的领域,并防止他犯下‘最严重的错误:重复前人已发现的东

  • 标签: 审美特征 小说创作 文化心理 怀疑精神 小说家 现代文化
  • 简介:岁月更替,时光荏苒,仿佛一眨眼之间,2013年就将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的中国文学创作,依然有很多中国作家把他们的写作精力投注到了长篇小说之中,长篇小说第一文体的地位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 标签: 长篇小说 小说写作 小说文体 多样化 侧面 实践
  • 简介:<正>春风和煦,万木复苏。伴着这令人神清气爽的春日,以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为名誉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为团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为副团长,以程树榛、傅溪鹏、何西来、袁厚春、李炳银、刘茵、赵本夫、张学法、杨旭、黄毓璜、庞瑞垠、

  • 标签: 报告文学作家 李炳银 赵本夫 中国报告 黄毓璜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在1930年代的日据台湾,日语逐渐成为了文坛通用语。在此前后陆续登上文坛的台湾日语作家如杨逵、吕赫若、张文环和龙瑛宗等,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以扬名日本"中央文坛"的殖民地朝鲜作家张赫宙作为进阶目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赫宙情结";台湾本岛文学评论界同时也以"张赫宙"及其文学成就作为检讨台湾作家日语创作成就的重要参照体系。通过辨析现代文学中"张赫宙"以弱小民族作家及殖民地日语作家形象渐次浮现的文学历程,可以发现,日据台湾日语作家的"张赫宙情结"固然展示出他们尝试以日语来建设台湾文坛时所剑指的前进方向,亦显露出他们用日语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创作窘境。

  • 标签: 张赫宙情结 日据台湾 日语创作 杨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