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驱动力骤然增大,社会主体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加上改革过程利益关系调整、行业间非正常收入差距,一些人心理失衡、显得浮躁,违法乱纪、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背文明守法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立足点 人文精神 人生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胡塞尔认为作为本质观念之物通过直观来把握,德里达则认为本质把握必须借助符号。德里达观点是基于对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深入思考,这种困难涉及胡塞尔直观主义在理念问题和符号问题上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胡塞尔文本已经显露出来。德里达对胡塞尔文本"解构"尽管偏离了胡塞尔原意,却准确指出了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并试图提供出解决困难方案。但由于德里达式辩证法也未能成功地被主题化,并且德里达对于延异如何把各个层面的非直观和非当下要素贯通起来以及对于生成运动缺乏必要阐述,所以德里达用以克服这些困难方式是不令人满意

  • 标签: 观念之物 本质直观 符号 理念 现象学
  • 简介: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三传对季札让国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为研究主线,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春秋》经传不同理解,从而澄清一些政治伦理问题。

  • 标签: 政治哲学 儒学 《春秋》
  • 简介: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特殊形式,是生命躯体第一现实性。生命躯体种种精神能力属于灵魂。它们是生命体作为形式(灵魂)与质料(躯体)结合体与身具有的功能活动。形式灵魂是具身。但是,形式何以能够从肉身中产生却深深困扰着亚里士多德。梅洛-庞蒂服膺亚里士多德形式灵魂思想,但利用现象学方法改造了亚里士多德文体属性灵魂,而把形式视为是神经系统现象与结构:即形式产生自我们肉身并构成了行为结构。行为是具身行为。

  • 标签: 形式 灵魂 现象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康德道德建构主义与罗尔斯道德建构主义都运用了普遍同意标准、有效性标准来证明各自道德原则和正义原则,它们都属于义务论派别,绝对命令和正义原则也具有相似性。但是,康德建构主体是形而上学,而罗尔斯建构主体则不具有这种形而上学特征;康德建构主义属于构成性自律,而罗尔斯属于学说自律;他们各自建构出来原则也具有不同适用范围。罗尔斯转变削弱了正义原则证明力,在后形而上学条件下,哈贝马斯对道德客观性认识可以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 标签: 康德 罗尔斯 建构主义 哈贝马斯
  • 简介: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在自然观演进具有革命性意义,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哲学根基,借助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角正确看待我国绿色发展目的、途径、原则及境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制度诠释及实践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人化自然观 绿色发展
  • 简介: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关照。书院并非单纯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独特地位。

  • 标签: 书院祭祀 仪式 文化 传播
  • 简介:晚明天主教在华传播有一个不断“本地化”过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内容取材于四福书耶稣生平事迹,形式为晚明流行版画连环画。在这部作品,艾儒略不仅继承了利玛窦“学术传教”传统,而且开始寻求与福建本地士人文化契合,以中国人喜闻乐见图像、语言和传播媒介,向来自各个阶层教徒和教外人士直接传教。这种“当时当地”求同,体现了耶稣会对“本地化”原则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天主教传播走向通俗化、大众化全新尝试。

  • 标签: 晚明天主教 《出像经解》 本地化 木刻版画 传播媒介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形式框架诠释,突出了历史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生命体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永恒“生成”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体系”,他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在存在论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精神生活栖息之地和人存在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核心价值理念。

  • 标签: 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形成史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僵硬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是弹性、模糊、因场景而变化。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但又可以共存“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尔施 梅洛-庞蒂 佩里·安德森
  • 简介: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演化与困境。

  • 标签: 道德感情理论 情感主义 现代性
  • 简介:那个会腾云驾雾会腾云驾雾吗?对于这个问题,从常识出发的人们会很自信地回答:当然能。也就是说,命题“那个会腾云驾雾会腾云驾雾”是真的。而罗素回答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这个命题是假。在回答之先,罗素首先分析指出这个命题面临

  • 标签: 罗素 摹状词理论 真命题 语义学 自然语言命题 逻辑分析公式
  • 简介:主持人语:这个专栏意图在于,通过几位作者、译者努力,提醒人们对马克思与浪漫主义关系重思,对古典反讽、浪漫反讽和马克思反讽异同关系重思。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很不受重视,或者被当作马克思不成熟表现,把浪漫主义视为负面的、招致马克思思想不成熟东西。维塞尔在《马克思、浪漫派反讽、无产阶级》一书中力图纠正这种不符合历史事实传统看法,陈开华特意节译了该书第五章,以凸现“反讽”在马克思思想重要地位。我也提供了小文一篇,力图阐明马克思试图扼制虚无主义时从浪漫主义处寻求思想资源,并在告别了意识内在性之后仍保留和改造了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而它与浪漫派反讽存在密切关系。罗晓颖论文则针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为了理解哲学与现实关系而对苏格拉底反讽广泛涉猎事实,以《游叙弗伦》篇为例对苏格拉底反讽作出自己分析,这对理解马克思反讽,理解古典反讽与现代反讽关系与区别,会提供一个很好基础,很值得阅读。

  • 标签: 马克思思想 无产阶级 反讽 浪漫主义 专题 苏格拉底
  • 简介:回顾新世纪以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论自觉与范式创新成为其突出特征,随之而来是学术品位提升、话语个性化以及国际对话加强。文本学研究、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热点研讨,使马克思哲学意义与性质得到重新审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资本批判理论得到富有时代感发掘。从研究动向看,基于原文语境思想考古将再度启程,同时跨学科视角和国际化视野下对中国问题进一步聚焦,将推动学界实现中国特色马克思哲学建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创新 文本学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考古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定与划分,取决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及与它相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若干基本特征,这个阶段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成熟、不发达、不完善,具有过渡性、多层次、新旧交替、优劣交织性质。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规定,是探索和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质规定性根本出发点,它直接决定着人们观念性质、内容及其表现形式:①影响主体观念活动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革 表现形式 相适应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基本特征
  • 简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必然导致价值观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结构关系是互动关系●价值观结构变化应遵循市场化、功能性、多样化、协调性、兼顾性等原则●价值观结构变化主要有结构基础、结构内容、结构属性、结构功能、结构方式等变化

  • 标签: 价值观 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主体 结构属性 结构内容 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