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外来人侵植物紫茎泽兰自然演化出耐高温种群,其适应机制与各种生理代谢有关。【方法】本文从超微细胞化学水平,对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敏感种群ATP酶活性定位,明确其在高温适应性中作用,试图阐明该草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正常情况下,紫茎泽兰ATP酶主要定位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周围细胞壁表面;经40℃高温处理后,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抗性、敏感种群之间ATP酶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12h时差异最大,具体表现为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TP酶定位点除细胞壁外,在细胞膜上也呈现大量分布,而敏感种群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明显降低,只在细胞壁上有零星分布。处理24h时,敏感种群叶片已完全萎蔫,细胞结构毁坏,细胞膜破损;而抗高温种群叶片仍然完好,细胞膜上仍有ATP酶分布。【结论与意义】经40℃高温处理后,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初步认为紫茎泽兰对高温适应性与ATP酶活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与紫茎泽兰适应性相关入侵机理提供了资料。

  • 标签: 紫茎泽兰 高温适应性 ATP酶 细胞化学定位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西花蓟马是世界性害虫,利用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嗜食性差异,通过驱避作用防控西花蓟马,能够为绿色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花蓟马嗜食甘蓝和非嗜食大蒜上互喷汁液,采用黄瓜+甘蓝、黄瓜+大蒜2种相间种植方式,研究它们对西花蓟马寄主选择性影响.【结果】在甘蓝上喷洒大蒜汁液后,甘蓝叶片上西花蓟马虫量和产卵量均明显减少.大蒜汁液浓度越高,减少得越多;在大蒜上喷洒甘蓝汁液后,大蒜植株上西花蓟马虫量和产卵量明显增加,且增加程度与甘蓝汁液浓度呈正相关.黄瓜和甘蓝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叶片上数量与单作黄瓜叶片上无明显差异;但黄瓜和大蒜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上数量明显高于单作黄瓜上虫数,52.4%.【结论】在嗜食寄主植物上喷洒非嗜食植物汁液或间作非嗜食寄主可以明显减少西花蓟马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利用非嗜食植物挥发物防控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 标签: 西花蓟马 寄主选择性 植物汁液 相间种植
  • 简介:【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
  • 简介:【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生育期开展调查。

  • 标签: 转基因棉田 全生育期 关键生育期 棉铃虫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目的】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均为棕榈科植物重要入侵害虫,两者外部形态、取食部位和危害特征相似。研究它们寄主选择性有助于了解这2种害虫扩散和成灾机制。【方法】在室内用椰子和银海枣2种寄主植物分别饲养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研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存活、产卵、发育历期等以及这2种害虫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性。【结果】水椰八角铁甲在2种寄主上存活差异显著,除了卵期和蛹期之外,幼虫期各虫态在银海枣上存活明显比在椰子上存活高;椰心叶甲在椰子上存活高于银海枣,各虫态平均存活分别为95%和86%。取食银海枣水椰八角铁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23,取食椰子不产卵,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取食椰子椰心叶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86,取食银海枣不产卵,也无法完成整个世代;水椰八角铁甲取食银海枣完成世代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12.55,椰心叶甲取食椰子完成世代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66.55。【结论】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分别对银海枣和椰子这2种寄主植物具有明显选择性。在海南椰子树数量远远超过银海枣,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椰心叶甲在海南岛广泛分布而水椰八角铁甲只是零星发生原因。

  • 标签: 水椰八角铁甲 椰心叶甲 寄主植物 选择性
  • 简介:【背景】多样性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性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性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中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一维多样性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多样性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性。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中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适用性。【结果】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互作类型:1个明确多样性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中棉30棉田蜘蛛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多样性高低则难以一概而论。蜘蛛稀有种多样性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多样性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性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一数量参数评价多样性传统方法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概念框架。

  • 标签: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和运用最广泛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分布点较少物种。【方法】以茶翅蝽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特征参数、调控倍频以及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分别构建茶翅蝽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入入侵地来验证和比较模型,通过检测模型预测物种对环境因子响应曲线、潜在分布在生态空间中生态位映射以及潜在分布空间差异性,探讨3种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模拟物种分布和生态位影响。【结果】在茶翅蝽案例分析中,特征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所模拟潜在分布和生态位影响最大,调控倍频影响次之,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影响最小。与其他特征相比,基于特征H和T模型其响应曲线较为曲折;随着调控倍频增加,响应曲线变得圆滑。【结论】在构建MaxEnt模型时,需要从生态空间中考虑物种生态需求,分析模型参数对预测物种分布和生态位可能造成影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MaxEnt模型 特征参数 调控倍频 背景拟不存在点数
  • 简介:冈崎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小蜂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极强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相对耐高温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3)因地制宜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
  • 简介:【背景】烟粉虱作为世界性食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对烟粉虱解毒酶和靶标酶活性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5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6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被抑制;1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12、48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2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d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3、12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8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1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受到抑制。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GSTs活性诱导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80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24和48h,GST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其余各处理在任何时段GSTs活性均被激活而高于对照。辣椒碱各浓度处理对烟粉虱体内AChE活性诱导存在时间效应,各处理均在处理后48h对AChE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结论与意义】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解毒酶CarE和GSTs、靶标酶AChE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且存在剂量或时间效应,这可为辣椒碱在生物农药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辣椒碱 烟粉虱 入侵昆虫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