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种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的关系,为CT机成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H31S、STD+算法下,层厚10mm、240mAs水平下,不同管电压的噪声水平;层厚10mm、管电压120kV条件下,不同管电流水平下的噪声水平;管电流240mAs、管电压130kV条件下,不同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分别在不同算法情况下的低对比分辨率;在模型上外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测算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模块图像质量,3名医师独立评价。结果不同算法、电压、电流、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低对比度分辨力与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乘积存在相关性;随着电流的下降,在同一大小的模块主观评分逐渐下降,同一电流下,随着模块减小,主观评分逐渐下降。结论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煤尘肺在螺旋CT上的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并分期的55例煤尘肺患者X线胸片与螺旋CT影像表现,并分别统计出其百分比值。2收集有关文献报道的胸部平片与CT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3对比CT与X线设备相关因素。结果CT征象多样化,并发症的检出明显高于胸片。CT设备的普及率及检查费用降低更能实现煤尘肺的普查率,煤尘肺的诊断更精确,分期更标准。结论螺旋CT在煤尘肺的大小结节显示、分布、分区明显高于普通平片,对于煤尘肺的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尘肺的诊断标准建议应以CT征象为主、胸片征像为辅。

  • 标签: 煤尘肺 螺旋CT 诊断 尘肺的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了解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施以CT平扫技术、CT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方法此次抽选79例因腹部肿瘤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确诊患者,均存在腹腔转移现象,以CT扫查技术的差异分组39例甲组施以CT平扫技术,40例乙组则施以CT增强扫描技术,并将病理结果视作诊断工作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检出结果及其符合率。结果39例甲组病例符合率69.23%(27/39),40例乙组病例为95.00%(38/40),(P<0.05)。结论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时,通过展开CT增强扫描技术,可提升临床诊断工作符合率,推荐选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腹部肿瘤 CT平扫技术 腹腔转移 CT增强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头颈CT血管成像中应用双源CT双低技术与常规CT技术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随机选择本人进修单位于2013年收治的9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低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分、3分、4分分别为2.22%、11.11%、86.6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分别为(403.12±32.52)HU、(418.55±43.51)HU、(429.55±53.56)HU、(385.12±48.25)HU,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各项参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源CT双低技术用于头颈CT血管成像中可促进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头颈CT血管成像 双源CT双低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底骨折使用多层螺旋CT和常规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对62例颅脑外伤疑似颅底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常规CT和螺旋CT诊断,诊断结果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参照组使用常规CT扫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为患者提供扫描诊断后,观察组有55例骨折患者,对照组为25例,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有30例颅前窝骨折,20例颅中窝骨折,5例颅后窝骨折,参照组有15例颅前窝骨折,8例颅中窝骨折,5例颅后窝骨折。结论颅底骨折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高于常规CT扫描,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35)和乙组(n=35),甲组采用CT诊断,乙组采用增强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乙组,乙组最小种植病灶及其宽度、长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增强CT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定性更准确,可有效诊断出微小种植灶。

  • 标签: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CT CT增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平扫、CT增强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4例,分成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CT平扫进行辅助诊断,对照组采取CT增强进行辅助诊断,对两组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1.9%,最小种植灶为(2.4×1.7)cm,平均宽为(5.0±1.9)cm,平均长为(5.9±1.7)cm;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4%,最小种植灶为(1.1×0.8)cm,平均宽为(3.6±1.7)cm,平均长为(3.9±0.8)cm,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更加准确,对小种植灶的诊断更加准确,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 增强CT 碘海醇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结合高分比率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27例采用螺旋CT和高分比率CT对尘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螺旋CT快速无表面遗漏地进行全肺部扫描,全面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和纵隔结构淋巴结肿大、肺气肿并发症。高分比率CT较全面的对肺部组织细微病变进行观察,减少遗漏病变,详细地反映肺叶和肺段病变细节,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大阴影及肺气肿。结论在SCT扫描基础上结合HRCT扫描,可更好的对尘肺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高分比率CT 尘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最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肿瘤 转移灶 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治疗的98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T检查,研究组采用增强CT检查,依照手术病理学确诊结果核实两组CT检查肿瘤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及患者病灶诊断结果,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核实显示,研究组增强CT检查患者的肿瘤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诊断最小种植灶面积、长和宽度均比较符合,其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可准确检查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及病灶情况,其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医生治疗提高准确诊断依据,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治疗,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检查 增强CT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平扫与CT增强在腹部肿瘤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114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采取的影像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平扫组与CT增强组,通过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以此评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增强检出肝转移1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3例,肾上腺转移5例,网膜种植转移11例,腹部转移6例;CT平扫组上述部位转移检出病例分别为8例、13例、2例、9例、3例,CT增强检查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平扫诊断效能(P<0.05)。结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采用CT增强扫查诊断结果更具客观性,是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理想检查方法。

  • 标签: CT平扫 CT增强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予以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CT检出率33.82%,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75.0%,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不同厚度检出率比较,1~2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率(100.00%),8~10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率(72.06%)。结论CT及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作用显著,可全面了解患者支气管扩张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CT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至2019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权重CT剂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权重CT剂量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均能够发挥出作用,但低剂量CT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CT 常规剂量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ET-CT、MRI、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32例,对患者术前PET-CT、MRI、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各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MRI对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性为68.75%;CT的灵敏度为78.13%,特异性为62.50%;PET-CT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性为56.25%。结论PET-CT对鼻咽癌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优于MRI和CT检查,然特异性较低,不及MRI与CT检查,三种检查手段各具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 标签: PET-CT MRI CT 鼻咽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意义。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共有86例病患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X线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率为74.42%,对照组用X线进行诊断的诊断率为37.21,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更加精确,效果更好,而且能为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 标签: CT 多层螺旋CT 诊断 支气管扩张 探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