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周边农村普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情况,寻找可能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古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3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农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调查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调查人群的AR相关信息,对调查人群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进行AR的诊断。监测同期3个地区每日气传花粉情况。采用SPSS 23.0对全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6 818份,其中有效问卷6 393份。问卷自报AR患病率为27.72%(1 772/6 393),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常年性AR确诊患病率为1.83%(117/6 393);季节性AR确诊患病率为15.27%(976/6 393)。女性AR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9.19%比15.34%,χ²=16.594,P<0.001);在36~45岁、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确诊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意义(18.17%比9.73%,14.13%比7.25%,χ²值分别为23.848、18.772,P值均<0.001)。少数民族确诊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市确诊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意义(23.13%比16.20%,27.27%比9.71%,χ²值分别为24.516、336.024,P值均<0.001)。AR患者鼻部主要症状依次为喷嚏(91.31%)、鼻塞(85.91%)和鼻痒(85.00%);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变应性结膜炎(73.99%)。哮喘(OR=6.629)、食物过敏(OR=3.236)、药物过敏(OR=1.786)、应用抗生素(OR=1.553)、近期家庭装修(OR=2.307)、吸烟(OR=1.322)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SPT阳性反应比例最高者为黄花蒿(80.15%)。内蒙古地区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均集中在7~9月,与气传花粉监测的第二个高峰期一致。结论内蒙古地区中心城市及农村AR的患病率为17.10%,黄花蒿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花粉变应原。哮喘病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抗生素应用、家庭装修、吸烟史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鼻炎,变应性,季节性 患病率 变应原 花粉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双语教育教学成为多元文化的主要传承手段,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教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和实地调查,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对经济专业蒙汉双语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进行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 标签: 经济学 蒙汉双语 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
  • 简介:<正>据《蒙古新闻》报1989年8月13日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31次例会决定:1990年将举行国际性学术活动,庆祝《蒙古秘史》成书750周年。届时将授权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际蒙古学家协会举办《蒙古秘史》的纪念活动。

  • 标签: 蒙古秘史 蒙古文学 蒙古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成书 学术活动
  • 简介:<正>蒙古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早已为世人瞩目。关于蒙古民族的历史文明,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和著述。然而,要了解自今向前推溯七十年的蒙古民族状况,《蒙古风俗鉴》一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诚可令人珍视和研读。

  • 标签: 蒙古地区 蒙古民族 罗布桑却丹 蒙古族 汉译 蒙古人
  • 简介:地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汉族文化可以区分为黄河文化、黑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而且许多兄弟民族也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一些跨行政区划、流布甚广的兄弟民族,事实上存在着风格各具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只是人们以往不甚重视或缺乏研究而已。以蒙古族音乐来说,因地域的不同,各地的蒙古族音乐有着明显的个性。《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一书,便为我们提供了蒙古族地域音乐文化的范例。这部由徐国清、苏赫巴鲁、乌云格日勒编著的《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除全面地展现了流传在吉林的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歌外,还对这些民歌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此书对蒙古族地域性音乐文化的介绍,使我们对蒙古族民歌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据史载,这个民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国崩溃,这个部落的大部分人即向东西迁移,逐渐与蒙古高原上的居民融合。此后,经过长时期的辗转迁徒,蒙古族流布面越来越大,至今我国的四百八十多万(据19...

  • 标签: 吉林蒙古族 地域文化 序吉林
  • 简介:摘要:内蒙古在创作美术时,因“草原文化”具备独有特色,获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同时,美术创作本身就具有抽象化特征,再加上其所具备的多元性与时代性,使其重点追求思想层次上的表达,这一点也成为了蒙古美术创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文章首先对蒙古美术创作的现状加以明确,其次,提出蒙古马精神在新时代内蒙古美术创作所具备的价值,从而能更好的推动蒙古美术向前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和参加红色研的情况,探讨红色研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10月16日上午,由我校曹永年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编写的《内蒙古通史》首发仪式在我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蒙古民族全史及北疆史丛书编委会主任、内蒙古师大名誉教授夏日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资深教授魏宏运先生,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大兼职教授成崇德先生,宁夏大学法政所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振玉先生。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中心刘为处长以及我校党委书记陈中永教授,校长杨一江教授,党委副书记斯日古楞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高金祥副局长,内蒙古测绘局吴齐文局长,内蒙古大学佟国清副校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原校长窦伯菊教授。内蒙古财经学院原院长尹正业教授等区内外领导、来宾出席了首发仪式。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仪式 通史 中国人民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 简介:相信没有战乱,汉族达和蒙古妈是不会结成夫妻的。绝对不会!头一年,达从马步芳的部队里逃出,颠沛流离之中被敦煌陈姓地主收留。第二年,妈从哈萨人手里挣脱后昏死在红柳林里正巧被打柴的达碰上。达将手搭到妈的嘴上,觉出了有一丝丝游气,知道这娃没死,就背到了陈家。自此,妈便在陈家落了脚,整天儿赶一群羊放。到了第三年春天,红太阳照亮了边疆,打土豪分田地,陈家不敢再留人。无处可投的妈就听了陈老太爷的劝说嫁给了大自己十三岁的达。陈老太爷对妈说:"李四是你的救命恩人,你若不嫁给他,小心日后遭报应。"还不大懂太多汉话的妈闹不明白啥是个"遭报应",只觉着陈老太爷白眉白须白头发,很象那庙里的老神仙,既然是神仙,说话一定有道理。妈就不

  • 标签: 手搭 白头发 第二年 救命恩人 分田 下地狱
  • 简介:蒙古关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的生活。

  • 标签: 蒙古族 古代 人物 蒙古人 铁木 元代
  • 简介:达延汗死后,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称汗,这一家族势力迅速膨胀。先是,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思哈勒分得了永邵卜万户中的喀喇沁,末子博迪达喇又得到了永邵卜、阿苏特二部。这样,庞大的永邵卜万户四分五裂,被喀喇沁万户所代替,阿苏特部成为该万户的一个组成部分。16世纪末17世纪初,阿苏特部在今内蒙古苏尼特旗一带。阿苏特部在火落赤及其七个儿子统治下,约有二万之众。他们在兴安岭南部拥有兀良哈塔布囊属部,17世纪20年代就有七个和硕单位的属民。林丹汗西征后,在1628年秋天的埃不哈河战役中,永邵卜、阿苏特等部大吃败仗,其部落渍散。阿苏特部在越兴安岭奔喀喇沁的途中,被“阿巴噶”部落劫夺,火落赤七个儿子中有五人阵亡。劫后余生的二台吉虽然到了他们的塔布囊属部,但是已经无力管辖他们,最终投附了爱新国。后来也有其他阿苏特部人陆续来归,和喀喇沁、土默特等部来归之人一道,被编入八旗满洲。阿苏特人分别被编入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和正蓝旗。

  • 标签: 内蒙古 17世纪 喀喇沁 家族势力 16世纪 八旗满洲
  • 简介:本文着重采用描写法,通过相互对比勾画了蒙古语族语言虚词体系。探讨了蒙古语族语言某些虚词的来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各亲属语言与蒙古语同源词的特点和各亲属语言虚词借词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各亲属语言的固有虚词与蒙古语在语音上完全相同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不是在语音上就是在词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各亲属语言由于接触的周围环境、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借用虚词也颇具特色:有些借入的词并不是简单地套用,而是与固有词结合起来即在原词或借入的词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义的情况下结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义,有些是根据该语言的内部规律被重新组织,适应了该语言的特点;有些被借入的虚词接缀了固有的附加成分后在语音面貌或词义上都不同程度地适应了该语言的规律而成为其组成部分

  • 标签: 蒙古语族 虚词 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