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影像进行放射损伤定量分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将患者接受放疗后的放射损伤影像学改变最严重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定位CT图像中,准确的勾画放射损伤的影像学改变范围(VRL),结合患者的实际CT图像和治疗方法,获取双体积(V双)和不同剂量区间的VRL、V双,而后分别将各个参数带入至VRL/V双、VRL(不同剂量区间)/VRL、VRL(不同剂量区间)/V双、VRL(不同剂量区域)/V双共4项比值,得出定量表示放射损伤程度的多组比值数据,分析不同指标与放射损伤分级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找出放射损伤高于2级的具体指标。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放射损伤程度高于二级,三级放射损伤患者人数有4例。结论:经过分析后发现CT影像学的改变范围可以对放射损伤进行定量分级,VRL(10~40Gy)/V双是分析的最佳指标。 关键词:放射损伤;CT;影像学;定量分析; 对于放射损伤来说,该疾病是胸部肿瘤患者在经过放疗后非常常发的一种并发症,大约有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进行胸部放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临床中其也被称作为放射损伤,在这70%以上的肺癌患者中,有大约20%~30%的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1]。而对于一部分临床症状严重者,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呼吸困难,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中必须要快速识别放射损伤,并且准确的判断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针对放射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主要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以及西南肿瘤协作组等不同的分级标准,但是这每一种标准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而且对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样一来,就导致同一患者的放射损伤的评价结果不同,最终影响到后续的治疗结果[2]。为此,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的判断标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与我院进行胸部放疗的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成者,其中包括放疗前初步定位CT图像和放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胸部CT图像;(2)随访CT图像和定位CT图像未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或集体改变,比如大量胸腔积液消失、出现大量胸腔积液或液复张、不开等。 排除标准:患者随访CT中出现异常影像学表现,但经过后续检查后发现为肿瘤进展或伴发感染者。 1.2方法 1.2.1放射损伤的临床分级 通过调查患者住院病历记录、门诊记录或采用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与患者放射损伤病情相关的治疗情况和症状情况。分别在纵隔窗和窗,观察随访CT图像,而后与患者放疗前的定位CT图像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辨别随访CT图像中放射损伤的影像学改变范围。根据收集到的患者信息,由经验丰富的2~3名医师采用CTCAE5.0版本对患者的放射性损伤进行临床分级,并将其作为定量分级的参考标准。 1.2.2放射损伤的范围量化 采用MIM6.5版软件具有的图像融合功能,将患者结束放疗后,在接受6个月随访内出现的放射损伤,影像学改变范围最大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包含治疗计划的定位CT图像中。如果自动融合的效果不理想,则可以采用边框配准的方式加以调整,也可以进行手动调整。完成图像配准后,在随访CT图像的窗中,逐层手动勾画放射损伤影像学的改变范围,最后根据治疗计划就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放射损伤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 1.2.3放射损伤的程度量化 获取定位CT图像中原始勾画的双体积,根据治疗计划获取双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而后采用比值关系,对患者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加以量化,最后量化不同患者的具体放射损伤程度。 1.3统计学意义 采用 SPSS 23. 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 表 示,采 用 χ2检 验。检验水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研究,如何计算得出,在5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放射损伤程度高于二级,三级放射损伤患者人数有4例。VRL/V双指标的AUC值在0.661~0.737间,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放射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本院就诊的胸部放疗史住院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超声和CT检查,观察患者肺部图像表现,统计患者B线评分,以及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74例患者在超声和CT的检查下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图表现,且在超声下有18例患者双肺病变,主要分布于L-2-1~L-4-3和R-2-1~R-4-3肋间隙,23例左肺病变,分布于L-2-1~L-8-1肋间隙,33例右肺病变,分布于R-2-1~R-8-2肋间隙,经B线评分诊断出62例阳性患者,稍低于CT诊断出的68例,2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超声应用于放射性肺炎诊断中效果明显,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无辐射,更安全,且设备小,可以床边使用,有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肺超声 食管癌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进一步分析研讨放射CT对段隔离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对象主要以2022年9月-2023年10月46例病人为主,观察比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依托随机分组法将病人均分,23例对比组病人接受X射线造影,23例践行组病人接受放射CT,探讨研究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结果: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而漏诊率及误诊率高于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结论:针对段隔离症病人,放射CT能够大幅度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升诊断检出率,临床诊断以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放射CT 肺段隔离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其应用于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60人,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三维适形技术治疗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比两组靶向区域及周围正常组织放射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小组的靶向区域V5和Dmean分别大于和小于另一个小组,周围正常组织V5和Dmean则小于另一个小组,而且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另一个小组的46.7%,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另一个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小组。结论:对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不仅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放疗精准度,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经皮穿刺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定性(尤其恶性肿瘤)诊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临床上对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取材的最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是在CT及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其简单易行安全可靠。CT无论在影像学诊断以及在穿刺活检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病变有优势,对于距胸壁较近病灶,超声可获得与CT相似的横断面层像,彩色B超能对整个过程作全程监控,并清晰显示病灶内血管分布,结合CT图像资料对预知风险及并发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一般选用16G穿刺针,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和针道出血。病变与胸膜的距离和病变的大小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另外胸膜穿刺次数与气胸发生率正相关。为减少穿刺次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采用同轴套管型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在套管针进行一次穿刺后,活检枪在套管内反复取材,既满足多次活检增加取材成功率,又减少了穿刺的次数,降低了气胸的发生率。目前采用活检针退出过程中向针道中注入生理盐水及采用穿刺位点位于下部的姿势进行穿刺可减少气胸的发生。对于囊性病变或空洞性病变及存在血管炎的患者更应警惕,只要进针避开大血管,进针和拔针时让患者暂时停止呼吸,避免划破胸膜,就不会发生气胸及意外出血。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灸疗法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各30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添艾灸疗法,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考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多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0%低于参考组患者的病死率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艾灸疗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及死亡率。

  • 标签: 艾灸疗法 晚期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盘游戏疗法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住院进行放疗的49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盘游戏疗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中的5个功能维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痛苦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下降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盘游戏疗法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肿瘤 沙盘游戏 心理痛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普外科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妇科肿瘤病房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收妇科肿瘤患者85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音乐疗法 妇科肿瘤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以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增强CT放射诊断运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方法:在此次病例调研当中,以入组要求选入典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病例进行分析,总体例数为90例,运用密封信封法为基准做分组处理,将4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主要给予CT诊断,剩余患者纳入观察组,具体给患者实施增强CT诊断,对此次诊断准确率、种植病灶指标方面进行小组调研。结果:对两组患者腹部肿瘤病症进行临床诊断,显示对照组诊断率相对较低;对种植病灶指标方面分析,显示观察组各指标明显偏低(P<0.05)。结论:针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选择增强CT放射能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有突出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增强CT放射诊断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与良性肿瘤不同放射诊断方法的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154例良性肿瘤及肺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154例患者分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且每组共有患者77例。而第一小组主要采用的是CT检查。第二小组主要是应用的是X线胸片检查,最后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以及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鉴别诊断效果的有效对比,来对所采用的检查方式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结果:第一小组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要高于第二小组,而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也要好于第二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来说,借助CT的方式来进行检查,能够更好地确保诊断的检出率,所以CT检查对于相关患者来说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放射诊断 临床价值
  • 作者: 李鸿飞 钟秋子 张闻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05,北京医院放疗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放疗已经在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对心血管系统短期及长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放疗和心血管医生的重视。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常见的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随着放疗技术的日益更新,不同肿瘤放射剂量、放射模式对冠状动脉的影响不尽相同。针对放疗后发生冠状动脉疾病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诊断评估及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如何优化放疗前后治疗策略以减少肿瘤患者近期及远期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放射性心脏损伤 放射疗法 冠状动脉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疗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58%(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术 肺部 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的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肿瘤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护理,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定位准确率以及护理有效率来判定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定位准确14例,准确率93.33%,对照组患者定位准确10例,准确率为66.67%,两组患者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显效为9例,占60.00%,有效为4例,占26.67%,无效为2例,占13.33%,总体护理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显效为8例,有效为3例,无效为4例,总体的护理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CT模拟定位的准确率和护理有效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头颈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头颈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强调适形放射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45例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全部患者肿瘤体积均获得适形照射和较理想的剂量分布,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缓解率为93.3%(42/45),随访12个月,生存率为84%(36/45)。讨论强调适形放射在头颈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级复发率,对患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适形调强放射 头颈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射影像学普通平片与CT诊断颌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接入的63例疑似颌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普通平片检查和CT检查,参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对比普通平面与CT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结果:病理确诊60例颌骨肿瘤,另外3例为阴性。放射影像学普通平片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明显低于CT(p

  • 标签: 放射影像学 CT 颌骨肿瘤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为提其效果和副作用情况,拟寻找一种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时具高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本文以乌体林斯配合放射治疗观察有协同、互补和增敏作用的制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乌体林斯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手段 副作用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