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的具体使用情况,继而加强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中药注射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本医院2014年至2016年住院药房重要注射的日治疗费用、用药频度以及用药金额进行分析。主要的药学干预方法有点评处方、监测异动、以及对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2014年至2016年,医院的住院病区的中药注射的用药金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通过有效的干预,重要注射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有所减少,使用的中药注射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医院的注射应用合理,采取的药学干预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中药注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鱼腥草注射对小鼠的免疫毒性效果研究。方法取80只小鼠,根据体重分别划分为三组,甲组24例静脉注射鱼腥草注射,乙组29例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丙组27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30天,对比统计三组小鼠的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与牛血清蛋白组以及生理盐水组相比,鱼腥草注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明显高于甲组,CD4+/CD8+比率下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可有效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其免疫毒性作用机制仍需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鱼腥草注射剂 小鼠 免疫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中药注射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以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清肝胆湿热类为主;3年来DDDs最高的药品均为疏血通注射液;DDDs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的DDC均较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的使用总体合理,但个别品种的临床使用应加强监管。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干预降低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比例,规范中药注射的使用。方法制定干预方案,设计调查表格,通过每季度的专项点评和合理用药督导,问题反馈、集中讲课等形式进行干预。结果不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39.78%下降至1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促进了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中药注射剂 干预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中医中药学对该病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显著疗效。随着现代制药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得到应用。本文就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取得疗效的中药注射进行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中药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 要】在化学药品领域,对注射进行灭菌是其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湿热灭菌方法的灭菌效率较高,且操作起来较为便捷,所以被普遍应用于化学药品制剂生产中对注射的消毒环节,同时我国相关单位对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支持力度也非常大。该研究内容主要是判断各类化学制剂是否适用湿热灭菌工艺、具体灭菌流程确认等,其验证内容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本文就化学药品注射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与验证进行了详细说明。

  • 标签: 化学药品 注射剂 湿热灭菌工艺 研究与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药学干预对促进重要注射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2013年1月~2015年1月为研究时间段,分别在研究时间段内随机抽取收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及使用中药注射处方。我院于2012年6月起对中药注射应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应用情况。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床中药注射未进行药学干预,2013年1月~2015年1月是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合理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中药注射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中药注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阶段。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注射的特点,提出了以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中药注射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的再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作用机制 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不低于40岁者的发生率占77.94%;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中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用药监护不到位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能引起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注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 标签: 不良反应原因 中药注射剂 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2年共收集的102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AF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的ADR呈多样性,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个体差异、临床用药不规范等因素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结论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生产及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ADR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我院中药注射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31种,金额占全部注射金额的11.1%;结论中药注射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使用空间巨大。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差,医院管理层要重视中药注射的使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频度 销售金额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从我国的独特创新品种中药注射的发展历史着手,对其临床使用价值,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为落实国家“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要求,特别是解决中药注射深层次发展问题,从而提出了建立全产业链质量体系,加强源头管理,严格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质量、与国际接轨,提升质量标准,合理用药,风险监控等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进行全周期质量管理和再评价,以保障其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周期质量管理
  • 简介:通过综述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现状,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配伍使用中药注射提供指导,为科学评价中药注射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患者140例,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其中一组未给予临床药师干预,另外一组给予了临床药师干预,将两组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给药的合理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使用合理率实验组为91.43%,常规组为74.29%,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2.86%(2/70),常规组为14.29%(10/7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液进行使用时,加强药师的临床干预,便于将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师 干预 合理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许多危重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药注射因为化学成分多、生理作用很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中药注射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较为普遍。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为其预防提供措施。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知识,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的质量、组分多及临床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同时规范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