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60例脑膜瘤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施行手术治疗后,肿瘤、壁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有4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在60例脑膜瘤患者手术中的观察结果显示无色透明的有4例,暗红色有6例,棕褐色有10例,液淡黄色有40例;瘤周型有15例,多有7例,瘤内型有38例。在对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病理观察的结果显示脑膜瘤手术后有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有6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0%。在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出院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复发的迹象。结论此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脑膜瘤的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大脑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值得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借鉴。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患者女,4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伴腹胀,一周左右症状自行缓解,但仍有反复,无恶心及呕吐。4日前疼痛再次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9月8口人我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min,血压145/102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min。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触及肿块,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标签: 胰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 良性肿瘤 胰腺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0d,于2010年11月5日人院。查体:右下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腹部超声示:回盲部见一直径5.3cm肿块回声,横切面呈“同心圆征”。CT提示阑尾腔扩张,突入盲肠腔内。壁环形增厚(图1,2)。结肠镜检:盲肠见一大小为4.0cm×5.0cm球形肿物,表面糜烂,阑尾开口显示不清。

  • 标签: 阑尾肿瘤 肿瘤 囊性黏液性和浆液性 肠套叠
  • 简介:附属器癌(microcysticadnexal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侵袭、恶性附属器肿瘤。迄今为止仅有300例病例报道,其中仅8例患者年龄小于18岁,尚无小于6岁患者的报道。现报道1例出生时即有皮损的病例,该例患者为目前报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 病例报道 侵袭性 囊性 肿瘤 硬化性
  • 简介: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间质细胞发生肿瘤转化。

  • 标签: 卵黄囊 逆转录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细胞转化 肿瘤
  •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腺小叶退行性病变及进行结缔组织的生长,其主要是由女性内分泌失调,体内雌、孕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所致。可分为单纯乳腺增生和乳腺增生两种,其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乳腺增生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症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经前症状明显,经后可减轻或消失,临床医师通过中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乳腺囊性增生 中药治疗 超声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MRI诊断盆腔占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本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盆腔占位病变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及MRI检查,而后观察其确诊率。结果MRI检查下患者确诊率的96.67%高于超声的90%,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MRI检查下1例转移肿瘤误诊为腺癌;超声检查下1例卵巢良性腺瘤及2例转移肿瘤被误诊为腺癌。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结果更接近于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且后者更能清晰的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MRI 诊断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脐带肿块采用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脐带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由产前超声会诊确诊的,总结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41例患者中单纯脐带囊肿15例(36.6%),脐带囊肿合并多发畸形26例(63.4%),多见合并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畸形。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可见脐带囊肿常见为合并多发畸形,而单纯脐带囊肿预后较为理想,产前采用超声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 脐带囊性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于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肾癌的临床资料。术前CT诊断肾癌9例,复杂肾囊肿2例,单纯肾囊肿1例。12例均行根治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其中肾癌坏死2例,多房肾癌9例,单纯囊肿恶变1例。随访10例,平均48.3个月,无瘤生存9例。结论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肾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囊性肾癌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腹部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实施超声诊断的胎儿腹部包块胎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胎儿包块的超声诊断特点并且分析产后情况。结果:本文收治的病例中,单纯腹部包块占比为8.82%、脾囊肿占比为2.94%、卵巢囊肿占比为13.24%,肠重复、单纯腹部包块、胆总管囊肿、巨膀胱占据较大。28周以上的患儿,卵巢囊肿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肠重复。分析产后具体情况,肠重复、单纯腹部包块、肾上腺区包块、卵巢囊肿产后消失率较高,但胆总管囊肿、肝囊肿以及巨膀胱的消失率较差。结论:为胎儿实施产前超声检查能够确定腹部囊肿包块的具体性质,并且给予合理、有效的产前咨询,从而对保障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儿 腹部囊性包块 产前超声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妇科盆腔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60例盆腔肿块患者,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10月,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单纯型囊肿、巧克力囊肿、卵泡囊肿、畸胎瘤、异位妊娠、卵巢腺瘤、盆腔炎包块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是100.00%、100.00%、88.89%、80.00%、100.00%、100.00%、100.00%,总检出率为96.67%,与病理检查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

  • 标签: 盆腔囊性肿块 超声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系统轻链型(AL)淀粉样变性是由异常克隆的浆细胞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淀粉样蛋白的形式沉积在身体各个器官,从而导致沉积部位器官的损伤。AL淀粉样变性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是一种老年群体极易被忽视或误诊的少见疾病,早期病死率较高。AL淀粉样变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深度缓解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本文就老年AL淀粉样变性的治疗现状和新型药物的治疗进展做一下系统综述。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易位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2例ALK易位肾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以及相关预后信息,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高通量靶向测序等多项分子检测分析其分子病理特征。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岁和57岁。形态学上,例1类似于肾集合管癌或髓质癌,呈小管状、微网状结构,具有显著的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例2则类似于Xp11.2易位肾细胞癌或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呈管状乳头状、局部实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呈絮状,间质内见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未见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方面,2例均强阳性表达ALK蛋白,此外细胞角蛋白7、E-cadherin、波形蛋白、PAX8和CD10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余标志物均为阴性。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均明确显示ALK基因易位,例1为罕见的VCL-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VCL基因的第16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例2为EML4-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EML4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结论ALK易位肾细胞癌较为罕见,形态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征的ALK蛋白表达和分子检测ALK基因重排有助于该类型肾癌的确诊。

  • 标签: 癌,肾细胞 病理学,分子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到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为眼科界关注的热点。眼底自发荧光以一种新的、无创的眼底检查技术为诊断带来新的突破。

  • 标签: 眼底自发荧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本实验采用精子畸形试验、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对血缘乌鸡口服液的致突变性和致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血缘乌鸡口服液未见致突变性和致畸

  • 标签: 乌鸡 致突变性 致畸性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