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正>中日实践伦理学第3次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汝信出席了17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刘启林、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魏英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许启贤、中国伦理学会副秘书长陈瑛、北京师范大

  • 标签: 实践伦理学 讨论会 中国伦理学 伦理研究 不轨行为 夫妻伦理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转向的理论产物。刘纲纪的实践自由论美学理论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实现实践转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刘纲纪从理论性质上将马克思美学确证为'实践观点的美学',不仅将'实践'确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起点,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逻辑起点的实践转向,而且还促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从反映论模式向实践论模式的转向,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逻辑架构的实践转向。同时,得益于刘纲纪对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化阐述,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在逻辑起点上实现了现实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在理论逻辑架构上实现了唯物性与辩证性的统一。

  • 标签: 刘纲纪 实践转向 实践美学
  • 简介:科学活动本身既包括“表征”(representing),也包括“介入”(interven—ing),介入活动是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为重要和主要的部分,而介入性活动及其成果在科学哲学研究上很少得到体现。以往的科学哲学太过注重表征的研究,而忽略了介入的研究。这被科学实践哲学准确地称为“理论优位”(theory—dominance)的倾向。表征是科学知识传承和交流系统的重要属性,表征及其结果——表象(representation)也是科学知识呈现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方式,介入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特性,两者对于科学活动都是重要的特征,是科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科学哲学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我们反对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主要是反对“理论优位”的倾向,希望纠正这种扭曲了科学形象,忽视科学实践的科学哲学研究趋向。

  • 标签: 表征 介入 科学实践 科学哲学
  • 简介:大多数理论家都承认,实践规范性具有一个“可违反性”或者说“错误的可能性”的特征。不过,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个特征只是规范性概念的一个表面逻辑特征。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错误的可能性”特征实际上揭示了规范性概念所具有的规范律令性特征。进一步地,正是通过理解“错误的可能性”论证所蕴含的这个实质涵义,我们或许才有机会去进一步发现,康德主义构成论是存在内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的。

  • 标签: 错误的可能性 康德主义构成论 新休谟主义构成论 规范实在论
  • 简介: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冉昌光教授《枝叶情——哲学·文化·教育论》的学术著作,遴选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是一本具有自身内在逻辑体系的新书。

  • 标签: 教育论 理论与实践 文化 哲学 大学出版社 学术著作
  • 简介:哈贝马斯对阿多诺的批判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然而本文认为,阿多诺并不像哈贝马斯所认为的那样彻底否定理性。恰恰相反,阿多诺试图以美学来拯救被工具合理性所取代了的理性。因此,阿多诺的美学强调的是工具合理性与审美合理性的辩证关系。这就赋予艺术以认知的功能。在阿多诺那里,艺术的认知特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上。不过,这种真理内容并非纯粹客观的知识,而是指艺术作品对社会现实本质的认识,它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当然,阿多诺心目中的艺术作品,主要指的是现代主义的自律性作品,在其中,摹仿行为体现了主体—客体问的自由交往。因此,阿多诺认为,现代自律艺术乃是人类解放实践的典范。

  • 标签: 阿多诺 艺术 真理内容 摹仿 主体—客体的交往
  • 简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意义.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伟大学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可资借鉴的理论.借助维果茨基的伟大学说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维果茨基学说的心理学概念、命题和规律,转化为相应的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概念、命题和规律,并将维果茨基根据实验研究而获得的心理学结论,作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假设.第二步,是参照关于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学关系问题的四种看法,明确弱者发展与强者支持的辩证关系.第三步,是围绕关于强者支持与弱者发展之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假设,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并展开具体的实验研究,最终,将其研究成果推广到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强者 支持 弱者
  • 简介:天台智者大师一生止观等持,依据经论,以《法华经》经义为宗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依托,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并传承北齐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南岳慧思禅师的“法华三昧”,加上自己修学的体证,直承佛旨,建立起教观并重、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天台宗。

  • 标签: 智者大师 天台宗 佛教 《法华经》 《大智度论》 《涅粲经》《大品般若经》
  • 简介:通读邓选第三卷,压卷之作有两篇,一篇是南方谈话,另一篇是邓小平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其重点即“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他讲:“这两点是我的正式建议”。〔1〕前一篇文章,人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后一篇文章,人们则往往忽视了,研究不足。事实上,这两篇又...

  • 标签: 邓小平 使用人才 总结经验 学习与实践 认识主体 领导者
  • 简介:美育对于服务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更是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提高服务境界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信息化教学已经像图书馆、问览室一样成为常规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审美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人拥有一种大“气象”、大“格局”。拥有审美的眼光,会看到平淡生活中的“乐”,看到连接各学科之间的桥梁——“美的形式”,会感受到天地问的“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最终会宴现人性的“完满”。

  • 标签: 信息化时代 慕课教学审美教育创造力
  • 简介:2013年4月27日,97岁高龄的金鲁贤主教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的最后31年间,金主教为探索践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给上海的天主教工作增加了活力,带领上海教区一方面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另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于本土,以徐光启爱国爱教的精神为楷模,加强教会自身建设,推进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程。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本地化 教会 实践者 独立自主 面向社会
  • 简介:<正>广东省顺德县桂洲风扇厂是一个乡镇企业,它的产品闯进了国际商品市场,而且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销路,给企业和国家创收了大量外汇。这个厂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实践,有力地说明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又证明了中共中央“七五”计划《建议》提出的“发

  • 标签: 国际市场 产品 技术力量 乡镇企业 劳动生产率 质量管理工作
  • 简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分阶段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始终继承前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国情变化和中国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总结,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不仅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目标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社会发展的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 简介:认识主体是表象者。它以心智对对象作表象。感性纯直观和知性纯粹思维都是作表象。它们是经验性直观的表象和知性的一般概念思维的表象的前提、基底和条件。心智本身作为主体意识就有一种表象能力来保证诸表象的综合统一性,使所综合的表象确定地对应于客体,从而为认识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可能。心智所认识的是物体的表象。表象是对物体的表象,是物体所有的。表象是由心智的结构和机能所决定的,但它们毕竟是这种机能施于物体后而呈现或者说给出的东西。表象又区别于物体本身。物体缘于同认识主体结成认识关系,进入心智的纯直观而被表象为现象,而物体本身独立自在,远比表象丰富。表象对于科学具有表征意义。"科学作为实践"的观念只是引发科学哲学发生"实践转向",不存在"实践科学观"取代"表象科学观"的问题。"表象"和"实践"都是对科学的内涵的把捉。

  • 标签: 康德 表象理论 科学观
  • 简介:科学发展观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解读,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强调发展实践的重要地位;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实践的主体性;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强调实践的系统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强调实践的创新性。从实践观的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发展实践 实践的主体性 实践的系统性 实践的创新性
  • 简介:如何理解物质利益、如何界定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青年马克思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遭遇的重大问题。从最初意识到市民社会应当是国家的基础,到后来接受感性原则而强调市民社会领域的丰富性与基础性,乃至最后主张人的社会性是在市民社会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本质规定性,'市民社会'批判已经超出了对某一问题的单纯理解,而逐渐要求一种新的世界观的指导。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持续理解,是其走向实践唯物主义的必经之途。

  • 标签: 马克思 市民社会 实践唯物主义
  • 简介:关于灵修方面的论著,海内外都有不少,可谓汗牛充栋,而且还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某一个灵修学派的、有研究各大宗教灵修合一的、有从灵修史的脉络中找出新意的;当然教会的不少传统灵修方式无论对于现代的人或为今后的人还是实用的,不可轻易丢掉,因为任何灵修方法都在于帮助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有此标准,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切实可行的,什么是不当的。教会过去灵修的特征教会传统的神修学中,一般都是先提出圣德或成全是什么来作为讨论的开端,努力把圣德、成

  • 标签: 跨世纪 “天人合一”观念 “天” 基督徒 天主教 天人合一观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以“礼”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自然法思想,并追溯了“礼”的起源,指出了礼的自然法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的融合性以及与道德的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法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的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法的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传统的反应时任务只能为听觉词汇加工提供定量数据,而不能提供定性信息,Gating范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以上两种信息,使研究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听觉词汇加工的即时过程。而且它的适用群体广泛,可被用于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Gating范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期待它被更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使用。

  • 标签: Gating范式 听觉词汇加工 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