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性检测,保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检测步骤和评价方法,分析评价5种不同品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机械精度、输出剂量和射野输出均匀性等指标。结果:经对5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检测,其等中心精度、光射野一致性、射野输出均匀性以及机架角度改变情况下的X射线输出剂量存在明显差异;而治疗床、治疗头及机架机械精度、输出剂量以及不同剂量率下X射线输出剂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检测评价方案,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测,可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安全性检测 国产放射治疗设备 进口放射治疗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六维床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 ~2019年期间行 SRT的颅内肿瘤患者 42例,均在治疗时应用六维床治疗在线纠正摆位误差,分析对比六维床校正前后误差情况。结果 校正后的 X2、 Y2及 Z2的残余误差均低于校正前的 X1、 Y1及 Z1的摆位误差( P< 0.05);校正后的 Rx2、 Ry2及 Rz2的残余误差均低于校正前 Rx1、 Ry1及 Rz1的摆位误差( P< 0.05)。结论 针对颅内肿瘤 SRT中在影像引导下应用六维床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纠正摆位误差现象,进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六维床 颅内肿瘤 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对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共同性斜视手术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照组:常规训练、研究组:双眼视觉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情况比较。结果:训练前,两组患儿立体视锐度差距较小(P>0.05);护理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儿立体视锐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儿立体视觉锐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对于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共同性斜视术 双眼视觉训练 立体视建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20年1月结束,随机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n=30,采取常规放射治疗)和研究组(n=30,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卡氏评分、肺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以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生存率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7月此期间到笔者医院救治的56例肺部肿瘤病人开展研究,依照救治方式的不一致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28例。前者病人实行病灶切除手术,后者病人实施立体定向放疗,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作率、肿瘤舒缓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经有效医治后其不良反应发作率得到理想减低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P<0.05)代表,具有研究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肿瘤舒缓程度,组间无差别用(P>0.05)代表。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疗,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理想改善,且生存时长得到延长。

  • 标签: 立体定向放疗 肺部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择取46例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为依据将其分组研究,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SAS、SDS评分分析,护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身体功能评分、社会支持评分、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情绪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10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0年12月起到2021年12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5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参照组(50例,接受射频消融疗法)。针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6.0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p<0.05);针对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区不适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在转氨酶异常以及血小板异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0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0.00%,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跟访15个月,患者的生存率为70.00%。结论:对于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改善趋化因子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实验室指标 预后
  • 简介: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2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纳入本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安置头架前、安置头架后、钻孔时四个时间段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加理想,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不大,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对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且患者在术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清醒,患者的疼痛度也较低,整体的麻醉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廣。 

  • 标签:   麻醉方法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阳性率、取样量、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病理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内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 颅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2-2023.12,1年内收治的9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5例,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组患者CC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儿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儿童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考虑。立体儿科静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为儿童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且,立体儿科静疗在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效果,为儿童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立体儿科静疗 儿童疾病治疗 应用效果 病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使用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的手术室护理要点。方法:从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在本医院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 2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 n=13,常规护理)与实验组( n=13,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血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理想效果,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更加稳定,患者更加满意并配合,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微创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67例儿童在全麻下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前进行MRI定位扫描,其中男105例,女62例:年龄2-12岁。因脑性瘫痪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148例.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加内放疗12例,脑干肿瘤行活检6例.扭转痉挛行靶点毁损1例.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磁共振成像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总结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的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的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

  • 标签: 无框扫描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引导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对针刀治疗前的定位与治疗中的操作过程进行临床经验分析。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时在盲视下既要保证手术操作时的安全,又要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这与我们在治疗前的定位及操作时的三维立体感有直接关系。治疗前的准确定位,是建立在正确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检查及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同时还需采用合适的定位方法。定位后的操作我们强调以三维立体感和两个金字塔结构来代替我们的眼睛。以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结合医者的手感和患者及时反馈的针感,构建起两个三维立体的人体组织金字塔结构,行安全有效之术。

  • 标签: 针刀 定位 操作 三维立体
  • 简介:老年性痴呆患者缺乏自制力,难以配合治疗,不能主动叙述病情,部分患者生活难以自理,需要家属或陪护人员专门管护,当患者合并普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立体干预护理模式,回顾总结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普外科疾病 老年性痴呆 干预护理 立体 老年痴呆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后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106例HIC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功能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9.36±0.48)分]低于对照组[(12.69±0.83)分],P<0.05;干预3个月,两组BI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I指数、FMA评分[82.79±3.69、(83.68±3.75)分]高于对照组[75.47±3.14、(72.43±3.01)分],P<0.05。结论目标性功能训练可改善HICH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目标性功能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