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角质层是维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能防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被破坏时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化学剥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皮肤美容技术,研究表明,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是一个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它可剥脱角质层,同时刺激表皮组织和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工作中常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种类、浓度的化学剥脱剂,了解化学剥脱剂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皮肤 屏障功能 化学剥脱 α-羟基酸 乙醇酸 水杨酸
  • 简介:目的:继续研究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光皮木瓜枝条部位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20(29)烯-3β,24,28-三醇(1),2α-羟基乌索酸(2),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3),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4),lyoniresinol-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广寄生苷(6),(-)表儿茶素(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光皮木瓜 化学成分 2α-羟基乌索酸 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
  • 简介:目的:研究点地梅(Androsaceum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芦丁(rutin,2)、槲皮素(quercetin,3)、pfimulanin(4)、saxifragifolinB(5)、saxi—fragifolinD(6)、胡萝卜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点地梅 黄酮 三萜皂苷
  • 简介:摘要汤腾汉(1900—1988)是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他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省,在柏林大学哲学系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山东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从事药学、化学和化工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早期对中药进行生药研究、化学研究及药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同时,他长期兼任药厂职务,指导药品的实际生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领导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化学毒剂研究。此外,汤腾汉的贡献还体现在药典编写、教材编审、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对汤腾汉一生的工作进行详细考察,分析汤腾汉的工作在中国化学史、药学史上的贡献及意义,能够体现出以汤腾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

  • 标签: 汤腾汉 药学 化学
  • 简介:高职院校《中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各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重点实施SPSL教学法及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增开实训课,改革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还不定期地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网站,了解最新技术,这些改革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标签: 中药化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通过对药学本科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调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特点,优化课堂设计,规范教学过程;建立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水平。

  • 标签: 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水平 教学理念 课堂设计 教学民主
  • 简介:从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ultifloraBge.)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应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黑麦草内酯、烈香杜鹃素Ⅰ、木栓醇、木栓酮、4-烯-3-酮豆甾烷、A’-Neogammacer-22(29)-en-3β-ol,acetate和β-谷甾醇。7个化合物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是该植物中的水溶性成分。

  • 标签: 米口袋 化学成分 水溶性成分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中药化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中药化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中药化学 研究思路
  • 简介:在药物分析领域,随着仪器分析的广泛使用,必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化学对照品.作为一个化学对照品(本文仅指供含量测定用对照品),核心问题是其纯度以及量值的准确,而其中水分的存在直接影响到量值的准确.

  • 标签: 化学对照品 水分 药物分析 测定 干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化学检验质量控制阶段作为研究阶段,将未开展质量控制的化学检验阶段作为对照阶段,分析两阶段内化学检验的质量情况。结果开展质量控制后化学检验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前,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进一步优化化学检验的相关流程,确保化学检验的准确率,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化学检验 质量控制 探讨分析
  • 简介:目的:在分析化学课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后就其应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肯定了该教学方法的优越性。结论:明确了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并找出存在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打下基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教学 分析化学 多媒体课件
  • 简介:摘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化学分析表现出较强的严谨性,因此对工作过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鉴于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对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故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出适合的分析方法,以控制化学分析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化学分析,探讨了对化学分析方法合理选择的过程,仅供参考。

  • 标签: 方法选择 化学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语言智能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方法,阐述了培养语言智能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对课堂及学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新的挑战和任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标签: 化学概念教学 语言智能 培养
  • 简介:目的对重楼属植物宽叶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扩大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及RP-C18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宽叶重楼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没食子酸(4)、芦丁(5)、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6)、重楼皂苷Ⅶ(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宽叶重楼 化学成分 偏诺皂苷元
  • 简介:自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90%乙醇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1-19的结构,依次为硬脂酸,棕榈酸,10-廿九烷醇,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3-O-山嵛酸酯,熊果酸,酒石酸,3-乙酰熊果酸,3-乙酰坡模醇酸,胡萝卜甙,桦木酸,槲皮素,富马酸,2α-羟基熊果酸,原儿茶酸,琥珀酸,芦丁,苯甲酸。以上化合物除酒石酸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熊果酸-3-O-山嵛酸酯为一新的化合物。

  • 标签: 光皮木瓜 五环三萜 黄酮 有机酸 甾醇 熊果酸-3-O-山嵛酸酯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医学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也展开了教学实验。作为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如何使其更有效的学习,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实验目的。

  • 标签: 高校化学 教学模式 创新
  • 简介:从中药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中分离出9个吲哚类生物碱和1个芳香胺,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果为:evodiamine(1),rutaecarpine(2),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3),goshuyuamide-I(4),evodiamide(5),hy挹minβ-carboline(7),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e(8),dehydroevodiamine(9)的N-methylanthranylamide(10),其中9是新的天然产物,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吴茱萸 化学成分 中药 吲哚类生物碱 芳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