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仍是传统的抗病毒、抗炎、对症和支持治疗等,但是多种针对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免疫治疗研究也都在积极进行中。其中间质干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效应细胞,有助于减轻肺脏炎症,促进肺组织修复,有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间质干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法获得MSC,然后在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诱导分化,最后对扩增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同时初步研究其体外成血管特性.结果MSC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5~8倍,7.65×103个原代MSCs体外扩增3代即获得1.26×108个细胞.在70%~80%融合时呈现"铺路石"样形态,细胞免疫组化证实扩增细胞表达CD31和yonWillebrandfactor(vWF),具有吞噬ac-LDL的功能,且扩增细胞在体外参与网状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MSC扩增能力强,在体外能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 简介: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呈神经干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 标签: 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修饰间质干细胞(MSC)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稳定表达IL-35的MSC(IL-35-MSC)。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SC处理组及IL-35-MSC实验组(每组各12只)。各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术后第5天处死,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外周血IL-35浓度,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剩余6只用于记录移植物存活期。结果成功构建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系对照组移植物术后28 d均存活;相较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6.50±0.55)d及MSC处理组存活(12.00±0.89)d,IL-35-MSC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期(18.50±1.64)d明显延长(n=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组,IL-35-MSC实验组移植术后第5 d脾脏Th17比例和Th1/Th2比值降低,CD4+Foxp3+Treg细胞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6,P<0.01)。结论IL-35-MSC能够有效减轻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以IL-35-MSC为基础的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成为诱导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新途径。

  • 标签: 心脏移植 白介素-35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体外诱导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为胰岛样细胞,鉴定诱导细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取周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液、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blot检测胰岛样细胞胰岛素的表达。结果体外诱导的MSCs由长梭形变成多角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细胞团成亮红色,初步表明为胰岛样细胞。诱导的细胞具有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blot检测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胰岛素表达阳性。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并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胰岛样细胞
  • 简介:人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BMSCs)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小鼠BMSCs为研究观察这些前体细胞群的生物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模型。本研究从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早期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鉴定。把Twist2-ere小鼠与含有Cre报告子的小鼠(如Z/EG和Ai9)杂交,可分别表达EGFP和番茄红荧光蛋白,其中的Cre可切除终止子序列。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骨髓 分离培养 转基因 BMSCS EGFP
  • 简介:摘要儿童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不是很高,但因治疗手段有限,往往预后较差,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成为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移植已被证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肌重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达到从根源上予以治疗的目的。间质干细胞是一类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组织修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文就间质干细胞在儿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股血管周围经皮注射已标记的BMSC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追踪观察BMSC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术后第14天掀起以股动静脉为轴心血管的岛状皮瓣,分别对两组的岛状皮瓣进行BrdU/vWF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岛状皮瓣中的VEGF进行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岛状皮瓣形成后第7天,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BMSC异体移植后成活良好;实验组皮瓣内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内BrdU标记阳性细胞胞浆内有vWF信号;将预构皮瓣制成岛状皮瓣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3.1±2.6)%、(51.5±7.5)%,P〈0.05。结论异体移植BMSC可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预构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ICR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方法,初步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以检测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利用该方法纯化的BMSCs形态均一,多为梭形。第3代BM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7%、90%;CD34、CD45呈阴性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高效分离、纯化ICR小鼠的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ICR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对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C,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黄芪多糖注射液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在给大鼠体内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的第3、4天腹腔注射5-溴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化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三种高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3~5d,黄芪多糖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多糖注射液具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 标签: 黄芪多糖注射液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式导管冲洗器在PICC带管患者院外封管时的使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保证带管安全,避免导管因封管液配置不当造成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方法通过对比观察规避护理风险及封管液的灭菌水平等来评估预式导管冲洗器在PICC带管院外护理的优越性。结果预式导管冲洗器的使用减少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同时保证了院外护理导管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结论预式导管冲洗器作为一种新型封管液,可代替原有的肝素稀释液封管液使用,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安全高效。

  • 标签: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 PICC带管 院外护理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损伤(PNI)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且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尽管显微外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因为外力致周围神经缺损或断裂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或神经移植进行修复,但由于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弱,手术操作又可能对受损神经再次造成牵拉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NI的方法迫在眉睫。间质干细胞具备特殊的分化潜能,能在体外与体内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特别是能分化为神经细胞,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总结间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间质干细胞的特性、功能及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组织工程
  • 简介:本研究探索间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体外培养兔骨髓穿刺液获得间质干细胞。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6只(对照),给予普通饲料饲养;高脂饮食组12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SC注射组12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后静脉注射5×10^7MSC。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5周,第9周和第13周测体重和空腹血脂水平。实验第13周时处死所有动物,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主动脉外膜滋养血管。结果表明,MSC注射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主动脉窦斑块面积显著增大(斑块面积占血管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3.35±3.51)%和(11.39±3.08)%,P〈0.05),整体主动脉斑块形成明显增多(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6.64±12.70)%和(57.61±9.00)%,P〈0.05)。MSC注射组兔主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增生明显,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异基因MSC输注促进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采用MSC或包含MSC的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时应采取策略,减少MSC促进斑块形成的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治疗 内皮 间充质干细胞 滋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两种牙根糊剂充填乳牙根管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根糊剂的疗效做出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需做乳牙根管充填的患者,共97颗患牙,随机将该86例97颗患牙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患者49颗患牙和对照组43例患者47颗患牙,其中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治疗,观察组使用Vitapax糊剂充填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的有28例32颗患牙,有效的有13例15颗患牙,无效的有2例2颗患牙,其中有1例1颗患牙出现根尖周炎的症状,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治疗乳牙根管后,其显效的有21例23颗患牙,有效的有12例13颗患牙,无效的有10例11颗患牙,其中有6例6颗患牙出现根尖周炎的症状,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Vitapax糊剂充填治疗乳牙根管的效果比使用氢氧化钙糊剂的效果更为有效,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术后反应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牙根充糊剂 Vitapax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概括分析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我院易吉银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患共计10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运用常规免疫抑制疗法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进行人脐带间质充血干细胞治疗,为病患提供心理疏导、输注护理等服务,记录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例病患均接受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治疗,输注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所有病患住院时间为30日-60日(45.32±5.24)。结论:想要提高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效果,需做好输注准备工作,合理把控输注的速度,实时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

  • 标签: 人脐带间质充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在胎盘间质干细胞(P-MSC)、人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针对UC-MSC与P-MSC进行培养分析,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染色、芯片检测,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结果:表面标志物比较,UC-MSC与P-MSC无显著差异,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P>0.05);干细胞表达比较,UC-MSC与P-MSC细胞因子活性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SC、UC-MSC内表面标志物具有较高相似度,而且均可进行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两种干细胞中细胞因子分泌活性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细胞因子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脐带
  • 作者: 周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整形外科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2期
  • 机构: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1,2]或多次皮下注射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1],其目的在于迅速有效控制高血糖状态,解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抑制,使胰岛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但因前者治疗费用昂贵而难以推广,后者多次皮下注射使病人依从性较差,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目前备受关注。本次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便可靠适合广大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法,因此我们选择了较重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诺和锐3O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