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阶段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对其预后恢复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例,按照所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手段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平均的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0例以示公平,将给予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全部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40例患者全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后,由组委会研究人员负责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数据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加快其预后恢复,须针对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在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为患者的预后恢复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术后早期运动护理 胃肠恶性肿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脑卒中早期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按摩,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在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按摩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保健对早产儿的语言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我中心随访的早产儿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保健干预和早期综合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语言)认知和运动功能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综合保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育迟缓患儿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其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到2022年月我院收治的68例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参比组(n=34)。参比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儿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比对分析2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Gesell发育评估分值结果。结果:实验组临床康复训练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Gesell发育评估分值结果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发育迟缓患儿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取得理想训练效果,提升患儿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发育迟缓患儿 早期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07月-2022年07月,随机、单盲将其均分为两组,每次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MA 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 97. 50% ,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促进脑梗死患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

  • 标签: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使用术后早期运动护理联合电热震动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接诊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对比分析(抽取时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运动护理联合电热震动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术后6h,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h-3d,实验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应用术后早期运动护理联合电热震动按摩效果明显,能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术后早期运动护理 电热震动按摩 妇科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半月板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证明膝半月板损伤后早期系统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半月板的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体育锻炼有助于糖友控制体重、改善血液循环、提升情绪和抵御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不过,糖友在增加运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美国糖尿病学会近日总结了糖友增加运动量的11种安全方法。1.外出办事,步行代替驾车。2.较年轻、腿脚好的糖友,尽量爬楼梯而不坐电梯。3.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稍远的停车场里。

  • 标签: 美国糖尿病学会 血液循环 督促作用 插播广告 电视节目 高抬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实施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开展早期运动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2~2018.06收治的需要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2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生活质量优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生活质量优质率96.9%高于对照组78.1%(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可提升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并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结肠癌根治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 标签: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对急诊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 ICU 收治的 10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4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早期运动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在急诊 ICU 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静脉血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急诊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FMA、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MA、ADL有差异,观察组得分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尽快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通过盲选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人数均50例,部分是对照组,还有部分是观察组。前者在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在护理中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也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就肢体肌力恢复率来讲,观察组患者显然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AECOPD(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实施早期肺康复对其肺功能康复与运动耐量提升的作用。方法:纳入60例我院就诊的AECOPD患者参与研究,收录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并分别落实常规干预、早期肺康复干预。记录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数据与运动耐量测试结果。结果:组间对比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数据,观察组更优,P<0.05;组间对比运动耐量测试结果,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中落实早期肺康复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提高其运动耐量。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AECOPD 肺功能 运动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早期运动康复程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中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PCI术后中危患者80例,按出院后是否继续进行Ⅱ期运动康复治疗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中的住院期康复程序(Ⅰ期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康复组出院后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进行3个月的术后门诊早期程序(Ⅱ期运动康复程序)治疗。2组患者均于术前、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进行心脏功能检测[包括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并于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的EF、SV较组内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2组患者的EF、SV和康复组的FS较组内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康复组的EF、FS、SV、SDS评分、SAS评分和6WMD分别为(56.95±5.33)%、(28.69±2.35)%、(67.05±7.87)ml、(41.75±4.43)分、(42.85±5.65)分、(446.09±25.78)m,较组内出院时和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期康复(Ⅰ期)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术后门诊早期(Ⅱ期)运动康复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危患者的心脏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

  • 标签: 运动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中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病毒性脑炎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病毒性脑炎且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60人,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患儿32人,对照组中有患儿28人,为实验组中的患儿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为对照组中的患儿提供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同质性(P<0.05 )。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脑损伤患儿9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干预组给予早期干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神经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为99.1±16.8、105.4±13.4,运动发育指数(PDI)为88.5±13.6、96.7±12.6,明显高于对照组(MDI)87.9±11.3、93.9±15.1和(PDI)81.2±9.8、87.2±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及智力发育,从而减少伤残,很大程度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病率。

  • 标签: 脑损伤综合征患儿 早期综合干预 运动 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