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ADC药物的药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ADC药物的药动力学特性,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特点。我们探讨了影响ADC药动力学的因素,如药物结构、靶向抗体、药物负载、毒性、免疫原性等。最后,总结了对ADC药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ADC药物 药代动力学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抽取42例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对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尿漏、尿失禁、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肾功能损伤。结论充分了解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具体类型及其特点,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手术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 标签: 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齐拉西酮通过抵抗多巴胺D2和5HT2受体而显现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文献报道单剂肌注齐拉西酮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60min.t1/2为2~5h.本实验研究了重庆圣华日曦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人体药动力学.

  • 标签: 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给药方法
  • 简介:摘要遗传学检测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推动着人类对遗传病的理解,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无法识别部分变异或尚未构建部分变异与表型之间的联系,故仍有约半数的遗传病未得到明确诊断。近十余年来,以纳米孔测序和单分子实时测序为代表的三测序技术,弥补了二测序的技术盲区,在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结构变异、单倍型分析等遗传学检测的各方面展示出其优势。本文就测序技术的发展、三测序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症状的隐匿性和肿瘤异质性,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突变基因的检测可为HNS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而目前的基因诊断工具存在程序繁杂等局限性,二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一项新兴的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在HNSCC的个体化治疗中日益发展成熟的NGS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NGS在HNSCC的驱动基因检测、预后研究和治疗中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个体化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下一测序(NGS)技术分析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基因状态,了解胆道肿瘤靶向药物相关基因及免疫疗效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特征,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NGS检测的10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胆道肿瘤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NGS数据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108例胆道肿瘤患者共涉及180个基因位点突变,包括晚期胆道肿瘤8种靶向成药相关基因及3种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为17.6%。TMB最高值48.46 mut/Mb,中位数为2.9 mut/Mb。TMB-H患者共6例,MSI-H患者共6例,提示其TMB高于MSS/MSI-L。结论通过NGS分析基因特征可为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筛选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或为其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 标签: 胆道肿瘤 下一代测序 基因特征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4期
  • 机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公布研究报告说,对一种针对艾滋病病毒Ⅰ型的新一代强效广谱中和抗体进行的首个临床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抗体有望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在本区域实施结核病10年防治规划(2001年—2010年)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纳入防治规划方案中,在对结核病患者的全程治疗、督导访视中落实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提高了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保护了易感人群,防止了二结核病的发生,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

  • 标签: 结核病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高效液相色谱葛根素药动力学,本文对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及药动力学的研究报道如下,结果葛根提取物口服后15min血液中即可检出葛根素

  • 标签: 动力学研究 含量药 小鼠血浆
  • 简介:摘要在药物开发中使用PBPK建模需要足够的资源,个人需要对模型的应用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且需要很好地理解驱动模型所需的数据。在临床前药物发现和临床药物开发中个体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提供稳健的PBPK模型,因而可以前瞻性地回答与药物开发过程相关的许多问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第二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0%(26/40)的患者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胃通过时间为(0.92±0.74) h,小肠通过时间为(3.93±1.51) h,结肠通过时间为(4.89±0.61) h。完成全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胶囊运行时间短于未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者[(9.44±3.53) h比(15.47±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结肠准备合格率为67.5%(27/40)。结肠准备合格患者胶囊结肠通过时间、胶囊排空时间与结肠准备欠佳患者比较[分别为(4.43±3.33) h比(5.96±2.44) h,(9.06±3.91) h比(10.29±2.47)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7、0.81,P均>0.05)。结肠胶囊内镜共发现33例(82.5%)患者存在消化道病变,其中食管病变3例,包括炎症与占位;胃病变21例,包括慢性胃炎、黏膜隆起、息肉和溃疡;小肠病变9例,包括息肉、溃疡和血管畸形;结肠病变19例,包括憩室、息肉、直肠炎、溃疡和糜烂、血管畸形、内痔;存在2种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1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在吞入胶囊48 h内排出胶囊。结论第二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全消化道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标签: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 全消化道检查 结肠准备状况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药动力学方法,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研究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的体内代谢情况,为药效学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方法①黄芩苷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研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µm);流动相为水-甲醇-0.2%磷酸(5347);进样量为20µL;柱温35℃;流速1mL/min。进行含药血清黄芩苷方法学考察。②不同配伍柴胡黄芩含药血清主要考察指标黄芩苷的含量测定采集灌胃后10min,20min,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4h,24h时间点的血样,按照建立的黄芩苷检测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鼠灌胃黄芩柴胡10提取物后,黄芩苷经0.67h可达最大吸收峰,峰浓度(Cmax)为53.96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314.082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为8.671h);11提取物组,Tmax为0.33h,Cmax为26.07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284.796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h为10.39h);12提取物黄芩苷经14h可达最大吸收峰,黄芩苷在滞留时间14h可达最大吸收峰,峰浓度(Cmax)为25.84m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344.121mg·(L﹡h)-1,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MRT0→24h为11.879h)。结论11提取物黄芩苷吸收加快,吸收量无明显变化,但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长;黄芩柴胡12提取物黄芩苷吸收滞后,吸收量增加,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更长,从而能使其在体内发挥药效时间增长,可见三个配伍比例中,柴胡黄芩12配伍组黄芩苷在体内滞留的时间更长。

  • 标签: 药对/柴胡黄芩 药代动力学 黄芩苷
  • 简介:以防风鲜根为研究材料,研究高温环境胁迫对药材主要活性成分色原酮的药动力学参数和药效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灌胃给药40℃高温处理3天后防风和普通防风中升麻素、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成分药动力学的变化,并以肛温法、热板法、足跖法进一步研究两组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炎三项指标药效强度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防风大鼠血浆中只检测到升麻素成分,但40℃高温胁迫组的AUC0–24h比普通防风增加了50.6%,并且解热、镇痛和抗炎药效均增强。因此高温胁迫可显著提高防风的解热、镇痛和抗炎等药理作用,是提高防风药材质量的途径。

  • 标签: 防风 色原酮 药代动力学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