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川东长江沿岸与鄂西地区一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而成为联系长江中游、上游的文化走廊。在这一走廊中上演的文化传播,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势力在此角逐,此消彼长。这些历史史事都会在古代遗存中明显体现出来,商时期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对考古遗存的准确分析,可以发现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对探讨巴、蜀、楚的关系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想就现有的材料对有关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

  • 标签: 川东长江沿岸 商周时期 考古学 文物古迹 文化变迁 三星堆文化
  • 简介:死亡景观是当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对人口老龄化及终极关怀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本文在对西方地理学者关于死亡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死亡景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当前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三大主题:神圣性构建与世俗化响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冲突与协商以及情感空间的建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倾向于将死亡景观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网络中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性、文化身份、情感体验与日常生活实践等视角相结合,促进了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蓬勃发展。期冀本研究回顾对国内的死亡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思考。

  • 标签: 死亡景观 文化地理 现代性
  • 简介:《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 标签: 至人无己 敖倪万物 庄子
  • 简介:生态移民过程是各种空间要素在迁入区地域范围内重新组合与再结构化过程。理论上,这种区域空间重构过程客观存在空间冲突及生态风险。旱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系统开展该类型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为空间冲突生态风险突发危机状态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科学方案。本文以宁夏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区为例,采用该区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遥感影像,通过构建空间冲突模型,测算空间冲突水平,探测了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及其主导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在1995-2015午生态移民大规模集中安置过程中,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指数均值呈前高后低的特点,分别为0.617、0.625、0.454、0.476和0.459,属可控范围,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其中稳定可控区的面积比例增加2.1倍。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差异较大,其中的水域、林地、耕地、草地的空间冲突程度较低,而未利用地、沙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冲突程度相对较高。地理探测显示,该地区的景观脆弱度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是影响区域空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生态移民 空间冲突 生态风险 地理探测器 红寺堡区
  • 简介: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26周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周恩来是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伟大的人格风范,这是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是所向无敌的力量。”

  • 标签: 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 思想品德 中国 民主党派领导人 爱国民主人士
  • 简介:本文以清初双林镇上王式京控案为切人点,分析双林镇在发展过程中土著与移民、绅士与民众关系的变华,借以展现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矛盾的积累、演变、爆发及其解决方式,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阶级分化的形式及其意义。

  • 标签: 时代 权谋 城市化 双林镇
  • 简介:本文从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概念出发,对影响宁夏海原县山门村的三种权力体系(国家权力体系、宗教权力体系、市场权力体系)进行了分析。三种权力体系在不同层次上作用于山门村村民以及三者之间的冲突,共同创造了山门村当前的情境。

  • 标签: 权力体系冲突 海原县 山门村 乡村社会 社会人类学 国家权力体系
  • 简介:战后天津的摊贩问题超越了单纯的摊商冲突,在中共动员和媒体渲染之下,发展成为拷问政府治理能力的社会冲突。为应对冲突,国民政府将其社会治理的主导话语由建设转为维稳,并不遗余力地调和摊商矛盾、防范中共动员。但在内战的背景下,社会整体呈现倾颓之势,社会冲突无法得到根治,政府的基层治理也必将陷入困顿之中。

  • 标签: 战后天津 基层治理 摊贩整治 社会冲突 政策转向
  • 简介:本文的撰成曾得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和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襄助,作者在遍阅史籍的同时还去台湾采访有关健在的当事人的“口述”作为佐证。盖斯白在此文中用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法,描述了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江苏东海县海州的国民党左翼分子与当地“精英”(即名宿、土豪劣绅、旧权贵等的混合物)之间由磨擦直至冲突复趋沉寂的过程,兼及江苏省内国民党各级党部间派系的纷争,并以此割析了国民党治下的一只“麻雀”,进而管窥蠡测地展现了30年代国民党统治模式构造的特质。此种研究方法及视角对于深化民国史的研究不无启迪意义。因篇幅所限,对原文不得不有所删节;第一、二小标题亦为译者所拟;若干词语也有所变动,特此申明。本文的翻译刊行得到《中国季刊》杂志编辑部和盖斯白副教授的欣然首肯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意。

  • 标签: 国民党 东海县 哈佛大学 省政府 县政府 州立大学
  • 简介:上个世纪后期的中国中等师范教育一直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朱嘉耀。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综合世界师范教育价值观的嬗变,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和我国素质教育对教师新的期待,时任南通师范校长的朱嘉耀先生明确提出了“人格化师范教育”的主张,

  • 标签: 中等师范教育 人格化 思想述评 朱嘉 教育变革 教师专业化
  • 简介:廖安祥同志离开我们已整十个年头了,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缅怀他、崇敬他、纪念他,是因为他为革命默默无闻地工作,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具有公而忘私的优秀品格,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廖安祥同志在35岁的时候,其周围的男女老幼,即以“安伯”两字尊称他,足见其品行之高洁,人格魅力之巨大。

  • 标签: 人格魅力 同志 和光 品质 诞辰一百周年 胸怀
  • 简介:新创文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领域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全球化的冲击,面临着来自国家整合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普通话教学与民族语文教学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应立足于尊重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尊重语言文字多样性,坚持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新创文字 冲突论视角 双语教育 文化多样性
  • 简介:今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英,在英国国会演讲中强调中国文化和英国之间,有不少共通的成分,如“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治思想自古有之,两千多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 标签: 青年论坛 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浙江省 中国文化 法治思想
  • 简介:近年来,不少明清经济史学者对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提出了新的评估,强调直至进入19世纪之前,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逊于英国、西欧或世界其他任何地区。诸如R.BinWong(王国斌)的《ChinaTransformed:HistoricalChangeandtheLimitsofEuropeanExperience》(IthacaandLondon:ComellUniversityPress,1997)和KennethPomeranz(彭慕兰)的《TheGreatDivergence:China,Europe,andtheMakingoftheModemWorldEconomy》(PrincetonandOxfor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

  • 标签: 18世纪 中国 产权制度 经济变迁 社会冲突 经济发展程度
  • 简介: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婚约、结婚、离婚等方面描述了传统婚姻习惯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及司法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之融合。

  • 标签: 冲突与融合 白裤瑶 婚姻习惯法 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