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组。结果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损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凉血活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2.5%,虽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凉血活血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小便异常等临床伴随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复方青黛胶囊,结论凉血活血胶囊治疗血热型银屑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凉血活血胶囊 治疗 血热型银屑病 临床研究
  • 简介:Thl7和Treg细胞是不同于Thl、Th2细胞的CD4+T细胞亚型,两者在分化及功能上相互调节。Thl7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Treg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hl7和Treg细胞的作用和调节及其与银屑的关系作一综述,期望可以对银屑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TH17细胞 TREG细胞 银屑病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活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银屑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ASI评分、DL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红斑、浸润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解毒汤对寻常性银屑血瘀证安全有效。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白疕 活血解毒汤 血瘀证
  • 简介:患者女,43岁。右小腿斑块、鳞屑伴痒十余年,加重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镜检,发现棕色菌丝、硬壳小体,培养菌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裴氏着色霉(Fonsecaeapedrosoi)。予部分皮损手术切除、伊曲康唑胶囊口服、CO2点阵激光治疗、局部热疗法、红光照射等综合治疗,4个月后临床治愈。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裴氏着色霉 点阵激光 抗真菌药物 联合疗法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年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年胎传梅毒共报告2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 标签: 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银屑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现阶段实现彻底治愈具有很大挑战性。随着对银屑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研究提示小分子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有望为银屑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大部分小分子抑制剂还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银屑病 Janus激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鲍恩(Bowen'sdisease)是一种原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累及甲的鲍恩少有报道。选择外科切除、低温冷冻以及激光等方式治疗甲床沟鲍恩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甲损害。作者报道1例CO2激光成功治疗以甲床沟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鲍恩

  • 标签: CO2激光 色素沉着性 鲍恩病 治疗 鳞状细胞癌 外科切除
  • 简介:银屑又称牛皮癣,中医称"白疕"、"松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严重.我国著名皮科专家张志礼教授一生致力于该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成绩卓著.我们有幸跟随张志礼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张老治疗银屑的方法及临床研究经验予以同道.

  • 标签: 张志礼 银屑病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研究 常见 中医辨证施治
  • 简介:遗传性皮肤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性皮肤教学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 简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患者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自身"组织而启动了免疫反应。目前一些公认的自身免疫病如SLE、皮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尚未明确靶抗原和自身抗体。但近年自身免疫性水疱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重要成果之一是注射自身抗体到动物体内从而证实其致病作用,称为"被动转移"实验。

  • 标签: 自身抗体 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性 被动转移 型胶原 自身免疫病
  • 简介: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影响多种皮肤的进展。作者对2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其中19例患者(包括9例湿疹,8例银屑,2例硬皮病,1例玫瑰痤疮,1例接触性皮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和1例复发性疱疹样皮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后,皮肤的表现和分布会发生改变——部分皮损减轻甚至完全消退。

  • 标签: 皮肤病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获得细胞水平分辨率的水平扫描皮肤图像。在炎症性皮肤常用光镜下炎症模式基础上明确了四种主要反射共聚焦显微镜炎症模式,以这四种主要炎症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为主干可能进行模式诊断,基于这些模式诊断标准的明确将有可能通过深度学习的模型达到智能诊断的目的。

  • 标签: 炎症性皮肤病 共聚焦显微镜 人工智能
  • 简介:0引言调节性T细胞(Treg)即抑制性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保持保护性免疫又不发生病理性免疫。效应性T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启动和Treg对免疫反应的下调之间的失衡可导致皮肤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描述了抑制性T细胞,但由于缺乏识别的标记,对此亚群的认识未有进展。20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描述了一种天然存在于小鼠的表达CD25的CD4·T细胞。动物研究揭示此亚群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预防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炎症性肠和自身免疫糖尿,并能诱导对皮肤同种移植物的耐受。其后,在人类也描述了此亚群。积累的证据提示这些细胞可能在多种皮肤病中起作用。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皮肤病 20世纪90年代 自身免疫疾病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麻风治愈者生存状况及康复需求,为制定麻风病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回顾、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访谈收集麻风治愈者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54例麻风治愈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例(66.67%),残疾者25例(46.30%);畸残者以手足感觉障碍、爪形手和脱眉的残疾居多;其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者21例(24.07%),部分劳动力丧失者23例(42.59%)。所有麻风治愈者均感受到社会歧视,仅有18.52%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未办理残疾证者占20%、无医疗保险者占3.70%、未享受低保者占44.44%;康复需求以换药敷料包(75.93%)、防护用具包(68.52%)居多。结论:重庆市万州区麻风治愈者老年人居多,残疾比例高,社会歧视现象严重,健康管理需求高,今后需要重点加强麻风治愈者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 标签: 麻风 生存状况 健康管理
  • 简介:1997-2002年在深圳市分别对3110名暗娼和4748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在STD门诊就诊者中1997-1999年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2000—2002年主要为男性和已婚的本省人员,该人群1997-2002年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70%、87.5%、87.3%、85.2%、82.2%,性病种构成以梅毒、NGU和尖锐湿疣等溃疡性性病为主,2001年第一轮和2002年第二轮分别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榆出率为0.25%(1/400);1997-2002年的暗娼主要为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49.8%、40.8%、57.9%、44.9%、58.2%,13.4%的暗娼为吸毒者,其中有9.3%有静脉吸毒,3.2%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在1998年第二轮检出1例、2002年两轮分别检出2例和1例HIV抗体阳性者,感染率分别为0.4%(1/250)、0.65(2/307)、0.48(1/210)。监测结果表明HIV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

  • 标签: 1997-2002年 深圳市 艾滋病 吸毒者
  • 简介:报告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Ⅲa型1例。患者男,70岁。躯干部大片色素性皮疹70年。皮肤科专科查体:后腰背部右侧大片暗红色斑片,边缘逐渐移行为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部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符合鲜红斑痣表现;胸腹部、右后背上方和腰部后正中线左下侧可见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棕褐色斑点,符合斑痣表现。本一般不需治疗,鲜红斑痣和斑痣可采用红宝石或Q开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 标签: 斑痣性 错构瘤 色素血管性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的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各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孕妇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