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全国范围的远程细胞诊断网络,初步探讨远程细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13所医院或医学院建立远程细胞诊断网络,60份细胞标本的数码图像资料通过专门的网页或电子邮件发送给参加单位.参加者根据屏幕图像作出远程诊断.结果:共收到456份远程诊断报告,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检查相比,符合率达86%~97%,平均94%.远程诊断自信度达96%,图像满意度达98%.结论:利用互联网传送细胞图像,其诊断的准确度与光学显微镜相似,这种模式还可应用到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和形态诊断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远程细胞学 互联网 数码图像 诊断准确性
  • 简介:目的:设计制作临床基础检验CAI大课课件,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素材。方法:应用Powerpoint、Flash、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结果:共制作了27个大课课件,CAI课件将用于医学检验本科教学。结论:CAI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制作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从古至今肺结核是一种具高传染性的顽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结核的特点是发展很快,诊断难度高,传统诊疗技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先进的诊疗技术一直是研究重点。临床上利用影像学来诊断肺结核越来越广泛。本文探讨了肺结核疾病诊断的影像研究进展,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 标签: 肺结核疾病 影像学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临床输血作为输血方向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输血方向 临床输血学 探索
  • 简介:肿瘤转移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本身、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及宿主免疫状态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并有许多因素参与调节。既往的单因素研究难以反映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本质,无法准确预测临床病程。

  • 标签: 肝肿瘤 组学技术 转移 机制
  • 简介:医学研究中常需对观察对象测量一系列指标以进一步进行诊断或治疗,测量结果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资料,即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data)和等级资料(rankeddata).

  • 标签: 诊断研究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 简介:实验诊断是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涉及几乎全部基础课的内容,又直接与临床课程相联系,是医学生步入临床医学殿堂的阶梯。因此,搞好实验诊断课的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仪器不断更新,检验项目日益增多,已经给医学检验及实验诊断赋予崭新内容,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形势,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围绕临床进行教学。使医学生在从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学习之际,能尽快进入角色。就此,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 标签: 实验诊断 数学改革 建议
  • 简介:探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开卷考试的新模式。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考试题目,由教师命题,学生抽签决定考试题目,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材料,最后采用多媒体形式或以演讲形式对考题进行汇报,并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考试成绩由教师和学生按评分规则进行评定。此种考试模式能够真实评价学生对医学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开卷考试 多媒体课件 考试方法
  • 简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概念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形成,并由Ganz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1-3]。FAI由股骨近端和髋臼长期非正常相互碰撞而导致,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结构异常是其诱因,这种长期非正常接触和碰撞早期,可引起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变,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钳型 混合型
  • 简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教研室充分利用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教学资源,开展实验诊断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胃肠感觉是内脏感觉的一部分.广义上的胃肠感觉可分为感知性感觉和非感知性感觉两部分.本文中“胃肠感觉”一词仅指感知性胃肠感觉,包括胃肠特异感觉和胃肠痛觉两种,是狭义上的.胃肠感觉是胃肠感觉神经的活动在各级中枢内的整合结果.胃肠道受内在感觉神经和外来感觉神经的双重支配,这是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但这两种感觉神经在产生胃肠感觉中的作用不同,内在感觉神经不直接参与胃肠感觉的形成,而外来感觉神经的活动则经过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引起胃肠感觉和广泛的胃肠分泌与运动反应.本文简要介绍产生胃肠感觉的外来感觉神经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内脏感觉 内脏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脊神经节 牵涉痛
  • 简介:与时俱进,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社会竞争的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及动手能力。为此,对每届到医院实习的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一次临床标本的技能考核,并不断的完善考核内容。结果令人满意,效果明显,充分说明考核方法的可行有效。

  • 标签: 微生物学 检验技能 检验技术 考核大纲
  • 简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带教几届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狠抓实验技能训练,对时间安排上应具有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将来进入科研领域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 标签: 基因工程学 实验教学 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单一用药组、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用药组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效果;发热消失时间、腮腺肿大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一用药组45例中2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0.00%,联合用药组45例中30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5.56%。联合用药组发热消失时间、腮腺肿大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3.25±0.87d、3.76±1.20d、3.14±1.02d、2.45±0.55d、比单一用药组3.25±0.87d、3.76±1.20d、3.14±1.02d、2.45±0.55d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两组患儿未有一例出现心肌炎、睾丸炎、脑炎和胰腺炎。结论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促进患者饮食恢复正常,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

  • 标签: 利巴韦林 喜炎平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诊断中生化检验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33例,健康人群33例,对所有人进行血清甘油三酯检测、糖耐受试验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检测,对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生化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均值、2h糖耐受试验、血清甘油三酯超过正常范围。观察组的空腹血糖、2h糖耐受以及血清甘油三酯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诊断中,生化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糖尿以及合理用药提供良好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选择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产科临床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产科护理干预,对比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研究组孕妇并发症例数、新生儿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讨论行产科护理干预可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妊娠 糖尿病 产科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性脑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分娩、产后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妊娠期做到早确诊、加强心理护理、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在分娩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新生儿出生后按早产儿护理,预防并发症;在产后,预防产后低血糖和产后出血。结果阴道分娩56例,行子宫下段剖宫术14例,终止妊娠6例;巨大儿4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4例,早产6例。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分娩、产后各阶段及新生儿的护理,可使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及胎儿的并发症显著下降,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糖尿病 妊娠 并发症 护理